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玉强 作品数:24 被引量:305 H指数:11 供职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生物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天文地球 更多>>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光合特征研究简述 被引量:4 2009年 青藏高原分布面积较广的高寒草甸是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地区之一,而植物光合固碳特征一直都是全球变化研究所关注的重要课题。简述了近年来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光合特征研究的进展和不足,并对将来的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主要包括高寒草甸植物叶片光合对高寒生境的适应,影响因子分析,群落植被光合特征,植物生产力与碳库等。有关这一独特地域单元植物光合固碳特征研究的大量开展,必将进一步促进人们对该地区优质牧草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田玉强 朱维树 张勇 李悦 刘峻杉关键词:青藏高原 高寒草甸 光合特征 Seasonal Dynamics of Biomass under Different Land Use Patterns 被引量:3 2010年 [Objective] The aim was to study seasonal dynamics of biomass under different land use patterns. [Methed] Aboveground biomass and underground biomass of plants under 3 different surface cover conditions of Stipa krylovii, Leymus chinensis and farmland were determined in growing season ( from May to October) of 2008. [ Result ] The aboveground biomass of Stipa krylovii, Leymus chinensis and farmland in August all reached the highest value, which of Stipa krylovii, Leymus chinensis and farmland was 287.91,117.05 and 193.59 g/m2, respectively. The total biomass of plant roots of the 3 plots in July all reached the highest value, which of Stipa krylovii, Leymus chinensis and farmland was 1 683.9, 1 601.9 and 513.9 g/m2, respectively. Leymus chinensis had the biggest biomass ratio of upper plant roots (0 - 15 cm) to lower plant roots (15 -30 cm), Stipa krylovii took second place, and farmland had the smallest one. ~ Conclusion The research provides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 of ecological fragile area. 徐霞 张智才 张勇 田玉强关键词:BIOMASS 内蒙古典型草原土壤不同剖面深度CO_2通量格局及其驱动因子 被引量:11 2008年 土壤CO2的释放能够显著增加大气中CO2的浓度,增强温室效应,从而对全球气候和环境变化产生重要影响。但是,不同的土壤层对CO2通量的贡献量有很大的差异。文章通过挖坑法结合红外气体分析法研究了内蒙古草原典型针茅(Stipa krylovii)群落和羊草(Leymus chinensis)群落不同剖面深度土壤CO2通量格局以及影响CO2通量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表层土壤移走后,土壤CO2通量的变化可分为瞬时、短期、长期三种格局。新剖面上最初的0~21min内释放的CO2通量均大于初始土壤表层CO2通量,而且两者比值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增大,也随土壤CO2生产能力增强而增大。2~4d后,新剖面CO2通量持续下降至低于初始土壤表层CO2通量的水平,形成短期稳定状态。更长时间后,新剖面则逐渐表现出与初始土壤剖面表层相近的CO2通量特征。我们认为,(1)在新剖面形成时的CO2通量瞬时和短期格局主要受土壤中存留的原始CO2的浓度及其扩散过程控制,(2)长期格局则由资源水平和环境条件共同决定的土壤CO2生产能力主导。文章进一步揭示了建立包含垂直分层的SOC分解和CO2扩散过程的生态系统模型的必要性。 张智才 刘峻杉 朱锴 陶岩 邵振艳 田玉强关键词:土壤呼吸 土地利用 土壤结构 生态系统模型 基于土地利用—生态系统耦合模型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以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为例 被引量:14 2014年 土地利用是人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提供巨大的生态服务功能,它的变化也会导致生态服务价值的改变。