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云峰
- 作品数:5 被引量:8H指数:1
-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青藏高原东北缘重力场深部结构及其动力学特征被引量:8
- 2020年
- 本文采用欧拉反褶积、场源参数成像(SPI)、场源边界提取(SED)、莫霍面反演、地壳三维可视化等多源方法,对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区的布格重力场进行反演与分析,深入研究该地区的深部结构与变形特征,探讨区域深部孕震环境及动力学机制.研究表明,青藏高原东北缘的布格重力场整体呈负异常值,具有明显的分区性,表现出鄂尔多斯盆地异常值相对偏高、阿拉善块体次之、青藏高原块体极低的特点,其中海源断裂系形成了一条宽缓的弧形重力梯度条带,梯度值达1.2 mGal·km^-1.欧拉结果显示,鄂尔多斯盆地相比于青藏高原块体而言,场源点具有较强的均一性,场源强度值高(密度值高)且深度稳定在25~32 km范围内,而高原块体的中下地壳尺度广泛分布着低密度异常体.SPI图可知,海源弧形断裂系位于“浅源异常”弧形区,反映其地壳较为活跃,易发生中强地震.SED图揭示青藏高原地壳向东北扩展,经过几大断裂系的调节后运动矢量向东或东南转化,SED与GPS、SKS运动特征大致相同,说明地表-地壳-地幔的运动特征有着较强的一致性.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区壳幔变形是连贯的,加之莫霍面由北向南、由东向西是逐渐加深的,因此属于垂向连贯变形机制,不符合下地壳管道流动力学模式.区域形成了似三联点构造格局,其中海源弧形断裂系的深部地壳结构复杂,高低密度异常体复杂交汇,是青藏高原、阿拉善、鄂尔多斯三大块体相互作用的重要枢纽,其运动学特征总体为中段走滑尾端逆冲,而断裂系正处于大型的弧形莫霍面斜坡带之上,具备强震的深部孕震环境,因此大尺度的运动调节与深部孕震条件共同促使了该地区中强震的多发.
- 王鑫姜文亮张景发王德华田云峰申文豪
- 关键词:青藏高原东北缘重力场深部结构动力学特征
- 遥感图像在吐-哈盆地活动断裂带研究中的应用
- 本文用纹理分析和DEM分析的方法,提取了该地区的线性构造特征,使得我们对背驮结构有了新的认识,并且对该地区的特殊结构与地震活动规律的相关性做了一些分析.
- 王冬雷张景发田云峰
- 关键词:遥感图像断裂带解译
- 文献传递
- 基于ETM+遥感影像红河断裂带构造解译方法
- 2004年
- 红河断裂带是一条跨越中越两国的巨大断裂系,该断裂带活动强烈,造就了其典型的地貌特征。红河断裂两侧的地物波谱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在ETM+ 影像上具有不同的亮度特征。尝试用不同的分类方法提取第四纪盆地的ETM+ 影像分布特征,有效地反映了活动断裂带对云南地区构造地貌形成的控制作用。本文用Landsat-7、ETM+遥感影像与DEM数据相结合,进行坡度计算、纹理分析,通过多种算法得到特征明显的成果图,结合目视解译实现对实验区的构造解译。
- 冯万鹏张景发田云峰
- 关键词:断裂带地貌影像
- 遥感图像在吐-哈盆地活动断裂带研究中的应用
- 2004年
- 遥感图像具有宏观、真实和构造迹线清晰的特征,所以通过遥感图像解译来研究地震地质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本文试图应用遥感图像目视解译结果来研究吐-哈盆地的活动构造特征,并且讨论了该地区的地震活动规律。在本研究中,一方面,在几何纠正和镶嵌后,把4、7、1波段与第8波段融合,获得一幅15m分辨率的彩色图像,在此基础上进行一些有效的图像处理,如增强和特征提取,通过相关处理,增强了线性特征;另一方面通过DEM分析图像,产生三维效果。这两方面工作对研究地质构造和活动断裂带都是非常有用的。本文用纹理分析和DEM 分析的方法,提取了该地区的线性构造特征,使得我们对双背驮结构有了新的认识,并且对该地区的特殊结构与地震活动规律的相关性做了一些分析。
- 王冬雷张景发田云峰
- 关键词:地震图像
- 基于ETM+遥感影像红河断裂带构造解译方法
- 本文用Landsat-7、ETM+遥感影像与DEM数据相结合,进行坡度计算、纹理分析,通过多种算法得到特征明显的成果图,结合目视解译实现对实验区的构造解译.
- 冯万鹏张景发田云峰
- 关键词:断裂带遥感影像边缘检测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