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广斌

作品数:4 被引量:29H指数:3
供职机构:东莞东华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东莞市医疗卫生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重型
  • 2篇重型颅脑
  • 2篇重型颅脑损伤
  • 2篇颅脑
  • 2篇颅脑损伤
  • 2篇脑损伤
  • 2篇出血
  • 1篇电刺激
  • 1篇血流
  • 1篇血流灌注
  • 1篇血清
  • 1篇血栓
  • 1篇血栓栓塞
  • 1篇血栓栓塞症
  • 1篇引流
  • 1篇引流术
  • 1篇诊治
  • 1篇正中神经
  • 1篇正中神经电刺...
  • 1篇伤患者

机构

  • 3篇东莞东华医院
  • 1篇中山大学

作者

  • 4篇王广斌
  • 4篇吴贵平
  • 2篇曾鹏
  • 2篇曾文胜
  • 2篇沙龙金
  • 2篇钟俊贤
  • 2篇夏昌兴
  • 2篇谢丽君
  • 1篇朱学海
  • 1篇朱兆川
  • 1篇付丹

传媒

  • 1篇当代医学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临床神经外科...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09
  • 1篇200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神经外科术后肺血栓栓塞症的诊治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分析和探讨神经外科手术后肺血栓栓塞症(PET)的诊治效果。方法对14例神经外科手术后PET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 14例患者中,有12例患者经过进行CT肺动脉造影确诊,2例患者根据其临床表现和其他辅助检查确诊。患者在前期均使用肝素进行抗凝治疗,在后期时使用华发林抗凝治疗。其中有4例患者在进行抗凝治疗前,进行下腔静脉永久性滤网植入手术,有2例患者在抗凝治疗后死亡,12例患者在经过治疗之后,症状得到好转而出院。结论对神经外科患者进行手术时,要对围术期间引起PET的因素进行预防和控制,在必要时,可以对患者进行CT肺动脉造影检查,根据患者的病情,对患者进行正规的抗凝治疗,同时还要采取其他一些措施。
王广斌谢丽君钟俊贤吴贵平曾鹏
关键词:肺血栓栓塞症神经外科术后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及脑脊液胃泌素水平测定及其意义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及脑脊液胃泌素水平与颅脑损伤程度及其与消化道出血的关系,探讨血清与脑脊液胃泌素含量的相关性。方法对71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根据伤后是否合并消化道出血分为出血组及无出血组,用放射免疫法分别于入院时及第3、7、14天测定血清及脑脊液胃泌素含量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重型颅脑损伤早期血清胃泌素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3~7d达高峰,伤后1周内有、无出血组间差异显著(P〈0.01);随着病情好转,血清胃泌素值逐渐下降,伤后2周,出血组血清胃泌素水平明显高于无出血组(P〈0.01)。脑脊液胃泌素不能检出。结论血清胃泌素水平与颅脑损伤程度及消化道出血呈正相关,脑脊液胃泌素水平测定与颅脑损伤程度及消化道出血无相关性,血清与脑脊液胃泌素含量无相关性,早期动态观察血清胃泌素含量变化对判断病情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沙龙金朱学海王广斌曾文胜吴贵平夏昌兴
关键词:颅脑损伤消化道出血胃泌素
微创引流个体化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被引量:7
2003年
目的 探讨微创引流几种方式的个体化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方法 经CT或MRI检查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 96例 ,在床边于局麻下以快速颅锥钻孔 ,置引流管于脑内血肿或脑室内 ,将治疗分为 5种方式 :方式 1,单侧脑室引流 ;方式 2 ,双侧脑室引流 ;方式 3,脑内血肿置管引流 ;方式 4 ,脑内血肿置管引流 +单侧脑室引流 ;方式 5 ,开颅术后残留或再发血肿引流。结果  96例患者中 ,死亡 14例 ,病死率14 6 %。结论 床边微创引流个体化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具有简单实用、经济安全。
夏昌兴付丹严跃丰523000吴贵平王广斌曾文胜沙龙金朱兆川
关键词:微创引流个体化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引流术
右正中神经电刺激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血流灌注影响的SPECT-CT观察被引量:17
2014年
目的研究SPECT-CT融合机检测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行右正中神经电刺激前后脑血流灌注变化情况。方法选择我院重型颅脑损伤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伤后2周持续昏迷,接受右正中神经电刺激治疗。治疗前后7 d均进行SPECT-CT检查,评价脑血流灌注变化的情况。利用MATLAB和SPM软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处理,得到昏迷患者的脑皮层血流及健康成人的比较值,使用区域分析法进行脑皮层分析,丘脑及脑干部位的血流灌注增加特征变化,利用图形重建迭加技术获得脑表面血流灌注增加值.并测量GCS和GOS评分,伤后1年作GOS预后评估。结果电刺激治疗后,患者脑血流有明显改善,血流灌注增加表现,GOS评分较电刺激后评分升高。结论右正中神经电刺激技术可以改善脑干血流灌注状况。
王广斌谢丽君吴贵平钟俊贤曾鹏
关键词:外伤性脑损伤昏迷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