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晴
- 作品数:12 被引量:30H指数:3
- 供职机构: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缬沙坦、氨氯地平联合法治疗42例老年原发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疗效和安全性被引量:15
- 2016年
- 目的探讨联合缬沙坦、氨氯地平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疗效、安全性。方法将84例老年原发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分为对照组(缬沙坦治疗)、治疗组(缬沙坦+氨氯地平治疗)。结果治疗组血压控制有效率95.2%,高于对照组78.6%,不良反应发生率7.1%,低于对照组21.3%,且P<0.05。讨论联合缬沙坦、氨氯地平治疗老年原发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疗效好,安全性高。
- 卢海龙杨荣礼郝敬波王春晴赵旭东周晓兵
- 关键词: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氨氯地平
- 布地奈德对哮喘豚鼠肺和骨髓中CD34、Eotaxin及CCR3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对哮喘模型鼠骨髓及肺组织中CD34+、嗜酸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及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受体(CCR3)表达的影响及其治疗哮喘的可能机制。方法:健康雄性豚鼠30只随机分成对照组(A组)、哮喘组(B组)及布地奈德治疗组(C组),每组10只。B、C组以卵白蛋白(OVA)作为抗原腹腔内注射联合雾化吸入复制哮喘模型,末次激发后6h处死豚鼠,制备豚鼠肺组织病理标本和骨髓标本,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肺组织炎症改变;免疫组化检测CD34+祖细胞、Eotaxin及CCR3在肺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哮喘组肺组织CD34+祖细胞、Eotaxin及CCR3的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加;布地奈德治疗组肺组织中CD34+祖细胞、Eotaxin及CCR3的表达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与哮喘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布地奈德可通过下调骨髓及肺组织中CD34+祖细胞、Eotaxin及CCR3的表达水平,发挥其抗气道炎症的作用。
- 吕丽丽郝敬波王春晴杨荣礼
- 关键词:哮喘布地奈德CD34+
- 老年AECOPD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D-二聚体变化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D-二聚体变化的临床意义,为患者的临床诊治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以我院2013年1月-2015年4月间收治的160例AECOPD合并2型糖尿病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是否合并糖尿病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统计分析各组患者入院治疗后第1天、第5天、第10天和第14天时外周血D-二聚体、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及C-反应蛋白(C-reaction protein,CRP)的水平改变,探讨三种实验室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入院后第1天[(7.15±0.82)vs(2.11±0.23)]、第5天[(6.71±0.78)vs(1.73±0.32)]和第10天[(5.62±1.01)vs(0.85±0.29)]的D-二聚体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入院后第1天[(157.65±18.41)vs(106.11±13.25)]、第5天[(135.16±13.49)vs(63.24±7.38)]、第10天[(45.73±5.36)vs(9.38±2.14)]的CRP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入院后第1天[(15.41±3.54)vs(6.39±0.38)]、第5天[(12.63±2.25)vs(5.74±0.51)]、第10天[(8.19±1.76)vs(5.38±0.35)]的FBG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D-二聚体的水平随着FBG和CRP水平的下降而下降,呈正相关性。结论控制血糖和改善老年AECOPD患者体内炎性反应相关的CRP水平有助于降低D-二聚体水平,提示D-二聚体水平与老年AECOPD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呈一定正相关性。
- 吕丽丽杨瑞玲王春晴赵旭东周晓兵郝敬波杨荣礼
- 关键词:老年人群AECOPDD-二聚体CRP
- 波动性高血糖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观察波动性高血糖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探讨其致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方法选择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72例,根据动态血糖监测结果分持续性高血糖组33例和波动性高血糖组39例,检测患者的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DD)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血脂、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餐后2 h血糖(2hPG)及餐后2 h胰岛素(2hINS)、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及尿微量白蛋白(MAU)。结果与持续性高血糖组比较,波动性高血糖组的2hPG、2hINS、hs-CRP、vWF、MAU及IMT明显升高(P<0.05,P<0.01),肱动脉EDD明显降低[(6.61±0.79)%vs(5.21±0.88)%,P<0.01]。结论波动性高血糖较持续性高血糖对血管内皮功能危害更大,可能与餐后高血糖、胰岛素抵抗和炎性因子增多有关。
- 李雷杨荣礼吕丽丽李平静王春晴杨煜
- 关键词:高血糖症内皮血管C反应蛋白质
- Wnt3a转基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T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
- 目的;观察Wnt3a转基因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对T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从C57BL/6小鼠骨髓中分离培养MSC,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标志并在不同诱导条件下进行成骨和成脂分化鉴定;采用AdEasy系统将...
