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洪伟

作品数:38 被引量:180H指数:5
供职机构:河南大学艺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历史地理化学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4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艺术
  • 9篇历史地理
  • 8篇化学工程
  • 4篇文化科学
  • 3篇经济管理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水利工程
  • 2篇社会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11篇钧瓷
  • 10篇钧窑
  • 8篇陶艺
  • 7篇陶瓷
  • 5篇艺术
  • 5篇中国陶瓷
  • 4篇学科
  • 4篇学术史
  • 4篇文化
  • 4篇历史变迁
  • 4篇经济学
  • 3篇学科建设
  • 3篇意象
  • 3篇意象美
  • 3篇意象美学
  • 3篇烧造
  • 3篇社会学
  • 3篇陶艺家
  • 3篇文化资源
  • 3篇传统文化

机构

  • 36篇河南大学
  • 2篇华中师范大学
  • 2篇上海大学
  • 1篇郑州大学

作者

  • 38篇王洪伟
  • 6篇王洪伟
  • 1篇孙晓岗
  • 1篇宁建新

传媒

  • 15篇许昌学院学报
  • 10篇陶瓷科学与艺...
  • 2篇民族艺术
  • 1篇社会
  • 1篇硅酸盐通报
  • 1篇南京艺术学院...
  • 1篇民族艺术研究
  • 1篇河南教育学院...
  • 1篇艺术市场
  • 1篇黄河文明与可...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5篇2019
  • 2篇2018
  • 4篇2017
  • 3篇2016
  • 5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9
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陶瓷文化圈”:中国陶瓷史研究“空间转向”新进展被引量:2
2022年
中国陶瓷发展空间格局上存在着以“环嵩—太行山东西两麓”为核心的“中原陶瓷文化圈”和“浙闽赣陶瓷文化圈”两大陶瓷文化圈,两者在陶瓷原材料、窑炉结构、胎釉料配比结构、烧成制度、美学风尚、文化传统等方面存在相当分殊。“陶瓷文化圈”理论从中国陶瓷历史发展实际和当下实践出发,在总结梳理和分析“文化圈”“陶瓷之路”“瓷文化丛”“瓷文化圈”等中国陶瓷史研究的“空间转向”成果基础上成长起来。这种立足于本土历史文化传统建构学术概念、学说的学术创造,不仅有助于进一步推动中国陶瓷史研究的“空间转向”,对于中国陶瓷史研究具有深刻的方法论意义,也有助于提升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自主性和主体性。
王洪伟
关键词:方法论
中国宋钧官瓷釉的实验与研究被引量:6
2012年
宋钧官瓷作为中国钧瓷领域中的最高水平,它不仅仅是唐钧瓷釉和早期宋钧瓷釉的扩展和延续,更是一个时代的创造。在给世人留下宝贵财富的同时,也留下一些需待解决的问题。诸如,菟丝纹、蚯蚓走泥纹的产生原因,乳光、分相、窑变的形成机理等等,是本文探讨的主要问题。本文在研究唐钧花釉、宋代天青、天蓝釉的基础上,采用了当地及周边地域原料,并分别采用了现代及传统的制作工艺以及柴烧、煤烧和气烧的烧成方法最终成功烧制出完美的宋钧官瓷艺术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利用当地及周边地域原料和不同的制作工艺,采用不同的烧成方式恢复钧官瓷釉的艺术效果是切实可行的,通过实验证实了钧官瓷釉不同特征的形成原因与工艺过程的相应关系,为钧官瓷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可借鉴的科学依据,并从不同角度论述了钧官瓷菟丝纹、蚯蚓走泥纹的形成原理及其乳光、分相、窑变的形成原因及相关问题。
张义宁建新王洪伟孙晓岗
关键词:分相
孔相卿:续写儒家陶瓷美学新华章
2019年
