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茜
- 作品数:17 被引量:216H指数:7
-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不同AM真菌对玉米生长的促生效应被引量:4
- 2015年
- 在盆栽条件下对玉米接种5种不同AM真菌:地表球囊霉、光壁无梗囊霉、单孢球囊霉、根内球囊霉以及土著AM真菌,研究不同AM真菌对玉米的促生效应.结果显示不同AM真菌均能够成功侵染玉米根系,但对玉米生长的促生作用存在差异,除了单孢球囊霉外的4种AM菌剂均对玉米地上部分的生长产生显著的促进效应.对玉米地下生物量而言,只有土著AM真菌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所有AM真菌菌剂均没有显著增加玉米的根长.从综合效应而言,根内球囊霉促生效应最显著,单孢球囊霉对玉米没有显著的促生效应.结果表明不同AM真菌对同一宿主植物促生效应不同,只有选择合适的AM真菌才能产生最佳的效果.
- 王茜王强王晓娟熊友才祝英张亮金樑
- 关键词:AM真菌侵染促生效应玉米
- 盐生植物小花碱茅外整流K^+通道SKOR基因片段的克隆及序列分析被引量:4
- 2012年
- 为研究小花碱茅(Puccinellia tenuiflora)K+/Na+选择性运输的分子机制,根据已知的外整流K+通道高度保守区设计一对简并性引物,以小花碱茅根总RNA为模板,采用RT-PCR方法克隆SKOR基因片段。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片段长度为555bp,编码185个氨基酸;该序列与其他已报道的高等植物SKOR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在66%以上,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在55%以上。
- 王茜王沛王锁民
- 关键词:小花碱茅耐盐性
- 刈割高度对冬小麦再生及生物量分配的影响被引量:6
- 2017年
- 为确定刈割留茬高度对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光合产物累积及分配的影响,在温室盆栽条件下,对冬小麦陇育4号(LY)和运旱2号(YH)于分蘖期进行刈割处理,刈割留茬高度为6cm(R_6)和3cm(R_3),以不刈割为对照(CK)。结果表明,刈割留茬高度影响冬小麦株高增长,刈割后花期植株叶面积指数与CK无差异。在R_6和R_3处理下,LY的地上部生物量较CK分别下降了23%和3%,根生物量分别下降了12%和13%(P>0.05),YH的地上部生物量分别降低了22%和15%(P>0.05)、根系生物量分别下降了6%和0.1%(P>0.05)。刈割干扰使植株地上部生物量在全株中占比下降,茎干重在地上生物量占比下降,而叶干重占比上升。留茬6cm下,冬小麦花期地上、地下生物量分配格局与对照无差异,而留茬3cm下光合产物向地上部转移比例增加,意味着适度干扰可通过源库协调,释放生长冗余,维护籽粒形成。
- 王茜杨丽群雷家运杨景宁王玉平王丹丹杨倩沈禹颖
- 关键词:粮饲兼用冬小麦留茬高度干物质积累
- 丛枝菌根及其宿主植物对根际微生物作用的响应被引量:56
- 2007年
- 丛枝菌根(AM)真菌和根际微生物均是土壤生态系统中广泛分布的微生物类群,深入研究和揭示根际微生物对AM真菌的作用及其对宿主植物的影响,对于利用和调控土壤根际微环境,促进植物生长,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深远的意义。基于此,本研究以AM真菌为中心,通过对当前广泛关注的几种根际微生物类型:根际细菌、根际放线菌、根际真菌和根际线虫等对AM真菌的生物学效应,进而对宿主植物影响的结果,深入分析根际微生物与AM真菌相互作用的生态学机理,为阐明土壤生态系统中根际微生物-AM真菌-宿主植物的相互关系提供理论依据。
- 王树和王晓娟王茜金樑
- 关键词:根际细菌根际真菌根际线虫宿主植物
- 放牧对盐渍化草原植物芦苇繁殖策略的影响被引量:1
- 2007年
- 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是河西走廊盐渍化草地的主要建群种。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及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影响,河西走廊的盐渍化草甸草地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研究放牧压力对芦苇种群繁殖策略的影响,探讨芦苇保持最大生存竞争力和抗逆性的机理,对于维护和利用天然草原,保持草地生态系统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结果表明,连续放牧对芦苇地下根茎的生物量影响不显著(P>0.05),芦苇株高显著矮化(P<0.01),地上生物量显著降低(P<0.01),克隆产生的无性系分株显著增加(P<0.05)。连续放牧使得芦苇不能抽穗结实进行有性繁殖。在连续放牧的压力下,芦苇不断产生新的无形系分株,通过无性繁殖成功繁衍自己的后代来延续种群的发展,是对极端生境的一种生态适应对策。
