矫永庆
- 作品数:12 被引量:34H指数:3
- 供职机构: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重度颅脑外伤并发创伤性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9
- 2013年
- 目的探讨重度颅脑外伤并发创伤性脑梗死(PTCI)的相关危险因素,为PTCI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206例重度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分为PTCI组和非PTCI组,对可能造成PTCI的13项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并发PICI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结果显示:低GCS评分、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脑疝、低收缩压和去骨瓣减压术在PTCI组显著高于非PTCI组(P<0.05)。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后得出:tSAH、低收缩压和脑疝是PTCI发生的危险因素(OR分别为3.661、3.843和1.259,P<0.05)。结论 tSAH、低收缩压和脑疝是重度颅脑外伤并发PTCI的危险因素,对这些危险因素加以重点评估和合理控制对于防治PTCI的发生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矫永庆徐英辉张波周传广王迅
- 关键词:创伤性脑梗死颅脑损伤LOGISTIC回归分析
- 脑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并发脑疝的手术治疗
- 目的探讨脑动静脉畸形(AVM)破裂出血并形成脑疝的手术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AVM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特征及手术治疗效果。术前行MRA或3D-CTA检查23例。全部病例均行血肿清除加AVM显微切除术,其中AVM...
- 邹立君矫永庆周传广
- 关键词:脑动静脉畸形脑疝手术治疗
- 大骨瓣开颅联合亚低温治疗外伤后急性弥漫性脑肿胀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探讨外伤后急性弥漫性脑肿胀治疗效果及影响疗效的主要因素。方法对31例外伤后急性脑肿胀患者的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去骨瓣减压手术和术后亚低温治疗。结果术后6个月按GOS评分标准评估:良好9例(占29.0%)、中残6例(占19.4%)、重残6例(占19.4%)、植物生存4例(占12.9%)、死亡6例(占19.4%)。结论早期去骨瓣减压和术后立即亚低温联合治疗,可以改善患者预后,而术前急性全脑肿胀和术中出现急性脑膨出,患者预后较差。
- 矫永庆吴文霄徐英辉董斌邹立君崔鹏
- 关键词:弥漫性脑肿胀去骨瓣减压术亚低温
- 脑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并发脑疝的手术治疗
- 目的探讨脑动静脉畸形(AVM)破裂出血并形成脑疝的手术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AVM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特征及手术治疗效果。术前行MRA或3D-CTA检查23例。全部病例均行血肿清除加AVM显微切除术,其中AVM...
- 邹立君矫永庆周传广
- 关键词:脑动静脉畸形脑疝手术治疗
- 文献传递
- 依达拉奉对大鼠创伤性脑损伤的早期保护作用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探讨大鼠脑创伤后依达拉奉对脑组织的早期保护作用。方法选择雄性成年SD大鼠54只,随机分3组:假手术组18只,仅开骨窗,不损伤;损伤组18只,制大鼠自由落体脑撞击伤模型;依达拉奉组18只,行依达拉奉注射液处理。在伤后24h、48h及72h测量各组脑组织含水量、血脑屏障(BBB)通透性、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结果依达拉奉与损伤组比较,各时间点脑含水量减少、BBB通透性降低、MDA含量降低及SOD活力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对创伤性脑损伤早期有保护作用。
- 周传广冷晓磊矫永庆崔鹏
- 关键词:依达拉奉创伤性脑损伤脑含水量血脑屏障通透性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
- 神经内镜术和硬通道引流术治疗分隔型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疗效比较被引量:14
- 2020年
- 目的比较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和硬通道引流术治疗分隔型慢性硬膜下血肿(sCSDH)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1月手术治疗的53例sCSDH患者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两组,硬通道引流组30例,神经内镜组23例。记录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术后随访1年,统计血肿吸收及复发情况,并发症发生率,术前、术后神经功能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在血肿清除率,术后7天颅内积气、术后7天中线结构偏移恢复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内镜组在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方面明显多于硬通道引流组(P<0.05);在术后3天新发少量出血、术后7天分隔残留差异方面明显少于硬通道引流组(P<0.05)。随访1年,两组患者血肿全部吸收,部分吸收,术后颅内感染,血肿复发率,术后新发出血再手术,术前、术后神经功能评分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内镜组分隔残留明显少于硬通道引流组(P<0.05)。结论硬通道引流在缩短手术时间,减少住院时间优势明显,但分隔残留和复发率高;神经内镜术在减少术后少量出血,减少分隔残留,降低复发率方面优势明显,安全性高。