传统儒家美学强调美的社会伦理功能,而忽视美的独立个性,重善轻美,重道轻技,重“理”轻“文”,影响到“美”的工艺技术的进化,反而成为中国陶瓷文明进步的阻碍。孔相卿以钧瓷名义践行着“尽善尽美”儒家美学,一改传统儒家美学“重道轻技”的过度伦理化倾向,强调钧瓷美学进步的技术主义思想,以钧瓷工艺技术的探索为基本核心,将传统儒家陶瓷美学忽视的“技”和“美”提升到与“道”“理”同等的高度,从根本上推动钧瓷美学走进更广阔的新时代,使“善”与“美”真正和谐统一。其次,孔相卿巧妙地将儒家美学的“集体性”或“社会性”美学伦理与“自我个体化”美学伦理进行融合,从根本上纾解了儒家美学“道”与“技”的鸿沟、“社会性”伦理与“自我个体”伦理的区隔,推动当代儒家陶瓷美学体系建构进入新时代。
王洪伟
关键词:钧瓷儒家美学
当代中国陶瓷创意园区的生产空间和空间生产被引量:1
2022年
陶瓷生产有着强烈的空间依赖性,近世以降陶瓷生产的自然空间依赖性渐趋减弱,人文或社会空间依赖性渐趋增强。主要立足历史名窑渐次兴起的以陶艺村、陶瓷工业园区、陶瓷小镇为特色的当代中国陶瓷创意园区,高度同质、高度集聚的窑业生产模式,融入创意设计、展销、研学、体验及文旅等多元化的窑业生产新空间,在看似多元化的窑业再生产遮蔽下隐含着背离“多元性”的“去地方化”的标准化、统一化、产业化悖论。当代中国陶瓷创意园区的普遍兴起和建设势必深刻影响当代乃至后世很长时期中国窑业工艺美学风格、生产空间格局,有着深刻的社会、经济和文化意义,推动中国陶瓷史研究的“空间转向”或“地理学转向”,从更多元视角、多向度观照中国窑业发展的历史和前景,极大丰富和提升了中国陶瓷史研究的理论化水平。
王洪伟
社会网络视角下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问题研究
高校学生的创业能力维系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大力推进大学生创业不仅是国家经济长远发展的需要,更是解决大学生就业的现实渠道。研究高校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创业精神,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助力大学生成功创业,是我国创业教育各...
王洪伟
关键词:社会网络大学生创业创业教育
文献传递
何谓“黄河学”?如何“黄河学”?——一种学术史的回顾与反思
本文从学术史的视角梳理了"黄河学"学科化努力的过程、时代背景和理论动力,提出"黄河学"是近年来黄河流域各学科学者基于黄河文明重要性及当代区域发展严重滞后景况的文化自觉和理论自觉。"黄河学"学科建设从这种"内在"的学术反省...
王洪伟
关键词:学科建设
文献传递
从传统到现代:中国钧瓷史的社会学叙述(二)被引量:3
2009年
依据当代社会学理论关于传统—现代的最新研究成果,从社会学角度重新构建中国钧瓷史的叙述框架,中国钧瓷大致可划分为两大阶段:一是传统经验科学阶段;二是现代科学理性阶段。前一阶段进一步细化为:唐钧瓷启蒙期、宋代鼎盛期、金元钧窑系形成期、明清钧窑衰落期;后一阶段进一步细化为:晚清民国复兴期、共和国官窑时期、民钧窑繁华期、钧瓷业扩张期。钧瓷发展史的社会学建构中,蕴含着"现代的成长"与"传统的(被)发明"的思辩关联,现代不断地发觉、发明、再塑传统;传统不断被现代援引、借用,并嵌入到现代元素构成中,体现了传统—现代的连续统一而非断裂。
王洪伟
“钧窑学”提出的前前后后
2017年
2017年9月9目,在由河南大学、禹州市人民政府主办,河南大学中国陶瓷研究所、禹州钧官窑址博物馆、禹州市钧瓷研究所联合承办的“《钧窑通史》新书发布会暨钧窑学术研讨会”上,我首次提出构建“钧窑学”理论方法体系的学术构想,引起中国陶瓷史学界内外广泛的积极反响。作为首倡者,这里我讲述一下钧窑学提出的前前后后,以飨学界内外。
王洪伟
关键词:钧窑中国陶瓷人民政府博物馆
“以身抗争”与“以法抗争”:当代中国底层社会抗争的两种社会学逻辑
当代中国底层民众的抗争带有鲜明的利益取向,求助于内的"以身抗争"和求助于外的"以法抗争",一起形成当代中国底层社会抗争的两种最具解释力的社会学逻辑。"以法抗争"与"以身抗争"总是相伴而生,"以身抗争"是"以法抗争"失效后...
王洪伟
关键词:底层社会
文献传递
醴陵釉下五彩现代艺术转型中的邹氏世家被引量:1
2016年
醴陵窑是在隋唐五代时期长沙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清末宣统年间首创釉下五彩瓷而闻名世界,其釉色晶莹淡雅、艳而不俗,大大丰富了中国陶瓷的艺术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这是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历史性的创新突破,也是对世界瓷器烧造历史的卓越贡献。
王洪伟
关键词:釉下五彩瓷业中国陶瓷陶瓷发展史陶艺家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