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系统评价机器人对比腹腔镜及开放式腹股沟疝修补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MEDLINE、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以及知网与万方数据库中发表的2000年1月至2024年7月的临床对照研究,并按照纳入排除标准进行筛选。2名独立研究人员使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OS)或Jadad量表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并随后进行数据提取。使用R中“meta”包(V6.0.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最终纳入26项研究进行数据整合,共计17354例患者,其中机器人腹股沟疝修补术4813例,开放式手术5870例、腹腔镜手术6671例。机器人手术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再入院率、血肿发生率与开放式手术及腹腔镜手术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机器人手术组平均手术时间更长、住院费用更高[机器人比腹腔镜SMD=22.40,95%CI(15.43~29.37),P<0.01;机器人比开放式SMD=1.19,95%CI(0.71~1.68),P<0.01]。机器人手术的住院时间较开放式手术更短[SMD=-0.47,95%CI(-0.84~-0.09),P=0.01],但与腹腔镜手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MD=0.17,95%CI(-0.07~0.40),P=0.16]。此外,机器人手术的疼痛率较腹腔镜手术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50,95%CI(0.25~1.01),P=0.05]。结论机器人腹股沟疝修补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其住院时间较开放手术、疼痛率较腹腔镜手术具有一定优势,但仍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目的比较聚丙烯小平片与改良Kugel补片在股疝修补术中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2016年12月期间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9例原发性单侧成年股疝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入组患者分为小平片组(采用聚丙烯小平片)和Kugel组(采用改良Kugel补片)。记录手术时间、术后切口疼痛评分(术后1周)、使用止痛药、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尿潴留、切口感染、血清肿、股静脉血栓形成等)情况,并在术后3个月、1年及2年对患者进行随访。随访内容包括慢性疼痛、异物感、生活质量及疝复发情况。结果 99例患者中,97例完成随访,纳入分析,其中Kugel组患者48例,小平片组49例。小平片组的手术时间短于Kugel组(P=0.030),但2组患者的止痛药使用率、术后住院时间、尿储留发生率、术后1周静息时切口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及术后1周咳嗽时切口疼痛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无切口感染、血清肿及股静脉血栓形成发生。术后3个月、1年和2年时,2组患者的慢性疼痛发生率、异物感发生率和生活质量量表评分(36-item short-form general survey,SF-36)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97例患者获访,随访时间均为2年,随访期间2组均无疝复发。结论在股疝修补术中应用聚丙烯小平片同改良Kugel补片的效果近似,且手术时间一定程度缩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