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建生

作品数:9 被引量:31H指数:4
供职机构: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缺血
  • 3篇动脉
  • 3篇动脉粥样硬化
  • 3篇氧化应激
  • 3篇脑梗
  • 3篇脑梗死
  • 3篇脑梗死患者
  • 3篇颈动脉
  • 3篇颈动脉粥样硬...
  • 3篇梗死
  • 2篇短暂性
  • 2篇短暂性脑缺血
  • 2篇短暂性脑缺血...
  • 2篇血性
  • 2篇炎性
  • 2篇瑞舒伐他汀
  • 2篇他汀
  • 2篇卒中
  • 2篇脑缺血
  • 2篇脑缺血发作

机构

  • 9篇常熟市第一人...
  • 1篇苏州大学附属...

作者

  • 9篇王建生
  • 8篇金梅芳
  • 6篇严俊
  • 6篇柯国秀
  • 5篇张军
  • 4篇王国军
  • 2篇李洁
  • 1篇刘春风
  • 1篇刘志杨

传媒

  • 2篇卒中与神经疾...
  • 1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医学信息(医...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医药论坛杂志
  • 1篇中国现代神经...
  • 1篇国际神经病学...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6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脑梗死患者中纤维蛋白原水平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4
2009年
脑卒中是神经系统的常见病及多发病,是目前人类疾病的第二大死亡原因,其中缺血性脑卒中约占75%。目前认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引起的动脉狭窄和斑块脱落是造成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病理基础。
王建生金梅芳王国军张军刘志杨严俊李洁
关键词:颈动脉粥样硬化FBGCRP脑梗死患者球蛋白
早期应用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在青年脑梗死患者中的抗炎及抗氧化作用
目的:观察在青年脑梗死患者(年龄<45岁)早期应用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钙后血中炎性因子、氧化应激指标及血脂的变化情况.方法:将170例发病时间在72h内的青年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A,B及对照组三组,A组53例,B组67例,对...
严俊王建生柯国秀金梅芳
瑞舒伐他汀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炎性因子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被引量:3
2013年
评价瑞舒伐他汀对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清脂质、炎性因子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共98例急性缺血性卒中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应用瑞舒伐他汀10 mg,睡前顿服。连续治疗6个月后分别测定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及血清脂质变化,对比颈动脉内.中膜厚度,计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积分。结果显示,瑞舒伐他汀治疗6个月后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及血清脂质水平下降(P<0.01);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总数减少、稳定性斑块数目有所增加、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积分下降(P<0.05)。提示瑞舒伐他汀具有抗炎及改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程度的作用。
严俊王建生金梅芳张军柯国秀
关键词:降血脂药细胞因子类颈动脉疾病
长期干预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HHCY的观察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长期干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与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预后与转归的相关性,为TIA的治疗与预防提供参考。方法收集伴有Hhcy的颈内动脉系统TI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05例和对照组7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叶酸片及维生素B6、维生素B12片(甲钴胺),随访2年后缺血性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比较治疗前后Hcy水平,评价TIA患者的再发性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2年后对照组空腹Hcy水平与常规治疗前相比无显著差异,治疗组空腹血浆Hcy水平降低,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差异,治疗组的缺血性脑血管事件复发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结论口服叶酸加维生素B6、B12可降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且干预Hhcy有减少TIA后再发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的趋势。
王建生金梅芳
关键词: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TIA
早期继续出血的自发性脑出血患者不同时间点氧化应激及炎性介质水平的变化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探讨早期继续出血的自发性脑出血患者氧化应激及炎性介质水平的变化。方法选取脑出血继续出血患者(观察组)与非继续出血患者(稳定组)、健康对照组(对照组)各48例,分别检测各组不同时间点的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IL-6的水平变化。结果各时间点观察组、稳定组的MDA、SOD、TNF-α和IL-6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与稳定组比较,观察组各时间点的MDA、SOD、TNF-α和IL-6水平显著升高(P<0.05),且在出血早期(24~48 h)氧化应激及炎性反应最为显著(P<0.05)。结论氧化应激及炎性反应可能共同参与了自发性脑出血早期继续出血的发生及发展,可能是继续出血的机制之一。
柯国秀王国军王建生金梅芳张军严俊
关键词:自发性脑出血氧化应激炎性介质
依达拉奉在急性缺血性卒中合并胰岛素抵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14年
目的:观察和分析依拉达奉在急性缺血性卒中合并胰岛素抵抗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8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合并胰岛素抵抗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依拉达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2w时,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和m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0.05;达拉奉治疗组患者血清中Mn-SOD活力及CAT活性均明显下降,提示观察组患者的氧化应激水平有所下降,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依拉达奉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合并胰岛素抵抗效果显著,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参考。
柯国秀王国军王建生金梅芳张军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胰岛素抵抗
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在青年早期脑梗死患者中的抗炎及抗氧化作用研究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观察在青年(年龄<45岁)早期脑梗死患者应用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钙后血中炎性因子、氧化应激指标及血脂的变化情况。方法将170例发病时间在72 h内的青年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50例进行常规治疗,A组53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钙10 mg,B组67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钙20mg,疗程均为6周,测定3组治疗前后血中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的含量及血脂变化。结果治疗后A组、B组hs-CRP、TNF-α及Mn-SOD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或0.01),B组较A组降低更为显著(P<0.05或0.01);A组、B组TC、TG、LDL均有显著下降(P均<0.05或0.01),而HDL无明显升高,2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在青年脑梗死早期应用瑞舒伐他汀钙具有抗炎、抗氧化应激作用,且具有剂量依赖性。
严俊王建生柯国秀金梅芳
关键词:瑞舒伐他汀钙脑梗死炎性因子氧化应激
血红素加氧酶-1在帕金森病以及阿尔茨海默病中所起的作用
2006年
在老化与神经变性疾病中引起铁沉积与线粒体破坏的机制尚不明确。血红素加氧酶-1(HO-1)属于应激蛋白超家族的一员,将血红素降解为铁离子、一氧化碳与胆绿素,以此在帕金森病以及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变性疾病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李洁王建生刘春风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血红素加氧酶-1氧化应激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微量白蛋白尿水平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研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微量白蛋白尿水平与颈总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选取TIA患者108例,根据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浓度值(ACR)将患者分为尿蛋白正常(NMAU)组45例(ACR〈30 mg/g),微量蛋白尿(MAU)组63例(ACR30-300 mg/g),比较2组颈动脉中内膜厚度(CIMT),并计算颈动脉斑块积分。结果 2组颈动脉CIMT及颈动脉积分差异明显(P〈0.05),MAU组稳定斑块数量减少,易损斑块数量增多,与NMAU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2组既往脑卒中史、高血压病程、收缩压、舒张压、ABCD2评分及糖尿病病程、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高脂血症、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有显著差异(P〈0.05)。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无明显差异(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TIA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与CIMT呈显著正相关(r=0.318,P〈0.05)。结论 TIA患者微量白蛋白尿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有关。
张军柯国秀王国军王建生金梅芳严俊
关键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微量白蛋白尿颈动脉斑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