- 李振宇鲁光牟伟伟王春晴徐开林
-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
- 文献传递
- Wnt3a转基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T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观察Wnt3a转基因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对T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从C57BL/6小鼠骨髓中分离培养MSC,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标志并在不同诱导条件下进行成骨和成脂分化鉴定;采用AdEasy系统将携带Wnt3a基因的重组质粒以脂质体法转染HEK293细胞,收集病毒液感染MSC,以含绿色荧光蛋白的腺病毒(Ad—GFP)作对照,荧光显微镜下观察GFP的表达,Westernblot检测MSC中Wnt3a和β-catenin蛋白表达;制备BALB/c小鼠脾淋巴细胞悬液,Wnt3a转基因MSC、Ad—GFP转导MSC分别按1:100、1:50及1:10比例和ConA刺激的脾淋巴细胞共培养,48h后应用CCK-8法、ELISA法检测T淋巴细胞的相对增殖率和培养上清中细胞因子含量变化。结果成功获得MSC,细胞表型检测为CD44^+、CD90.2^+、CD34^-、CD45^-,诱导后可向成骨细胞、脂肪细胞分化;包装的腺病毒滴度达1×10^10pfu/ml,病毒液感染MSC后72hGFP表达最强,感染效率为50%~60%,Westernblot结果显示Wnt3a转基因MSC中Wnt3a和β-catenin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增强;MSC对T淋巴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在MSC与脾淋巴细胞比例为1:10时,Ad—GFP转导MSC组T淋巴细胞增殖率为(55.41±1.75)%,IFN-γ分泌量为(326.70±14.41)pg/ml;Wnt3a转基因MSC组T淋巴细胞增殖率为(37.27±2.66)%,IFN-γ分泌量为(218.80±12.93)pg/ml,但各组MSC对IL-2的分泌无明显影响。结论Wnt3a转基因MSC较Ad—GFP转导的MSC抑制T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更显著。
- 李振宇鲁光牟伟伟王春晴潘秀英徐开林
- 关键词:间质干细胞T淋巴细胞
- 甘精胰岛素联合那格列奈控制波动性高血糖的疗效观察
- 2012年
- 目的观察甘精胰岛素联合那格列奈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根据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结果,选择波动性高血糖患者60例,在控制饮食基础上给予甘精胰岛素联合那格列奈治疗12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血糖波动变化。结果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平均血糖水平(MBG)、平均血糖水平标准差(SDBG)、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MODD)分别由治疗前的(8.39±0.74)%、(11.04±2.18)mmo]/L、(2.35±0.54)mmol/L、(5.84±1.32)mmol/L、(1.92±0.63)mmol/L下降至治疗后的(7.17±0.47)%、(8.06±2.05)mmol/L、(1.51±0.32)mmol/L、(4.30±1.06)mmol/L和(1.24±0.47)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本组无低血糖发作,无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那格列奈可有效控制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及波动幅度,且安全性高。
- 李平静李雷李丽燕杨瑞玲王春晴卢海龙
- 关键词:2型糖尿病老年人甘精胰岛素那格列奈血糖波动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小鼠异基因脐血移植造血恢复及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影响被引量:6
- 2011年
- 同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目前已成为治愈血液系统恶性疾病的有效方法之一。但是,由于缺乏HLA组织配型的相合供者,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临床应用。脐血已经成为造血干细胞(HSC)的一个重要来源,但是由于脐血HSC数量的限制,目前主要用于儿童移植。临床应用发现脐血HSC移植存在移植后造血及免疫重建延迟。
- 李振宇王春晴鲁光潘秀英徐开林
- 关键词: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造血恢复同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血液系统恶性疾病小鼠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小鼠异基因脐血移植造血恢复及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影响
-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对小鼠异基因脐血移植中造血恢复及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影响。方法:体外全骨髓法培养扩增C57/BL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流式细胞术鉴定细胞表型,检测向成骨细胞及脂肪细胞分化能...
- 李振宇鲁光王春晴潘秀英徐开林
-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造血恢复
- 文献传递
- 导致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肺功能改变的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 :探讨分析导致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肺功能改变的相关因素,旨在为防护糖尿病患者发生肺功能改变提供临床参考。方法 :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4月间我院收治的150例糖尿病患者及同期来我院进行体检的8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将其设为研究组和对照组,观察对比两组研究对象的肺功能指标及基线资料,在研究组中以肺功能指标为因变量、以各基线资料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因素分析,探求导致糖尿病患者发生肺功能改变的相关因素。结果 :糖尿病患者的各项肺功能指标均明显低于健康人群,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患者的DLCO与病程、Hb A1c水平、HOMA-IR水平、微血管并发症积分之间呈一定的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的肺功能普遍较差,且肺功能的下降程度与其病程、Hb A1c水平、HOMA-IR水平等因素密切相关,临床上应予以重视。
- 吕丽丽杨瑞玲王春晴赵旭东周晓兵郝敬波杨荣礼
- 关键词:2型糖尿病肺功能血管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