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新明

作品数:249 被引量:1,907H指数:2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理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94篇期刊文章
  • 29篇会议论文
  • 22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8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9篇天文地球
  • 18篇理学
  • 12篇医药卫生
  • 7篇农业科学
  • 6篇化学工程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生物学
  • 2篇机械工程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60篇污染
  • 36篇有机物
  • 35篇挥发
  • 31篇挥发性有机
  • 29篇颗粒物
  • 29篇挥发性有机物
  • 26篇VOCS
  • 25篇气溶胶
  • 24篇PM
  • 23篇污染物
  • 16篇气中
  • 14篇多环芳烃
  • 14篇有机气溶胶
  • 14篇珠江三角
  • 14篇珠江三角洲
  • 14篇空气污染
  • 13篇质谱
  • 13篇色谱
  • 13篇化合物
  • 13篇大气污染

机构

  • 247篇中国科学院
  • 30篇中国科学院大...
  • 24篇太原科技大学
  • 13篇新疆大学
  • 11篇上海大学
  • 11篇香港理工大学
  • 10篇中国科学院研...
  • 7篇中山大学
  • 7篇中国气象科学...
  • 6篇广东工业大学
  • 6篇中国科学技术...
  • 6篇河南师范大学
  • 6篇成都理化魔方...
  • 5篇福建农林大学
  • 5篇暨南大学
  • 4篇安徽师范大学
  • 4篇北京大学
  • 4篇加利福尼亚大...
  • 4篇中国科学院城...
  • 4篇中国科学院华...

作者

  • 249篇王新明
  • 75篇盛国英
  • 47篇傅家谟
  • 38篇何秋生
  • 33篇张艳利
  • 22篇毕新慧
  • 22篇丁翔
  • 15篇张国华
  • 15篇彭平安
  • 14篇易志刚
  • 13篇张洲
  • 12篇文晟
  • 12篇闵育顺
  • 10篇李龙凤
  • 9篇陈鲁言
  • 9篇封少龙
  • 9篇赵利容
  • 9篇郭利利
  • 7篇宋刚
  • 7篇陈尊裕

传媒

  • 16篇环境科学
  • 16篇环境化学
  • 14篇环境科学学报
  • 12篇中国环境科学
  • 12篇环境科学研究
  • 11篇地球化学
  • 10篇环境科学与技...
  • 10篇太原科技大学...
  • 8篇地球与环境
  • 6篇分析化学
  • 6篇极地研究
  • 4篇分析测试学报
  • 4篇中国环境监测
  • 3篇科学通报
  • 3篇分析试验室
  • 3篇环境监测管理...
  • 3篇广州环境科学
  • 3篇生态环境
  • 3篇环境工程学报
  • 2篇环境与健康杂...