- 王茜王树和赵银王晓娟金樑
- 关键词:盐渍化草原芦苇繁殖策略放牧
- 分室培养装置在丛枝菌根真菌研究中的应用及其发展被引量:3
- 2014年
- 重点围绕玻璃珠分室培养系统、H形分室培养系统、根排斥室培养系统、供体自养植物的双分室体外培养系统、丛枝菌根(AM)真菌与普通植物根器官的双重培养系统、AM真菌与Ri T-DNA转型根的双重单胞无菌培养系统、AM真菌与Ri T-DNA转型根双重培养的改良分室单胞培养系统等7个不同的分室培养装置,对AM真菌的培养类型及其应用进行了系统的评述。其中,采用玻璃珠分室培养装置易于将AM真菌与培养基质分开,能获得大量纯净的AM真菌繁殖体,用于研究AM真菌对矿质元素和微量元素的吸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H形分室培养系统和根排斥室(RECs)培养系统均能够获得连续的、可切断的共生菌根网络(CMNs),可用于研究植物-植物、植物-昆虫之间化感作用产生的信息交流。供体自养植物的双分室培养系统有益于研究AM真菌对宿主植物在单作和混作条件下生长效应的影响。AM真菌与植物根器官的双重培养系统为研究AM真菌的侵染过程及生理、生化特性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同时为纯培养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AM真菌与Ri T-DNA转型根的双重单胞无菌培养体系可以获得AM真菌纯净菌体,是研究AM真菌遗传、生理、生化等特性的理想方法。以AM真菌与Ri T-DNA转型根的双重单胞无菌培养系统为基础,可以在菌丝生长室置换培养基、在根室中补充适量碳源,并多次收获AM真菌繁殖体。转型根改良双重培养系统是提高AM真菌孢子接种剂产量的有效方法。综上所述,AM真菌的分室培养系统已经取得显著进展,为开展个体、种群、群落等不同层次的菌根生态学研究提供了依据。
- 王强王茜董梅王晓娟张亮金樑
- 关键词:丛枝菌根真菌宿主植物孢子
- AM真菌在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功能被引量:19
- 2016年
- AM真菌是土壤生态系统中重要的微生物类群,能与陆地生态系统中80%以上的高等植物建立共生体系。目前,AM真菌在维持草原生态系统稳定性中的功能已经成为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基于此,从植物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等不同层次探究AM真菌在维持植物群落多样性和草原生态系统稳定性中的功能。分析发现在个体水平上,AM真菌对宿主植物具有促生效应、抑制效应或中性效应。在种群水平上,分析AM真菌对不同宿主植物吸收土壤矿质营养的分配和调控策略,围绕构成草原植被的两大组成成分:牧草和有毒植物,论述AM真菌对植物种群增长和衰败的调控机制,并从草原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和稳定性角度,探讨AM真菌与植物群落之间的相关性。在生态系统水平上,围绕AM真菌对草原生态系统的演替和退化草原的修复等展开论述,以期为利用AM真菌开展草原生态系统保护和恢复治理提供理论依据,并对草原菌根生态学领域未来的研究进行展望。
- 金樑孙莉王强董梅王晓娟王茜张亮
- 关键词:丛枝菌根真菌草原生态系统有毒植物群落结构
- 同位素示踪技术在丛枝菌根真菌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7
- 2016年
