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梦

作品数:9 被引量:50H指数:6
供职机构:沈阳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科学技术计划项目沈阳市科学技术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5篇眼眶
  • 5篇眶骨
  • 5篇眶骨折
  • 5篇骨折
  • 4篇眼眶骨
  • 4篇眼眶骨折
  • 2篇预成型
  • 2篇钛网
  • 2篇眶下神经
  • 2篇计算机
  • 1篇电子计算机体...
  • 1篇修复术
  • 1篇眼球内陷
  • 1篇折中
  • 1篇植入
  • 1篇植入物
  • 1篇入路
  • 1篇筛窦
  • 1篇视力
  • 1篇视力检查

机构

  • 9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沈阳医学院
  • 1篇东软医疗系统...

作者

  • 9篇陈明
  • 9篇王梦
  • 9篇刘璐
  • 8篇柴广睿
  • 6篇张鹤
  • 6篇李鹤明
  • 4篇苏志彩
  • 1篇李建东

传媒

  • 6篇国际眼科杂志
  • 3篇中华眼外伤职...

年份

  • 2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应用3D打印机制作个体化眼眶模型的研究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探索根据骨折患者的cT数据应用3D打印机制作个体化眼眶模型的方法。方法将患者眼眶CT的医学数字成像和通信格式(digital imaging and communications in medicine,DICOM)影像数据通过交互式医学图像控制系统(materialise’s interactive medical image control system,mimics)软件三维重建,生成3D模型文件格式(STL)文件,通过开源三维打印程序(ReplicatorG)软件将STL文件转化成X3g文件,最后X3g文件通过3D打印机(Maker Bot Replicator2)等比例打印出三维立体眼眶模型。结果根据每个眼眶骨折患者的CT影像DICOM数据成功打印出个体化等比例眼眶骨折的三维实体模型。结论基于mimics软件、ReplicatorG软件及3D打印机制作的等比例眼眶实体三维模型,使临床医生能够更加充分地了解骨折的形态、面积及其与周围骨骼的三维结构关系。
张鹤陈明李鹤明王梦柴广睿刘璐
关键词:眶骨折
眶下神经眶内段走行的CT表现及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眶下神经的眶内段走行的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对101例正常成人骨性眼眶行双眶CT平扫和三维重建,测量眶下管长度、眶下孔到眶下缘的垂直距离、眶下孔到颅正中线的垂直距离、眶下管和上颌骨前壁夹角。每个数值测量5次,取平均值。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结果:对101例正常成人骨性眼眶的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53例男性右侧眶下管长度的测量结果为12.97±2.63mm,左侧为13.21±2.73mm。48例女性右侧为12.72±2.70mm,左侧为12.79±2.77mm;眶下孔到眶下缘的垂直距离的测量结果 53例男性右侧为8.69±1.98mm,左侧为9.01±2.21mm。48例女性右侧为9.14±2.34mm,左侧为9.33±2.18mm;眶下孔到颅正中线的垂直距离的测量结果53例男性右侧为33.34±3.33mm,左侧为33.41±3.01mm。48例女性右侧为32.33±3.78mm,左侧为32.39±4.23mm;眶下管和上颌骨前壁夹角的测量结果 53例男性右侧为(79.80±10.38)°,左侧为(81.47±11.70)°。48例女性右侧为(76.30±13.51)°,左侧为(76.04±14.64)°。男性左右侧所测得数值的比较和女性左右侧所测得数值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男女同侧所测得数值的对比采用t检验,结果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通过CT对眶下神经走行的测量的研究,能更好为眶下神经相关疾病进行临床诊断和治疗,同时也避免手术中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神经损伤。
刘璐陈明柴广睿王梦李鹤明张鹤
关键词: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眶下神经
眶壁骨折的诊断和治疗现状被引量:8
2014年
近年来眼眶骨折患者有所增加,眶壁骨折是眼科常见的一种外伤。眼眶骨折是眶部挫伤所致的眶壁骨折,系由直径大于眶口的物体钝性打击眼眶软组织和眶缘,使眶内压力突然升高,引起眶壁最薄弱处(如眶内壁和下壁)向外爆裂,而眶缘尚完整。眼眶骨折重建手术涉及眼科、口腔科、神经外科及耳鼻喉科等多个学科,解剖形态复杂,操作难度大,是最复杂的眼眶手术之一。本文就国内外有关文献报道的关于眶周外伤和相关的眶壁解剖、病因及发病机制、临床诊断、眼眶骨折的手术治疗、操作要点以及骨折固定材料等方面的现状作一综述。
张鹤陈明柴广睿刘璐王梦李鹤明
关键词:眶壁骨折手术矫治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
