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细胞
  • 2篇心病
  • 2篇血管
  • 2篇血小板
  • 2篇急性
  • 2篇冠心病
  • 1篇低分
  • 1篇低分子
  • 1篇低分子肝素
  • 1篇低分子肝素钙
  • 1篇动脉
  • 1篇心绞痛
  • 1篇血管疾病
  • 1篇血管内皮
  • 1篇血管内皮细胞
  • 1篇血浆
  • 1篇血细胞
  • 1篇血细胞计数
  • 1篇血小板功能
  • 1篇血小板减少

机构

  • 8篇上海第二医科...
  • 1篇上海市第一人...

作者

  • 8篇王淑香
  • 4篇沈霞
  • 4篇邱丽君
  • 2篇吕宝经
  • 2篇荣烨之
  • 2篇赵美华
  • 2篇陈书艳
  • 1篇朱玮琪
  • 1篇陈文高
  • 1篇李倩
  • 1篇徐翀
  • 1篇杨镜明
  • 1篇张建军
  • 1篇胡芳华
  • 1篇周琪
  • 1篇许学霖
  • 1篇王慧萍
  • 1篇林建海
  • 1篇沈立松
  • 1篇陈宏新

传媒

  • 2篇中国急救医学
  • 2篇临床检验杂志
  • 1篇河南诊断与治...
  • 1篇上海第二医科...
  • 1篇上海医学检验...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年份

