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要有

作品数:5 被引量:16H指数:2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血压
  • 2篇抑郁
  • 2篇抑郁患者
  • 2篇西酞普兰
  • 2篇教育
  • 2篇高血压
  • 2篇高血压合并
  • 2篇艾司西酞普兰
  • 1篇地平
  • 1篇心理
  • 1篇心理健康
  • 1篇心理健康教育
  • 1篇学前儿童
  • 1篇血压影响
  • 1篇抑郁症
  • 1篇抑郁治疗
  • 1篇游戏
  • 1篇沙坦
  • 1篇文化
  • 1篇文化观

机构

  • 2篇南京师范大学
  • 2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安徽省立医院

作者

  • 4篇王要有
  • 2篇卢转娣
  • 1篇王迪

传媒

  • 1篇安徽医学
  • 1篇安徽医药
  • 1篇神州
  • 1篇科教导刊

年份

  • 2篇2016
  • 2篇201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抗抑郁治疗对高血压合并抑郁患者的血压影响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1
2016年
目的探讨合并抑郁的高血压患者在抗高血压治疗基础上行抗抑郁治疗对血压控制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9月—2015年10月期间在该院就诊的合并抑郁的高血压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A组(抗抑郁治疗组)和B组(对照组),每组40例。在口服非洛地平(5 mg·d-1,每天1次)行抗高血压治疗的基础上,A组予口服艾司西酞普兰(10 mg,每天1次);B组口服安慰剂,每天1次。疗程4周。两组均观察记录每周治疗后患者的重复测量的血压1次,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价抑郁疗效。观察治疗期间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血压均较基础值明显下降,且维持在正常范围。治疗第4周,A组收缩压和舒张压较B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A组汉密尔顿评分较B组明显降低,抑郁症状明显减轻(P<0.05)。治疗期间,A组体位性低血压与头晕症状较发病率B组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并抑郁的高血压患者行抗抑郁治疗时,控制抑郁症状效果确切,较单独使用抗高血压药物时血压控制更低,但体位性低血压,头晕等并发症发生率有所增加,临床治疗应根据患者情况做适当调整。
卢转娣王要有王迪
关键词:高血压非洛地平艾司西酞普兰
我国出现“蒙台梭利热”的原因
2011年
分析我国出现“蒙台梭利热”的原因,对于开展蒙台梭利教育法的本土化研究有着重要意义。我国出现“蒙台梭利热”的原因有:我国幼儿教育办学体制的改革引发的竞争、蒙台梭利教育法思想与我国的文化观念的契合、共鸣、蒙台梭利教育法符合我国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要求和蒙台梭利教育的实践性特点。
王要有
关键词:蒙台梭利教育文化观念
不同剂量艾司西酞普兰联合氯沙坦对高血压合并抑郁患者的疗效观察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艾司西酞普兰联合氯沙坦治疗高血压合并抑郁患者对疗效的影响。方法 120例高血压合并抑郁患者完全随机分为A组(艾司西酞普兰5 mg/d,36例)、B(艾司西酞普兰10 mg/d,43例)和C组(艾司西酞普兰15 mg/d,41例)。观察记录3组治疗后的血压、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DRS)评分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B组的血压和HDRS评分较A组明显降低,并发症较C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10 mg/d)联合氯沙坦治疗高血压合并抑郁患者,抑郁症状控制较好、血压控制稳定、并发症少,适合临床推广。
卢转娣王要有
关键词:艾司西酞普兰氯沙坦抑郁症高血压
开展学前儿童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方式——游戏
2011年
针对学前儿童的心理特征,游戏对儿童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游戏自身的特点与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的方法和要达到的目的有着相似性和统一性,使游戏成为开展学前儿童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最有效方式.
王要有
关键词:游戏学前儿童积极心理健康教育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