年份

  • 5篇2024
  • 10篇2023
  • 9篇2022
  • 11篇2021
  • 14篇2020
  • 10篇2019
  • 8篇2018
  • 10篇2017
  • 9篇2016
  • 14篇2015
  • 10篇2014
  • 6篇2013
  • 6篇2012
  • 7篇2011
  • 10篇2010
  • 10篇2009
  • 7篇2008
  • 6篇2007
  • 24篇2006
  • 18篇2005
24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广州机动车尾气中乙醛稳定碳同位素特征和排放因子
2014年
为了获得机动车排放源中乙醛的δ13C(稳定碳同位素丰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不同负荷下的发动机台架试验,采集不同怠速下的机动车尾气样品.利用气相色谱-燃烧-同位素比值质谱(GC-C-IRMS)分析乙醛δ13C值,并与ρ(乙醛)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在发动机燃烧过程中,乙醛的生成和消除反应同时存在.在发动机低负荷运行时,乙醛的δ13C分馏值为负(-1.4‰~-0.4‰),表明生成反应占主导;而在高负荷运行时,分馏值为正(0.5‰~1.3‰),表明消除反应占主导.2乙醛的δ13C值与其质量浓度无明显相关性,主要受发动机燃烧温度和尾气净化装置的影响.整车尾气中乙醛的δ13C值在-29.1‰~-24.4‰之间,平均值为-26.5‰±1.6‰.其中,汽油车为-25.9‰~-24.4‰,平均值为-24.9‰±0.5‰;柴油车为-29.1‰~-27.0‰,平均值为-28.0‰±0.6‰.3南方机动车尾气排放源与植物排放源中的乙醛的δ13C值范围不同,表明δ13C值可用于大气乙醛的源解析.通过机动车尾气中c(乙醛)c(CO2)估算广州汽油车和轻型柴油车乙醛的排放因子,二者分别为(13±16)和(169±106)mgL.
胡平文晟魏世龙王新明毕新慧盛国英傅家谟
关键词:乙醛稳定碳同位素机动车尾气排放因子
大气痕量挥发性有机物碳同位素分析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1年
对于大气痕量挥发性有机物的研究,浓度测量方法在满足科学研究的要求方面尚有欠缺,相比之下,同位素测量方法具有测量精度高、对源解析准确和测量误差小的特点且发展迅速,该方法在大气痕量挥发性有机物的研究中所起到的作用日益显著;但由于同位素测量技术对大气样品质量的要求很高,故目前该方法在大气环境科学的研究领域中还不能普及,今后随着该项技术的发展,同位素方法将会在大气环境科学研究领域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章综述了同位素方法在大气痕量挥发性有机物如非甲烷烃、一氯甲烷和羰基化合物的源研究进展以及从源向大气环境转化过程中的同位素分馏特征,同时展望了该方法在大气痕量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研究中的发展趋势。
郭送军文晟王新明盛国英傅家谟
关键词:非甲烷烃羰基化合物同位素组成同位素分馏
吹扫-捕集法测定挥发有机物液相传质系数校正因子α被引量:3
2000年
对实验室测定水相传质系数校正因子α的方法进行了理论探讨与实际测试.利用吹扫-捕集浓缩仪在实验室用高纯氮吹扫加标水样,通过吹脱出的挥发有机物的量随吹扫时间的变化,求出实验室条件下挥发有机物液相传质速度常数.通过实际水介质与纯水介质在同样实验条件下的液相传质速度常数测量,得出实际水介质的传质系数校正因子α.这一新方法直接且耗时短,条件易控制,便于统一比对,可用于挥发物水-气界面过程探讨.
王新明傅家谟盛国英李顺诚陈鲁言闵育顺彭平安陈尊裕
关键词:传质系数吹扫-捕集挥发有机物
长沙夏季大气非甲烷碳氢污染特征及来源解析
2024年
非甲烷碳氢(NMHCs)是臭氧等二次污染重要前体物.选择长沙市2个城市站(W和S点)于2017年夏季采集了大气NMHCs样品.结果显示,观测期间长沙市NMHCs平均体积浓度为(8.67±3.62)×10^(-9)(W)和(12.30±6.01)×10^(-9)(S).烷烃是最主要组分,贡献了64.7%(W)和60.5%(S);其次是芳香烃,占比21.6%(W)和24.4%(S).浓度组成及比值日变化特征表明W点NMHCs浓度上午高于下午,主要受机动车排放影响;S点则是早晚高中午低,可能与中午光化学反应强、早高峰机动车排放大等有关.芳香烃是最重要的活性化合物,贡献了53.9%—56.0%的臭氧生成潜势;异戊二烯和烯烃对等效丙烯浓度的贡献也较大(合计>40%).长沙市夏季大气NMHCs来源主要有汽油车尾气(25.0%)、工业过程与溶剂使用(20.2%)、生物质燃烧与天然气使用(19.8%)、汽油挥发(17.2%)、柴油车尾气(12.3%)和植物排放(5.5%).不同站点来源存在差异:W点受汽油车尾气影响最大(30.2%),其次是生物质燃烧与天然气使用(22.6%);而S点主要受工业过程与溶剂使用(23.9%)和汽油车尾气影响(20.2%).
邹利林张洲蒋利华王真真姚运先黄忠辉张艳利王新明
关键词:污染特征光化学活性
基于垂直观测数据融合的广州市臭氧污染过程分析被引量:3
2023年
了解O_(3)污染的垂直分布对于充分理解O_(3)在大气中的扩散和输送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最优插值法实现了高塔与激光雷达O_(3)观测数据的融合,并基于垂直观测融合数据对2021年10月广州市一次O_(3)污染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时刻的O_(3)浓度均大致呈现出随高度上升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平均相对高值主要分布在300~500 m,最高值出现在400 m附近.(2)结合边界层高度分析可知,白天的O_(3)生成和扩散基本均在边界层以内进行,夜间普遍存在O_(3)残留问题,而在污染日尤其显著,表明白天光化学反应生成的高浓度O_(3)是夜间残留层中O_(3)的来源.(3)污染期间,不同大气污染物形成了不同的垂直分层,具体表现为较高浓度的PM_(2.5)和NO_(2)在中、低层积累,而高层(约200~600 m)则维持高浓度O_(3)的污染垂直分布结构.推测原因在于南北气流对峙及夜间稳定边界层共同导致低层污染物累积于中心城区,而高层O_(3)因得不到有效消耗而一直维持较高浓度的夜间残留.O_(3)浓度的空间分布受水平风场、边界层高度和前体物浓度等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对不同来源的数据进行融合利用,有助于进一步揭示O_(3)的空间分布特征,为O_(3)的科学防治提供依据.
