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海蓉

作品数:9 被引量:19H指数:2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微粒
  • 7篇微粒体
  • 7篇肝微粒体
  • 3篇代谢
  • 3篇代谢表型
  • 3篇代谢研究
  • 2篇代谢酶
  • 2篇种属
  • 2篇微粒体酶
  • 2篇肝微粒体酶
  • 2篇UPLC-M...
  • 2篇不同种属
  • 1篇代谢特征
  • 1篇丹参
  • 1篇丹参注射液
  • 1篇冬虫夏草
  • 1篇星点设计
  • 1篇星点设计-效...
  • 1篇性状
  • 1篇性状鉴别

机构

  • 8篇成都中医药大...
  • 3篇四川大学华西...
  • 2篇四川大学

作者

  • 9篇王海蓉
  • 7篇李小彬
  • 6篇万丽
  • 4篇汤明海
  • 2篇李容
  • 2篇肖昌彬
  • 1篇欧小群
  • 1篇卢先明
  • 1篇刘晓芬
  • 1篇兰志琼
  • 1篇叶昊宇
  • 1篇王春艳
  • 1篇王春艳
  • 1篇叶娜
  • 1篇肖昌斌
  • 1篇杨秋楠

传媒

  • 2篇中国中药杂志
  • 2篇中药与临床
  • 1篇中国实验方剂...
  • 1篇中成药
  • 1篇华西药学杂志
  • 1篇药物评价研究

年份

  • 4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厚朴提取物HK-1在5个种属肝微粒体中的代谢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研究厚朴抗炎有效成分(E)-5-allyl-3'-(prop-1-enyl)biphenyl-2,4'-diol(HK-1)在人、大鼠、比格犬、猴和小鼠的肝微粒体中的代谢稳定性,确定HK-1在大鼠肝微粒体中代谢表型。方法将HK-1在5个种属肝微粒体中孵育,采用UPLC-MS/MS检测方法,通过测定HK-1的剩余浓度,考察它们的代谢稳定性并外推其体内代谢清除率。化学抑制剂法鉴定在大鼠肝微粒体中HK-1的代谢表型。结果 HK-1在人、大鼠、比格犬、猴和小鼠5个种属肝微粒体中半衰期(t_(1/2))分别为9.04、7.36、2.17、4.94、18.09 min;肝微粒体中固有清除率CL_(int)分别为153.40、188.20、639.02、280.60、76.60 m L/(min·mg蛋白);体内固有清除率CL'_(int)分别为151.87、338.76、949.21、416.69、301.61 m L/(min·kg)。在大鼠肝微粒体中HK-1主要被细胞色素CYP2E1、CYP2C、CYP1A2催化代谢。结论HK-1在肝微粒体中由多种酶代谢且代谢很快,其中人肝微粒体和大鼠肝微粒体中半衰期和固有清除率相似,可将大鼠肝微粒体预估人肝微粒体不良反应的风险。
李小彬王海蓉杨楸楠汤明海万丽
关键词:肝微粒体代谢表型
水黄皮素在大鼠肝微粒体中的代谢研究
2015年
目的研究水黄皮素在大鼠肝微粒体中的代谢稳定性,确定水黄皮素的代谢酶表型。方法将水黄皮素与大鼠肝微粒体于37℃孵育,应用UPLC-MS/MS法检测孵育液中水黄皮素的含量,考察水黄皮素的代谢稳定性。将水黄皮素与各细胞色素P450(CYP)酶中的各同工酶CYP2E1、2C19、1A2、2D6、2C9和3A4的特异性抑制剂共孵育,确定其代谢酶表型。结果在大鼠肝微粒体中,水黄皮素的t1/2=1.97 h、Cl=0.70 m L·h-1·mg-1,CYP1A2是其主要代谢酶。结论水黄皮素在大鼠肝微粒体中是由多个CYP同工酶介导代谢的,其中,CYP1A2酶的介导作用最强。
王春艳汤明海李容李小彬王海蓉万丽
关键词:大鼠肝微粒体代谢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细胞色素P450酶清除率
厚朴提取物HK-1在肝微粒体中的代谢研究
:研究厚朴抗炎有效成分(E)-5-ally1-3'-(prop-1-enyl)bipheny1-2,4'-diol(HK-1)在人、大鼠、比格犬、猴和小鼠5个种属肝微粒体中的代谢稳定性,确定HK-1在大鼠...
李小彬王海蓉杨楸楠汤明海万丽
关键词:厚朴肝微粒体代谢表型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黄芩中4种黄酮类成分的提取工艺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优选黄芩中4种黄酮类成分的提取工艺,为黄芩薄层鉴别用对照提取物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乙醇体积分数、溶媒用量、提取时间为自变量,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提取率的总评“归一值”为因变量,通过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选黄芩提取工艺并进行预测分析和工艺验证。采用HPLC测定指标成分含量,流动相乙腈(A)-0.1%磷酸水(B)梯度洗脱(0~25 min,27%A;25~27 min,27%~43%A;27~40 min,43%~56%A;40~45 min,56%~85%A),检测波长274 nm。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加12倍量54%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135 min。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和汉黄芩素平均提取率分别为12.53%,2.77%,0.66%,0.25%,总评“归一值”预测值和实测值偏差1.19%。结论:优选的提取工艺稳定可行、预测性良好,为黄芩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参考。