- 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AM)真菌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土壤微生物之一。AM真菌菌丝体网络是由AM真菌菌丝体在土壤生态系统中连接两株或两株以上植物根系所形成的菌丝体网络。随着菌根学研究的深入,如何直观的揭示AM真菌的生态学功能已经成为相关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研究发现,利用同位素示踪技术可以开展AM真菌与宿主植物对土壤矿质营养的吸收、转运等方面的研究,以及菌丝体网络对不同宿主植物之间营养物质的分配研究和AM真菌在生态系统生态学中的功能研究。基于此,为了阐明同位素示踪技术在AM真菌研究中的价值,围绕菌根学最新研究进展,系统回顾了利用同位素示踪技术探究AM共生体对不同元素吸收和转运的机制、同位素示踪技术在AM真菌菌丝体网络研究中的价值和利用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AM真菌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为AM真菌生态学功能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并对本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 张亮王晓娟王强王茜张云飞金樑
- 关键词:丛枝菌根真菌生态系统同位素示踪技术
- 不同丛枝菌根真菌对青藏高原高寒草原优良牧草垂穗披碱草生长的促生效应被引量:9
- 2014年
- 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e,AM)真菌能侵染绝大多数陆生高等植物的根系,形成菌根共生体结构;在生态系统中,AM真菌能调节植物间的营养分配和竞争关系,对增加植物群落的产量、维持植物群落动态的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目前,青藏高原高寒草原生态系统面临严重退化,研究利用AM真菌开展受损高寒草原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但不同AM真菌对优良牧草生长的促生效应是否一致尚待深入研究。为此,本研究在盆栽条件下接种5种不同的AM真菌菌剂:地表球囊霉(Glomus versiforme)、光壁无梗囊霉(Acaulospora laevis)、单孢球囊霉(Glomus monosporum)、根内球囊霉(Glomus intraradices)和土著AM真菌,研究不同的AM菌剂与高寒草原主要优良牧草之一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之间的共生关系及其对垂穗披碱草的促生效应。结果显示,5种AM真菌均能成功侵染垂穗披碱草根系,但对垂穗披碱草生长的促进作用存在差异,其中,根内球囊霉和土著AM真菌对垂穗披碱草地上部分的生长(总生物量、地上生物量、株高、分蘖数)、地下部分的生长(地下生物量、根长)均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P<0.05),而地表球囊霉、单胞球囊霉、光壁无梗囊霉对垂穗披碱草地上部分生物量没有显著的促进效应(P>0.05)。以综合效应而言,根内球囊霉和土著AM真菌的促生效应最显著。可见,不同的AM真菌对同一宿主植物的促生效应不同,只有选择合适的AM真菌才能产生最佳的促生效应。
- 王茜董梅王强王晓娟熊友才祝英张亮金睴
- 关键词:丛枝菌根真菌垂穗披碱草促生效应青藏高原高寒草原
- 丛枝菌根网络的生态学功能研究进展被引量:31
- 2015年
- 丛枝菌根(AM)真菌是陆地生态系统中重要的土壤微生物之一.其在土壤生态系统中延伸出的根外菌丝,可以通过菌丝融合的方式形成丛枝菌根网络(AMN).AMN在土壤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功能:一方面,AMN可以改变土壤的理化性质,其根外菌丝分泌物可以影响土壤微生物生存的微环境,进而改变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组成;另一方面,AM真菌的根外菌丝可以吸收土壤养分,并通过AMN将吸收的营养物质在宿主植物间进行分配,调节植物物种之间的竞争关系.为了全面阐述AMN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本文围绕最新的AMN研究成果,探究AM真菌根外菌丝在土壤中相互融合的机制、AMN影响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和组成、调节植物群落的生态学机理,以及AMN调节地下资源、植物种内和种间竞争、影响植物群落的多样性和丰富度等生态系统功能.阐述在全球变化过程中AMN与大气氮沉降、CO2浓度升高以及温度升高的相关性,探究其在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中的作用,并对本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 王茜王强王晓娟张亮张亮
- 关键词:丛枝菌根真菌菌丝融合植物群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