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大为 作品数:44 被引量:185 H指数:8 供职机构: 湖北医药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湖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 十堰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项目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化学工程 更多>>
大鼠放射性肺损伤CT定量分析与肺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研究大鼠放射性肺损伤CT肺功能定量分析及其与肺功能试验的相关关系,初步探讨CT定量分析对于放射性肺损伤的早期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将60只SPF级健康雌性SD大鼠,随机等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采用60Co右肺单分割照射20 Gy,另一组为空白对照组。于照射后第2、4、6、8、12、16周行高分辨率CT(HRCT)扫描并作CT肺功能定量分析,每组随机抽取5只大鼠测定肺功能试验指标,行HE染色比较观察其病理学变化。结果大鼠照射后改变仅发生在照射野内且影像学表现及病理学改变与人相似。照射组大鼠第2~16周右肺平均肺密度均值高于对照组,且Pulmo曲线峰值右移。大鼠放射性肺损伤CT肺功能定量分析与肺功能试验指标部分相关,其中用力肺活量(FVC)与像素指数(PI)-800~-700相关性最好(r=0.936,P<0.01)。结论放射性肺损伤大鼠的CT肺功能定量分析指标与肺功能试验指标(PFT)有一定的相关性,对于早期放射性肺损伤的诊断有较高的价值。 曹阳 田志雄 田大为 曾俊杰 吴光耀 徐丽莹关键词:放射性肺损伤 肺功能试验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亲骨性药物表阿霉素-氧化葡聚糖-阿仑膦酸钠聚合物的制备及对骨肉瘤裸鼠模型的靶向治疗 目的 合成骨靶向药物表阿霉素-氧化葡聚糖-阿仑膦酸钠聚合物,并探讨其对骨肉瘤裸鼠模型的靶向作用.方法 ①根据席弗碱原理,合成氧化葡聚糖-阿仑膦酸钠聚合物,表阿霉素-氧化葡聚糖-阿仑膦酸钠聚合物;②通过红外、紫外和核磁对聚... 蔡林 田大为 余黎 吴斌 胡超局部注射辛伐他汀修复轻中度不稳定肱骨骨折:对骨愈合及骨密度的影响 被引量:6 2015年 背景:研究显示疏松骨骼单次注射小剂量辛伐他汀可显著改善骨骼微结构,促进股骨髁部骨小梁改建。目的:临床验证局部注射辛伐他汀增强轻中度不稳定肱骨骨折预后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轻中度不稳定肱骨骨折患者93例,采用抛硬币法随机分成注射组(49例)和常规组(44例)。常规组采用常规物理疗法治疗,注射组在给予常规物理治疗的基础上,局部注射辛伐他汀疗法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骨密度及骨折愈合时间。结果与结论:两组患者治疗后2周内骨密度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的一两个月,注射组患者骨密度值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注射组并发症出现率、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均优于常规组,住院天数明显少于常规组。结果说明,临床上对轻中度不稳定肱骨骨折患者在给予常规物理治疗的基础上,同时采用局部注射辛伐他汀疗法治疗,能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增加骨密度值,对提升患者骨折预后质量具有积极影响。 刘建 田宝方 王文珠 郑卫东 冯立 杜宝印 田大为关键词:骨组织工程 辛伐他汀 预后效果 3D打印导板在髋关节置换中的应用 2022年 髋关节置换术是一项成熟的手术方式,假体的位置是决定患者预后的关键因素。3D打印导航模板技术具有操作简单、导航精准、假体放置准确的作用,被广泛应用在髋关节置换中。本文对3D打印导板在髋关节置换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冯坤 陆欧 吴小宝 田大为关键词:3D打印 导板 髋关节置换术 抗生素骨水泥间隔治疗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 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带抗生素可活动关节骨水泥间隔治疗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疗效。方法从2008年6月至2011年5月,采用一期可活动关节骨水泥旷置术+二期人工关节翻修术治疗7例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患者。其中男2例,女5例;年龄52~73岁,平均62岁。一期手术彻底清创,取出假体并置入自制带抗生素可活动关节骨水泥间隔假体。术后患者早期部分负重,关节主动及被动屈伸活动,选用敏感抗生素静脉滴注6~8周,待感染控制后二期再置入翻修假体。结果 7例患者平均骨水泥旷置13周(11.5~14.2周),其中5例患者不需要任何帮助行走,2例需要手仗辅助行走。经二期翻修术后平均随访16个月(9~22个月),未发现感染复发及新的感染,伤口愈合良好,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American knee society scores,KSS)85分(77~90分),功能评分91分(85~94分),活动度为120°(113~135°)。结论采用带抗生素可活动关节骨水泥间隔假体能够保留部分关节活动度,有效控制感染,为二期再置换假体提供良好的膝关节结构和功能条件。 