李容王海蓉欧小群李小彬杨楸楠肖昌斌万丽
关键词:黄芩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
UPLC-MS/MS研究披针灰叶素B在不同种属肝微粒体中的代谢稳定性及代谢酶表型被引量:2
2016年
应用体外肝微粒体孵育体系,研究披针灰叶素B(lanceolatin B)在大鼠、人、比格犬、猴肝微粒体中的代谢稳定性及体外代谢参数,确定主要代谢披针灰叶素B的CYP酶表型。将披针灰叶素B与不同种属肝微粒体共同孵育,应用UPLC-MS/MS检测孵育液中披针灰叶素B的含量,考察其代谢稳定性与体外代谢动力学参数。将披针灰叶素B与各CYP450同工酶CYP2E1,2C19,1A2,2D6,2C9,3A4,2A1的特异性抑制剂共同孵育,确定其代谢酶表型。研究结果显示,披针灰叶素B在人、比格犬肝微粒体中不代谢,而在大鼠与猴肝微粒体中可代谢,它们的体外半衰期(T_(1/2))与固有清除率(CL_(int))分别为11.57,8.07min和0.12,0.17 m L·min-1·mg-1,结果没有显著性差异;披针灰叶素B在肝微粒体中的代谢存在种属差异,在大鼠肝微粒体中由多个酶共同参与代谢,其中CYP1A2酶的作用最强,是主要代谢披针灰叶素B的酶。
王海蓉李小彬杨楸楠汤明海肖昌彬万丽
关键词:肝微粒体UPLC-MS/MS
一种伪品冬虫夏草的鉴别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一种伪品冬虫夏草的鉴别,找出与冬虫夏草之间的异同点。方法:采用性状鉴定法、微性状鉴定法、显微鉴定法,将伪品与冬虫夏草进行比较。结果:该伪品虫草在性状、显微特征等方面与冬虫夏草具有明显的区别。结论:该伪品虫草非虫体与子座的复合体,而是人为的加工品,是一种植物的根插入虫体制成。其子座横切面没有冬虫夏草应有的孢子囊构造,而为一种植物组织构造。
刘晓芬卢先明兰志琼王海蓉
关键词:冬虫夏草伪品性状鉴别显微鉴别
丹参注射液对人肝微粒体酶CYP2C9,CYP2C19,CYP2D6体外抑制作用的研究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评价丹参注射液在体外对人肝微粒体酶CYP2C9、CYP2C19、CYP2D6活性的影响。方法将丹参注射液与CYP450酶3种亚型(CYP2C9、CYP2C19、CYP2D6)的特异性探针底物甲苯磺丁脲、奥美拉唑、右美沙芬与大鼠肝微粒体进行孵育,采用LC-MS/MS法测定对应3种代谢产物4-羟基甲苯磺丁脲、5-羟基奥美拉唑、右啡烷的浓度,求算出IC50。结果丹参注射液对CYP2C9、CYP2C19和CYP2D6的IC50值均>50μg/m L。结论丹参注射液对人肝微粒体酶CYP2C9、CYP2C19、CYP2D6没有抑制作用。
叶娜万丽杨秋楠李小彬王海蓉肖昌兵
关键词:丹参注射液人肝微粒体
抗肿瘤化合物E7在不同种属肝微粒体酶中的体外代谢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采用商品化的人、Beagle犬、食蟹猴、SD大鼠的肝微粒体酶,考察E7在4个种属肝微粒体中的代谢稳定性,比较代谢的种属差异。采用选择性化学抑制剂,测定不同抑制剂对E7代谢速率的影响,分析预测大鼠肝微粒中参与E7代谢的主要亚酶。实验结果显示E7在人、犬、食蟹猴和大鼠4个种属的肝微粒体中体外代谢半衰期T1/2分别为57.75,69.30,16.90,30.13min;体外固有清除率分别为0.004 8,0.004 0,0.016 4,0.009 2 m L·min^(-1)·mg^(-1)。推测E7在人和犬肝微粒体中代谢速率相近,均比较慢;在猴和大鼠肝微粒体中代谢速率相近,均比较快;代谢速率存在明显的种属差异。CYP2E1,CYP2A6,CYP1A2和CYP2D6均可能参与代谢E7,而多态性的CYP3A4对其的代谢贡献较小。
汤明海王海蓉王春艳叶昊宇
关键词:E7肝微粒体
UPLC-MS/MS方法研究pongachin在肝微粒体中的代谢特征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采用不同种属肝微粒体,研究黄酮类化合物pongachin的体外代谢特性,明确参与pongachin代谢的CYP酶亚型。方法:选择UPLC-MS/MS测定方法,通过测定pongachin的剩余浓度,考察pongachin在人、大鼠和猴3个种属肝微粒体中的代谢稳定性,以及在大鼠肝微粒体中的代谢表型。结果:pongachin在人、大鼠和猴肝微粒体中t1/2分别为36.86、30.13和20.50 min;其清除率为人<大鼠<猴。在大鼠肝微粒体中,CYP2E1、CYP2C、CYP1A2对pongachin的代谢有较强抑制作用。结论:pongachin在人和大鼠肝微粒体中代谢稳定性较好(>30 min),且在人和大鼠肝微粒体中代谢相似,在临床上与其他抑制CYP2E1、CYP2C、CYP1A2代谢的药物合用时应注意药物间的相互作用。
李小彬王海蓉杨楸楠肖昌彬万丽
关键词:肝微粒体代谢表型UPLC-MS/MS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