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甘波谊

作品数:4 被引量:51H指数:3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遗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美国McKnight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生物学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WOLBAC...
  • 2篇灰飞虱
  • 2篇飞虱
  • 2篇WSP基因
  • 1篇稻飞虱
  • 1篇稻田
  • 1篇中国稻田
  • 1篇沃尔巴克氏体
  • 1篇细胞质
  • 1篇细胞质遗传
  • 1篇克隆
  • 1篇昆虫
  • 1篇共生菌
  • 1篇褐飞虱
  • 1篇复合种
  • 1篇白背飞虱
  • 1篇DROSOP...

机构

  • 4篇复旦大学

作者

  • 4篇李昌本
  • 4篇甘波谊
  • 4篇周伟国
  • 3篇赵新燕
  • 2篇冯丽冰
  • 1篇沈大棱
  • 1篇赵寿元

传媒

  • 2篇复旦学报(自...
  • 1篇昆虫学报
  • 1篇自然科学进展...

年份

  • 1篇2002
  • 1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9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Wolbachia中一个新的可转移遗传因子的分离和鉴定被引量:6
2001年
Wolbachia是一类寄生于许多节肢动物细胞质内的类立克次氏体细菌.该细菌与广泛存在于节肢动物群体内的生殖、发育异常现象相关.为了研究这些现象的分子机制,利用RDA(representational difference analysis)方法分析了不同表型Wol-bachia的基因组差异.发现在强烈诱导胞质不相容性的Wolbachia品系wRi(存在于果蝇Drosophila simulans Riverside DSR品系)的基因组中,存在一个潜在的可转移遗传因子,将其命名为WISE(Wolbachia insertion sequence element).
周伟国甘波谊赵新燕赵寿元李昌本
关键词:WOLBACHIA昆虫细胞质遗传
Wolbachia在Drosophila auraria复合种和Drosophila simulans中的感染被引量:2
1999年
用 P C R 方法检测了多种果蝇中共生菌 W olbachia 的感染,发现 Drosophila auraria 复合种以及采集于北京地区的 Drosophila sim ulans为 Wolbachia 所感染, R F L P分析证实为单一感染.克隆了编码 W olbachia 外膜蛋白质的 w sp 基因并进行了序列测定.同时比较了 Drosophila auraria 复合种内 4 个种和采集于北京及美国加州的 Drosophila sim ulans 的线粒体的细胞色素氧化酶 2 亚基基因的部分序列. 进而讨论了 Wolbachia 对 Drosophila auraria 复合种成员之间进化关系的影响.
周伟国赵新燕王蓉甘波谊李昌本
关键词:WOLBACHIAWSP基因克隆
Wolbachia在中国稻田飞虱中的感染和传播被引量:13
2000年
用PCR方法检测了采集于不同地域的稻田飞虱共生菌Wolbachia的感染 ,发现灰飞虱Laodelphaxstri atellus,褐飞虱Nileparvatalugens,白背飞虱Sogatellafurcifera为Wolbachia所感染 .克隆了编码Wolbachia外膜蛋白质的wsp基因并进行了序列测定 .对wsp的RFLP分析证实了这些飞虱为单一Wolbachia感染 .还发现一种能同时寄生于这 3种昆虫的一类寄生蜂为同种Wolbachia感染 .Wolbachia可能通过这种寄生蜂在不同昆虫间横向传播 .
甘波谊周伟国赵新燕冯丽冰冯丽冰
关键词:WOLBACHIA灰飞虱褐飞虱稻田
沃尔巴克氏体在中国三种稻飞虱中的感染被引量:36
2002年
用PCR方法检测了采集于不同地域稻田的 3种稻飞虱共生菌沃尔巴克氏体 (Wolbachia)的感染 ,发现灰飞虱Laodel phaxstriatellus、褐飞虱Nilaparvatalugens、白背飞虱Sogatellafurcifera为沃尔巴克氏体所感染。克隆了编码沃尔巴克氏体外膜蛋白质的wsp基因并进行了序列测定。对wsp的RFLP分析证实了这些飞虱为单一沃尔巴克氏体感染。研究了灰飞虱中沃尔巴克氏体所诱导的胞质不相容性及其在不同地域灰飞虱中的分布。还发现能寄生于上述 3种飞虱的稻虱红螯蜂也受同种沃尔巴克氏体感染。
甘波谊周伟国冯丽冰沈大棱李昌本
关键词:沃尔巴克氏体灰飞虱白背飞虱WSP基因共生菌稻飞虱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