应用MIMICS制作个体化预成型钛网修复眶下壁骨折的临床研究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探索应用Mimics软件快速制作个体化预成型钛网修复眶下壁骨折的临床效果和临床可行性。方法:本研究共包括10例单侧单纯性眶下壁骨折患者。均采用经下睑结膜切口修复眶下壁骨折。首先应用MIMICS软件重建患者眼眶的三维模型,然后将该3D模型在眶下壁上方平行切割,形成内含眶下壁缺损形态的2D模型,将该模型1∶1打印输出到纸张上,于术中消毒后作为模板。根据该模板塑型和修剪钛网,使个体化成型的钛网与眼眶缺损形态完全吻合,然后植入眶内。所有患者均于术后3d内复查眼眶三维CT,观察植入钛网的位置和形态,以此来评估该方法的临床可行性。结果:CT复查表明,全部患者的预成型钛网均达到精确重建眶下壁骨折缺损的目的。9例患者复视和眼球内陷得以治愈,1例患者内陷治愈残留下转复视。结论:应用Mimics软件快速制作个体化预成型钛网可以精确修复眶下壁骨折,该技术可以应用于临床。
陈明王梦柴广睿刘璐李鹤明张鹤
关键词:眼眶骨折眶内植入物MIMICS
视力自动化检查系统的研制和临床应用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为快速准确地检查视力,自行设计一台视力自动检查仪,并将其与传统视力表检查方法进行对照,探讨其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开发视力自动化检测软件,使用液晶显示器(LCD)显示视标,被检者根据视标开口方向使用无线设备反馈信息,计算机将自动记录和处理被检者的反馈信息,同步显示被检者的视力检测结果,并在检查结束打印检查报告。同时使用传统视力表检查视力,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差异。结果:该软件系统的检测结果有极佳的可重复性,同时将该系统和常规视力表进行对比,发现两者视力检查结果无明显差异。结论:该系统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视力,可以推广应用于各级医院、学校和体检等机构,尤其适用于群体视力的检查。
陈明李建东柴广睿苏志彩刘璐王梦
关键词:视力检查计算机自动化
经结膜入路不缝合骨膜的眼眶骨折修复术疗效观察被引量:13
2011年
目的:探索经结膜入路不缝合骨膜修复眼眶骨折的手术方法的临床效果和临床可行性。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调查,包括单纯性眶壁骨折51例,复合型骨折21例。采用经下睑结膜切口或经泪阜切口。探查并还纳嵌顿组织,根据骨折特点,采用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或钛板、钛网修复眼眶骨折。所有病例均不缝合骨膜,结膜对合后,应用可吸收缝线缝合3针,然后缝合外眦韧带。观察术后各种并发症,包括结膜愈合状况;植入物暴露、感染和移位;外眦畸形;下睑退缩等。结果:所有病例术后平均随访4~18(平均11)mo,结膜切口愈合良好。其中3例出现外眦畸形,1例出现下睑内翻倒睫伴下睑退缩。无1例出现植入物暴露、感染和移位。结论:经结膜入路不缝合骨膜的眼眶骨折修复术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几率较低,且无严重并发症,可以将该技术应用于单纯性和复合型骨折的临床修复。
陈明柴广睿苏志彩刘璐王梦
关键词:眼眶骨折结膜入路
眼眶骨折中眶下神经损伤和治疗的研究现状被引量:8
2012年
眶下神经起源于上颌神经,经眶下裂进入眼眶,与眶下动脉一起走行于眶底的眶下沟和眶下管,于眶下孔出眶。此神经损伤多见于眶底骨折,而眶爆裂性骨折多发生于眶底,其发生率为85%。临床表现多为同侧下睑中部,鼻翼皮肤、上唇皮肤和黏膜的感觉异常。分析原因:(1)外伤直接或间接所致的神经周围组织水肿导致眶下管内压力升高,神经严重受压;(2)累及眶下管、眶下沟、眶下孔的眼眶骨折,骨折处可直接压迫神经导致损伤。针对眶下神经损伤的治疗,有保守治疗和手术两种方案。至于哪种更有优势,尚无定论。
刘璐陈明苏志彩王梦
关键词:眼眶骨折眶下神经
应用AO三维预成型钛网治疗眼眶骨折的临床研究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评价三维预成型钛网在单纯性眶壁骨折修复中的精确性和可行性。方法:本研究共包括47例单纯性眶壁骨折患者,骨折部位如下:内下壁联合骨折26例(55%),单纯眶内壁骨折12例(26%),单纯眶下壁骨折9例(19%)。对于眶下壁骨折,采用标准的经下睑结膜入路;而对于眶内壁骨折和内下壁联合骨折,则采用经泪阜、经下睑结膜联合入路,同时暂时切断下斜肌将两切口沟通。所有患者均充分暴露骨折边缘并还纳疝出的眶内组织后,根据术前CT测量的骨折缺损范围,选择对应型号的AO三维预成型钛网并进行适当的修剪和弯制后植入眶内,使用两颗钛钉将钛网固定于眶下缘。通过术后复查眼眶三维CT来评价植入钛网的精确性,通过对患者术前和术后的临床资料的对比来评价预成型钛网临床应用的可行性。结果:术后CT表明,所有患者的眼眶骨折在植入三维预成型钛网后均得到比较精确的解剖修复。所有患者在术中、术后均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40例(87%)患者眼球内陷得以矫正,25例(86%)患者复视消失。结论:AO三维预成型钛网在解剖上可比较精确地修复眶壁骨折;在临床上,可以显著改善眼球内陷和复视。
陈明柴广睿王梦刘璐李鹤明张鹤
关键词:眼眶骨折眼球内陷CT
外伤性眼球脱位至筛窦一例被引量:1
2013年
1病例 患者男,34岁。以“骑摩托车摔伤右眼,视物不见7h”为主诉,于2013—03—26急诊入院。患者7h前骑摩托车时不慎摔伤,致头面部多发挫伤,当时右眼疼痛、流血、视物不见,伴头晕头痛、右鼻孔流血,
王梦陈明柴广睿刘璐苏志彩李鹤明张鹤
关键词:外伤性筛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