考虑初级生产、维持CO2和O2平衡、养分循环、涵养水源、土壤侵蚀等主要服务功能,以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个基于土地利用生态系统耦合模型的土地利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估算方法。估算结果表明,20世纪70年代—2000年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生态系统总服务价值呈先下降后回升趋势,由1 434亿元降低到1 296亿元。土地利用数量结构和空间格局对生态服务价值也有较大影响,其中耕地和草地的贡献率最大,2000年分别达31%和44%;林地虽然所占面积小,但其生态服务价值比重也不断上升。总体来看,研究区还需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保护。 蒋力 徐霞 刘颖慧 徐粒 田玉强关键词:生态服务价值 青藏高原样带高寒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分布及其影响因子 被引量:38 2007年 沿青藏公路,以跨越山地荒漠、高寒草甸-草原和山地灌丛-针叶林等地带的样带为研究区域,在23个样点采集土样分析土壤有机碳(SOC)分布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在样带水平方向,不同植被下整个剖面的SOC含量从高到低依次是森林〉灌丛〉草甸〉草原〉荒漠;在垂直方向上,森林、灌丛和草甸植被0~10cm土层SOC含量、草原植被20cm以上土层SOC含量皆显著高于其下各层,荒漠植被各土层SOC含量分布均一.灰色关联度分析表明;降水是影响样带内SOC分布的主导气候因子,随样带内水热条件的改善,降水对SOC分布的影响逐渐降低;降水和土壤粘粒对表层SOC分布的影响较大,土壤粉粒和砂粒对底层SOC分布影响明显.土壤容重和pH对SOC沿剖面分布的影响逐渐降低;植被生物量是影响不同植被下SOC分布的重要生物因子. 田玉强 欧阳华 宋明华 牛海山 胡启武关键词:青藏高原 样带 土壤有机碳 青藏高原土壤有机碳储量与密度分布 被引量:61 2008年 采用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结合作者的实测数据,利用1:100万土壤数据库对青藏高原土壤有机质层、土壤矿质层及整个剖面的土壤有机碳密度和土壤有机碳储量分别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青藏高原的平均土壤有机碳密度约为C7.2kg·m^-2,较前人的C8.01-19.05kg·m^-2全国平均土壤有机碳密度偏低。青藏高原总的土壤有机碳储量约为18.37Pg,其中有机质层土壤有机碳储量约占38.14%,矿质层土壤有机碳储量则占61.86%。 田玉强 欧阳华 徐兴良 宋明华 周才平关键词:青藏高原 土壤有机碳储量 土壤有机碳密度 后河自然保护区珍稀植物群落主要种群结构及分布格局研究 被引量:20 2004年 利用方差均值比和修正的Clark Evans最近邻体两种分布格局判定方法 ,对湖北省五峰县后河国家自然保护区 1hm2 固定样地中DBH≥ 5cm、重要值 >2 5的 2 6个树种的种群结构和分布格局类型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2 6个种群中有金钱槭、天师栗、白辛树、珙桐、领春木、水青树、连香树 7种珍稀濒危植物种群和尖连蕊茶、君迁子、建始槭、曼青冈、鸡爪槭、桃叶黄杨、鹅耳枥等 19种非珍稀濒危植物种群 .7种珍稀植物种群中 ,除了 2种个体较少的种群之外 ,1个种群为衰老型 ,其余 4个种群均为增长型 ;3个种群呈随机分布类型 ,其余 4个种群呈聚集分布类型 .19个非珍稀植物种群中 ,1个种群为衰老型 ,6个种群为稳定型 ,其余 12个种群为增长型 ;2个种群为随机分布类型 ,其余的 17个种群为聚集分布类型 .可见在 2 6个种群中 ,以增长型种群居多 (占 6 6 7% ) ,稳定型种群次之 (占 2 5 0 % ) ,衰老型种群最少 (占 8 3% ) ;两种分布格局判定方法所得的结果较为一致 ,表现为种群的分布格局类型以聚集分布居多 (占 80 77% ) 。 党海山 江明喜 田玉强 黄汉东 金霞关键词:后河自然保护区 珍稀植物群落 种群结构 放射性碳同位素在土壤碳循环中的应用 被引量:5 2004年 文中介绍了放射性碳同位素方法在土壤碳循环中的应用,分析了在土壤有机质、土壤CO2气体研究中的主要方法和模型,并指出土壤有机质的放射性测定可以研究较长时间尺度的碳循环(十几年、几十年至更长时间尺度),而土壤CO2气体的放射性测定可以研究短期(季节变化和年变化)内碳的动态。放射性碳同位素用于土壤中细根周转时间的计算、土地利用变化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及方法也在文中分别作了介绍和分析。最后提出了国内研究应加强的领域和未来利用放射性碳同位素方法研究土壤碳循环的重点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 王琳 欧阳华 周才平 宋明华 田玉强关键词:土壤碳循环 濒危物种小勾儿茶的重新发现(英文) 被引量:8 2004年 在距离濒危物种小勾儿茶模式标本产地约 1 30km处的湖北省五峰县后河国家自然保护区中重新发现了小勾儿茶Berchemiellawilsonii(Schneid.)Nakai。威尔逊 1 90 7年在湖北省兴山县采集到小勾儿茶的模式标本有花 ,无果实。我们在五峰县采集了小勾儿茶的花和果实标本并对其果实特征予以补充描述。 李建强 江明喜 王恒昌 田玉强关键词:濒危物种 鼠李科 内蒙古农牧交错带不同土地利用覆盖方式下的土壤呼吸及其影响因子 <正>大气中温室气体含量的不断增加是造成目前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而土壤中所排放的 CO2是大气 CO2的重要来源之一。农牧交错带是土地利用变化最频繁的地区之一,土地利用格局的改变强烈影响土壤 CO2的排放。本文通过在内蒙... 张智才 高琼 邵振艳 刘峻杉 田玉强关键词:农牧交错带 半干旱草原 碳循环 土壤呼吸 土地利用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