张金谱裴成磊陈彦宁雷蕾王新明黄俊
关键词:数据融合
珠江广州段鸦岗断面底泥中重金属的生态危害评价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为研究镉、铬、铜、铅在珠江广州段的环境影响提供依据。方法于2006年4月在珠江广州段鸦岗断面采集了表层底泥,测定了该断面底泥中的重金属镉、铬、铜、铅的含量,并采用Tessier形态分类法对镉、铬、铜、铅在底泥中的存在形态进行了提取和测定。结果该断面底泥中镉、铬、铜、铅含量分别为2.29、217.97、320.60和124.44 mg/kg,均高于全国湖泊底泥的平均值,分别为广东省土壤背景值的57.25,6.26倍,28.63倍,4.31倍。其中,镉以可交换态为主,占总量比例为55.02%;铬以铁锰态为主,占总量的58.55%;铜以有机态为主,占总量的48.69%;铅以铁 ̄锰态和残渣态为主,占总量的比例分别32.52%和38.77%。结论依据瑞典学者Hakanson提出的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该断面底泥中的镉、铬、铜、铅进行了潜在生态危害评价,表明镉潜在生态危害强,铬、铅的潜在生态危害轻微,铜的潜在生态危害中等。
吕文英周树杰龚明睿王新明
关键词:底泥生态危害
基于实测的船舶辅机大气污染物排放量估算被引量:2
2021年
于2017年3月—2018年5月在广州市南沙港区选取不同吨位的5艘船舶进行登船实测,建立了基于燃油消耗的排放因子.结果表明,船舶辅机CO_(2)排放因子为(3085±439)~(3195±121)g·kg^(-1),CO排放因子为(5.50±1.33)~(26.10±8.90)g·kg^(-1),TVOC排放因子为(0.29±0.02)~(1.68±0.06)g·kg^(-1),PM_(2.5)排放因子为(0.56±0.09)~(1_(2.5)0±3.11)g·kg^(-1),NO_(x)排放因子为(19.20±4.12)~(83.30±11.80)g·kg^(-1),基于燃油消耗量,估算2017年广州港船舶停泊工况辅助发动机SO_(2)、CO、TVOC、PM_(2.5)和NO_(x)排放总量分别为736、(794±209)、(46.40±2.39)、(223.0±49.4)和(3237±698)t.船舶引擎功率对排放CO、TVOC和PM_(2.5)影响显著,引擎功率较低的船舶以上3种大气污染物排放因子更高.从吨位而言,≥10000总吨的船舶对SO_(2)、CO、TVOC和NO_(x)4种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分担率均超过50%,≤2999总吨的船舶则对PM_(2.5)的排放分担率最高.从船舶类型而言,分担率最高的是集装箱船,分别占SO_(2)、CO、TVOC、PM_(2.5)和NO_(x)排放总量的43.8%、30.8%、41.4%、16.3%和40.9%,此外,散货船、其他货船、顶推拖船和油船对排放量的分担率也较高,以上5种船舶占到了各类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的90%.
何俊杰陈鸿展陈俊文吴振锋张艳利王新明李梅吴海宁
关键词: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量排放因子
亚硫酸氢钠和半胱胺衍生法测定大气甲醛中碳同位素的研究被引量:4
2006年
利用单体化合物稳定同位素(CSIA)技术研究了甲醛合次硫酸氢钠(HMSNa)与半胱胺衍生化过程的同位素效应,探讨了半胱胺衍生化法测定大气甲醛碳同位素的可行性.为了评价实验的稳定性与精确度以及衍生化过程的同位素效应,本实验采用不同同位素组成的HMSNa在酸性条件下分解,分解后的甲醛在碱性条件下与不同摩尔比的半胱胺反应,研究了该衍生化过程的反应条件和同位素效应.研究结果表明,HMSNa在pH值为1~2,60 ℃条件下分解,分解后的甲醛在PH值为8~9的条件下与摩尔比1: 20到1: 30半胱胺反应,该衍生化条件较为理想且该过程不存在同位素分馏;实验重现性好,测定精度高;可以用于大气甲醛同位素组成分析.
余应新文晟冯艳丽毕新慧王新明盛国英傅家谟
关键词:甲醛亚硫酸氢钠半胱胺噻唑烷同位素
Tob在大鼠学习和记忆中的作用
在外周组织Tob具有抑制细胞分裂的作用它是一个细胞周期抑制性调控因子在寻找与学习和记忆功能相关的新基因中我们发现Tob在中枢神经系统中有丰富的表达场景恐惧行为训练能引起Tob蛋白的表达升高这一表达升高发生记忆巩固的关键时...
王新明
关键词:海马长时程增强反义寡聚核苷酸小脑反义寡聚核苷酸
1-硝基芘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DNA的损伤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1-硝基芘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作用。方法将健康成人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分为二甲亚砜对照组和50、100、200、500、800、1 000μmol/L的1-硝基芘染毒组,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试验(SCGE,又称彗星试验)研究了1-硝基芘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DNA的损伤作用。结果50μmol/L 1-硝基芘染毒组的淋巴细胞Olive尾矩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0、200、500、800、1 000μmol/L 1-硝基芘染毒组的淋巴细胞Olive尾矩大于阴性对照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随着剂量的增加,1-硝基芘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的DNA损伤随之增加,并表现出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r=0.940,P<0.01)。结论100μmol/L以上剂量的1-硝基芘能显著引起人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具有遗传毒性。
李淑贤王新明徐海娟
关键词:遗传毒性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单细胞凝胶电泳
共2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