  • 1篇2004
  • 2篇2002
  • 2篇2000
  • 2篇1999
  • 1篇1997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急性白血病免疫表型分析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
1999年
用流式细胞术对60 例初诊或未缓解的急性白血病患者进行免疫表型检测。AML患者均表达髓系抗原,部分病例同时伴有淋巴系抗原的表达。ALL患者均表达淋巴系抗原,但28.6% 病例同时表达髓系抗原(CD13或CD33 。)。2 例急性髓系与淋系双表型杂合性白血病同时表达2个以上淋巴和髓系抗原标志。1 例急性T系与B系双克隆杂合性白血病两群白血病细胞分别表达T、B系抗原。1 例形态学检查为AML,但表达全部3 个B淋巴抗原和CD13 ,而诊断为伴髓系抗原表达的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结果表明,结合免疫表型分析与细胞形态学检验能为急性白血病的诊断提供更可靠和更有价值的分型依据。
徐翀沈立松胡芳华王淑香沈霞
关键词:白血病流式细胞免疫表型急性
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的血小板功能及抗凝纤溶因子研究被引量:2
2000年
目的 :研究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的血小板功能及抗凝、纤溶因子的变化。方法 :将慢性呼吸衰竭患者分为发作期 (A组 ,32例 ) ,缓解期 (B组 ,30例 )和正常对照 (C组 ,2 6例 )。分别检测各组的血小板粘附率(PAdT) ,聚集率 (PAdT) ,血栓烷B2 (TXB2 ) ,β 血小板球蛋白 (β TG) ,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 (vWF) ,6 keto 前列腺素 (6 keto PGF1α) ,抗凝血酶Ⅲ活性 (AT Ⅲ :C) ,纤维蛋白原 (Fg) ,D -二聚体 (DD)。结果 :慢性呼吸衰竭发生时PAdT ,TXB2 ,β TG ,vWF ,6 keto PGF1α,Fg ,DD明显高于正常对照 ,PAgT ,AT Ⅲ :C低于正常 ,差异均有显著意义。缓解时PAgT继续增高 ,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AgT由低于正常 ,转为高于正常。vWF ,TXB2 ,6 keto PGF1α,Fg ,DD虽较发病时有明显下降 ,但仍高于正常。β TG ,AT Ⅲ :C逐渐降低 ,与正常比较 ,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 :慢性呼吸衰竭发生过程中 ,血小板被激活 ,其粘附释放功能增强 ,机体处于高凝状态 。
杨镜明邱丽君王淑香林建海
关键词:慢性呼吸衰竭血小板功能
Act 5.diff血液分析仪的临床应用评价被引量:4
2004年
目的 对Act 5 .diff(Beckman Coulter)血液分析仪进行应用评价。方法 采用随机和不随机选择标本方法 ,对仪器进行精密度、相关性和异常细胞检出能力的测试。结果 各项参数测定的变异系数 (CV)均达到设计规定的要求。与STKS血液分析仪全血细胞计数 (CBC)的相关性比较 ,各参数相关系数r =0 .90 5~ 0 .997。白细胞五项分类与显微镜目测法比较 ,相关系数r =0 .4 11~ 0 .94 4。对异常细胞检测的敏感性 :旗标报警为 10 0 .0 % ,IMM定量为 86 .3% ;特异性 :旗标报警为 95 .8% ;IMM定量为 93.2 % ;有效性 :旗标报警为 97.3% ,IMM定量为 92 .0 %。结论 该仪器的主要指标评价结果符合设计要求 ,对异常细胞检测能力强 。
王慧萍王淑香沈霞
关键词:全血细胞计数
急性缺血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浆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00年
目的 观察急性缺血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ELL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21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组(19例)、稳定性心绞痛(SAP)组(24例)、对照组(20例)血浆D-二聚体含量。结果 AMI组和UAP组血浆D-二聚体均高于对照组和SAP组(P<0001;P<0001;P<005;P<005),其中AMI组较UAP组升高更为明显(P<001);SAP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血浆D-二聚体的含量可作为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的参考指标及稳定性心绞痛和不稳定性心绞痛鉴别的参考指标。
陈书艳张建军王淑香朱玮琪赵美华吕宝经荣烨之
关键词:冠状动脉综合征D-二聚体
t-PA及PAI活性测定在临床中的应用
1997年
t-PA及PAI活性测定在临床中的应用许学霖李倩邱丽君王淑香陈文高我院自1995年8月~1996年7月对入院3~5d内,经CT诊断的缺血性卒中80例,出血性卒中40例,冠心病24例,肺心病23例,检测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及抑制物(PA...
许学霖李倩邱丽君王淑香陈文高
关键词:脑血管疾病冠心病中风CT
低分子肝素钙减轻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被引量:4
1999年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钙(商品名速避凝)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 3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速避凝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每组各15例,观察治疗前后血浆vonWillebrand因子(vWF)、内皮素(ET)的变化。结果 速避凝组和常规治疗组治疗前血浆vWF、ET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前二组vWF、ET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速避凝组和常规治疗组vWF、ET在治疗后比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P<005),治疗后速避凝组较常规治疗组vWF、ET下降明显(P<005)。结论 速避凝能够减轻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
陈书艳王淑香赵美华吕宝经荣烨之
关键词:心绞痛血管内皮细胞低分子肝素
冠心病患者止凝血与纤溶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0
2002年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内皮细胞功能、血小板活化、凝血因子活性、纤溶活性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方法 134例冠心病患者 ,其中急性心肌梗死 (AMI)组 4 9例、不稳定心绞痛 (UA) 19例、稳定性心绞痛 (SA)组 6 6例 ,应用ELISA法检测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vWF :Ag)、P -选择素 (P -selectin)、组织因子 (TF)、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TFPI)及D-二聚体 (D -D) ,应用Clauss法检测纤维蛋白原含量 (Fg) ,并比较各指标在冠心病患者与正常对照者 (n =4 0 )的差别。 结果所有冠心病患者的各项止凝血和纤溶指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AMI组和UA组各项指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SA组除D -D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外 ,各项指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AMI组与UA组比较 ,Fg、vWF :Ag、TFPI、TF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而P -selectin二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UA组与SA组比较 ,P -selectin、D D二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 <0 .0 5 ) ,而vWF :Ag、TFPI、TF二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结论冠心病患者存在着内皮细胞损伤、血小板活化、凝血激活和继发性纤溶活性增高 ,且各项指标异常程度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相一致 (AMI>UA >SA)
邱丽君王淑香周琪沈霞
关键词:冠心病止血凝血纤维蛋白溶解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血小板抗体及血小板膜蛋白的改变及临床意义被引量:8
2002年
邱丽君陈宏新王淑香沈霞
关键词:血小板抗体血小板膜蛋白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