赵辉 田大为 黄晓华关键词:抗生素骨水泥 膝关节置换 双臂外固定架与有限内固定修复胫腓骨中下段开放性骨折:断端固定可靠 被引量:24 2015年 背景: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是四肢长骨中最易出现的骨折,单纯外固定常难以实现彻底有效的复位和固定,而切开复位内固定的缺点突出表现在术后并发症高发,严重影响关节功能的恢复,因此将外固定与内固定方法相结合修复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目前在临床上应用比较多。目的:探讨胫腓骨中下段开放性骨折采用双臂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切开内固定的修复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56例经X射线检查或CT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胫腓骨中下段开放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治疗组,患者均在入院8 h内进行彻底清创、复位骨折断端并进行有限内固定、固定双臂外固定架及Ⅰ期缝合,待损伤局部条件允许行Ⅱ期植皮、邻近肌皮瓣或游离皮瓣闭合修复创面。观察其修复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与44例同期行单纯切开复位内固定修复胫腓骨中下段开放性骨折的患者(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与结论:治疗组56例患者中,疗效优35例,良16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为91%;对照组44例患者中,疗效优23例,良10例,可7例,差4例,优良率为75%,治疗组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骨不连发生率方面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采用双臂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切开内固定修复胫腓骨中下段开放性骨折断端固定可靠,可显著降低单纯内固定引起的术后并发症,促进骨折愈合,有利于患肢及早进行恢复性训练。 刘建 田宝方 王文珠 郑卫东 冯立 杜宝印 田大为关键词:腓骨骨折 骨科植入物 外固定架 有限内固定 开放性骨折 骨肉瘤miRNA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12年 骨肉瘤是一种起源于间叶组织的原发性恶性骨肿瘤,好发于青少年,发病率约为百万分之三[1],恶性度高,早期易转移,对化疗易产生耐受性,预后差.目前研究证实肿瘤实质上是一种基因疾病[2],肿瘤的发生发展涉及多个基因的改变,包括正常基因的突变或缺失、癌基因的异常扩增和表达以及多个调节基因的协同作用,加之基因本身多效性和机体免疫因素,最终决定肿瘤表型的表达与否[3]. 田大为 蔡林关键词:骨肉瘤 MIRNA 原发性恶性骨肿瘤 基因疾病 间叶组织 亲骨性药物表阿霉素-氧化葡聚糖-阿仑膦酸钠聚合物的制备及对骨肉瘤裸鼠模型的靶向治疗 目的 合成骨靶向药物表阿霉素-氧化葡聚糖-阿仑膦酸钠聚合物,并探讨其对骨肉瘤裸鼠模型的靶向作用。方法 ①根据席弗碱原理,合成氧化葡聚糖-阿仑膦酸钠聚合物,表阿霉素-氧化葡聚糖-阿仑膦酸钠聚合物;②通过红外、紫外和核磁对聚... 蔡林 田大为 余黎 吴斌 胡超超关节外固定架结合VSD治疗开放性腕骨缺损的疗效分析 2012年 目的探讨超关节外固定架结合VSD治疗开放性腕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收治的腕骨缺损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一期清创后急诊行外固定架固定VSD封闭,二期行皮瓣转移术,三期行肌腱骨移植。结果所有患者随访8~20个月。根据Sarmiento标准评分:优5例,良2例,可2例。结论外固定架结合VSD治疗腕部毁损伤为腕骨的缺损提供了良好的修复前软组织条件,操作简单,疗效肯定。 田大为 蔡林关键词:超关节外固定架 VSD 全膝关节置换术关节后方复合松解中期随访的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 :评价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关节后方复合松解对膝关节功能中期随访的效果。方法 :观察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分为两组: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其中试验组男21例,女39例,平均年龄(62.2±10.9)岁;对照组男25例,女35例,平均年龄(64.9±11.4)岁。均取膝关节前方正中切口,术中在截骨完成后,试验组进行关节后方复合松解,包括后髁的修饰性截骨和后关节囊的贴骨松解以及必要的增生物清理,释放后方空间;对照组仅行常规的后髁增生骨的清理。安装的假体均采用同品牌后稳定型假体。通过门诊回访,对比两组术后中期随访时美国膝关节协会(American Knee Society Score,KSS)评分情况,包含膝关节膝关节功能评分及临床评分,对比膝关节活动度。结果:术后门诊中期随访(中位随访时间46个月),排除失访或无效患者,最终试验组49例,对照组54例获随访。膝关节KSS功能评分:试验组91.3±3.4,优于对照组86.4±3.9;而KSS临床评分试验组86.9±4.6,与对照组85.7±5.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主动屈膝活动度:试验组(133.2±5.9)°,优于对照组(126.9±7.4)°;主动伸膝活动度试验组(0.5±1.1)°,与对照组(0.3±1.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膝关节后方复合松解改善膝关节功能和屈曲活动度中期效果显著,患者获益。 戴繁林 张鹏 田大为 王小武 李刚 周琦 吴海山关键词:膝关节 病例对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