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德蓓
- 作品数:32 被引量:238H指数:6
- 供职机构:安徽大学外语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安徽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人才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更多>>
- 合唱的艺术巨献——评译作生产阶段的创造性叛逆
- 2014年
- 学术界不少研究者习惯将创造性叛逆分割为译者、读者、接受环境三个独立版块来研究其产生原因,这容易忽视其他因素在创造性叛逆中的作用。文章尝试将创造性叛逆划分为译作生产过程与译作生成之后两个阶段,并着重探讨前一阶段导致创造性叛逆产生的各种因素,力图论证:正是译者个体特性、赞助人、隐含读者以及干预客体所形成的合力,共同导致此阶段的创造性叛逆。
- 汪健田德蓓
- 关键词:创造性叛逆赞助人隐含读者
- 论译者的身份被引量:151
- 2000年
- 本文拟就“译者的身份”问题进行探讨,认为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具有多重身份:一、译者以读者的身份研读原作;二、译者以作者的身份再现原作;三、译者以创造者的身份传达原作;四、译者以研究者的身份理解原作。
- 田德蓓
- 关键词:译者创造者
- 论伊恩·麦克尤恩《赎罪》中的戏仿被引量:1
- 2016年
- 伊恩·麦克尤恩在《赎罪》中对戏仿的妙用具有反思性和对话性双重特征。一方面作家将戏仿作为贯穿全文的文学手法指涉先辈文学文本和历史事件,展现了他对戏仿对象既参与其中又保持批判距离的模仿行为;其次作家又将戏仿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对话策略,形成了文学的传统与革新、历史与当下、历史与文学、作家与自身等多维度的对话模式。与此同时,作家的自我戏仿又给小说文本提供了反观自身的模式,可见作家谋求的并非是将其戏仿对象加以嘲弄或取而代之,而是以干预性评判的方式对一切所谓一统化力量进行反思和拷问。
- 王蓉蓉田德蓓
- 关键词:《赎罪》戏仿
- 称谓语翻译的文化接受视角——《红楼梦》英译本与《京华烟云》中部分称谓语使用对比分析被引量:4
- 2004年
- 同样的汉语称谓语,在《红楼梦》英译本与《京华烟云》中却受到了不同的处理,其主要原因并不在于同样的称谓语在两个文本中含义不同,而在于译者(作者)在个体前置意识的作用下对其产生了不同的理解并对词语做出了不同的选取。林语堂先生的处理方式,即对一般指称语以解释的方式表达,而对直接称谓语则采取音译的方式,这更利于期待视野转变与文化传播。
- 田德蓓胡朋志
- 关键词:称谓语翻译《红楼梦》英译本《京华烟云》
- 智举抑或暴行?——莎翁罗马悲剧与基督教悲剧中的自杀观
- 2013年
- 莎士比亚在其罗马悲剧和基督教悲剧中,都建构了自杀的情节。从莎士比亚涉及自杀的悲剧文本中可以发现,其罗马悲剧和基督教悲剧存在着两种相互矛盾的自杀观:一为理性的、英雄式荣光的智举,另一为渎神的、疯癫的暴行。其思想根源,分别来自于希腊-罗马文明的人本主义和基督教的神本主义。莎士比亚剧作中的这两种相互矛盾的自杀观,体现了希腊罗马文明与希伯来文明这两种异质文明对自杀以及人生态度的不同看法,也体现了莎士比亚在其悲剧创作中对两希文明的深刻理解与完美融合。
- 吴亚蓉田德蓓
- 关键词:莎士比亚
- 多元系统论视角下侦探小说在中国的译介与创作被引量:1
- 2012年
- 佐哈尔的多元系统论致力于对翻译文学与整个文学体系之间的互动关系的研究,引起人们对翻译文学在译入语文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的重新关注,解释了一些以往的翻译理论无法解释的问题。侦探小说作为一种新的文学样式,被译介到中国以后对中国文学乃至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运用多元系统理论,分析了侦探小说在中国的译介与创作情况,并以侦探小说这一特定文学样式在中国的发展证明翻译文学在本国文学多元体系中地位的动态变化与当时的文学创作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深化的过程,指出了侦探小说在翻译文学中占据主导地位的社会、历史和文化背景及其原因,实现了多元系统论在文学实践中的具体应用。
- 王秀利田德蓓
- 关键词:多元系统论侦探小说
- 局限与突破——反思斯内尔·霍恩比的翻译研究综合方法被引量:1
- 2012年
- 通过对玛丽·斯内尔-霍恩比的翻译研究综合方法的理论反思,指出其综合法存在三大局限:一是过于偏向语言学取向的研究途径;二是未能真正超越德国功能主义学派的理论;三是实际操作层面上存在自相矛盾的情况。这些局限使得综合法在当下翻译研究发展进程中逐渐失去了原有的价值。为突破这些局限,提出应当在保留格式塔和原型概念的基础上建立一种更具综合性的新方法体系,以期进一步推动翻译研究的发展。
- 李枫田德蓓
- 关键词:格式塔
- 翻译文学经典的建构——杨苡译《呼啸山庄》在中国的经典化研究被引量:8
- 2014年
- 翻译文学的经典化在基于其原作的价值的基础上受到译作、读者、译语国文化语境等多方面因素的相互作用和影响,需要对作品及其历史背景进行考查。文章拟分析杨苡译《呼啸山庄》与原作和译语国读者的对话与互动,并运用多元系统论描述其在权力因素操纵下的经典化历程,指出该译本本身的艺术魅力和张力是其永葆经典风彩的根本动力,对其进行研究,对于翻译文学经典建构的复杂性的梳理具有借鉴意义。
- 张卓亚田德蓓
- 关键词:《呼啸山庄》翻译文学
- 再论《简·爱》中“圣经场景”原型结构模式被引量:1
- 2015年
- 夏洛特·布朗特谙熟《圣经》已为众人所知,其代表作《简·爱》不仅在言语、人物、情节结构、思想内涵等层面与《圣经》有着多重紧密联系,同时其文本宏观叙事结构也与《圣经》的宏观叙事结构有着极其巧妙的暗合,此关联尤其反映为《简·爱》中的一定序列的"圣经"场景原型。力图以神话原型和叙事学相关理论为依托,以《简·爱》中众多"圣经"场景原型为切入口,希冀探寻《简·爱》中以"圣经场景原型"为叙事元素的宏观叙事结构。
- 段小莉田德蓓
- 关键词:《简·爱》《圣经》叙事结构模式
- 从《谋杀的解析》看侦探文学的创作与接受
- 2011年
- 作为通俗文学,侦探文学一直游离在主流文学之外,但是自从诞生以来,它的传播速度之快,影响之大,不能不引起人们对它的关注。作为一个独特的文学类别,它给人们带来的不仅仅是娱乐消遣,随着侦探文学自身的发展,它的严谨性、知识性、科学性,以及后现代主义时期它和纯文学之间的创作界限的模糊性,它所呈现出来的时代面貌特征等,都在提醒人们,应该重新审视侦探文学,给它一个新的定义,并且重新考量它在文学史上的位置。本文以《谋杀的解析》为例,从创作与接受角度探讨了作为文学艺术的侦探小说的社会意义、审美价值和文学性,意在使读者在赏析该作品的同时,对这类文学样式有一个较深入全面的了解。
- 王秀利田德蓓
- 关键词:侦探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