- 矫永庆王迅吴文霄陈松郭天林
- 关键词:神经内镜慢性硬膜下血肿硬通道
- 47例幕上脑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急诊术前诊断及手术治疗效果分析
- 2022年
- 目的探讨幕上脑动静脉畸形(AVM)破裂出血的急诊术前诊断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急诊行血肿清除及AVM显微镜下切除术治疗的47例幕上脑AVM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术中Spetzler-Martin分级、手术结果及预后。结果所有患者经病理证实为幕上脑AVM破裂出血。术中判断Spetzler-Martin分级:Ⅰ级15例,Ⅱ级13例,Ⅲ级12例,Ⅳ级3例,Ⅴ级4例。47例均急诊在显微镜下行开颅血肿清除加畸形血管切除,其中AVM全部切除35例,部分AVM切除12例。随访6个月,恢复良好19例(40.43%),轻度残疾10例(21.28%),重度残疾11例(23.40%),植物生存2例(4.26%),死亡5例(10.64%)。预后良好率为61.70%。结论对于幕上脑AVM破裂出血,充分的术前影像学评估及个体化手术策略,急诊显微镜下清除血肿的同时切除病灶是安全、有效的方法,预后较好。
- 矫永庆王迅吴文霄邹立君
- 关键词:急诊手术血管造影
- P-选择素、促血小板生成素与脑胶质瘤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分析P-选择素、促血小板生成素(TPO)在脑胶质瘤患者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在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06例脑胶质瘤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50例医院健康体检的健康者作为健康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清P-选择素、TPO水平明显高于健康组[(62.35±16.71)μg/L比(25.42±9.18)μg/L、(12.64±3.26)μg/L比(6.93±1.77)μg/L](P<0.01)。在不同严重程度脑胶质瘤患者中,高级别组患者的血清P-选择素、TPO水平明显高于低级别组[(65.14±17.19)μg/L比(53.71±15.26)μg/L、(14.57±3.38)μg/L比(9.04±1.97)μg/L](P<0.01)。脑胶质瘤患者治疗后的血清P-选择素、TPO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57.28±16.22)μg/L比(62.35±16.71)μg/L、(10.85±2.97)μg/L比(12.64±3.26)μg/L](P<0.01)。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脑胶质瘤患者血清P-选择素、TPO水平与WHO分级呈正相关性(r=0.417、0.361,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P-选择素水平在诊断脑胶质瘤时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59(95%CI 0.794~0.910,P<0.01),灵敏度为90.00%,特异度为74.53%;血清TPO水平在诊断脑胶质瘤时的AUC为0.720(95%CI 0.643~0.789,P<0.01),灵敏度为69.81%,特异度为72.00%。结论血清P-选择素、TPO在脑胶质瘤患者中均存在着异常表达的情况,且其水平变化同病情严重程度相关。
- 矫永庆王迅陈松吴文霄张朋张剑
- 关键词:神经胶质瘤P-选择素促血小板生成素病情严重程度
- 17β雌二醇对大鼠创伤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探讨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17β雌二醇对脑组织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雄性成年SD大鼠45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每组15只:对照组仅开骨窗,不损伤脑组织;致伤组制大鼠自由落体脑撞击伤模型;处理组在致伤组的基础上,伤前1周腹腔注射17β雌二醇溶液(1 mg/kg),1次/d。余两组仅注射同体积的蓖麻油。在伤后6 h、24 h及48 h测量各组脑组织含水量、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致伤组和处理组在伤后6 h、24 h、48 h三个时间点脑组织含水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在伤后6 h,致伤组和处理组脑组织含水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8.39±0.29)%比(57.03±0.27)%](P>0.05),而在伤后24h、48 h致伤组脑组织含水量明显高于处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7.41±0.37)%比(64.77±0.33)%,(81.95±0.47)%比(75.26±0.41)%](P<0.05)。在伤后6 h致伤组、处理组MDA含量明显增加,并且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而SOD活性则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处理组在伤后6 h MDA含量和SOD活性与致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伤后24 h、48 h MDA含量显著降低[(130.39±7.02)μmol/g比(149.41±8.25)μmol/g,(125.41±6.59)μmol/g比(157.72±8.93)μmol/g],SOD活性则明显增高[(88.46±7.17)U/g比(80.10±4.87)U/g,(97.31±7.89)U/g比(84.29±6.13)U/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7β雌二醇对创伤性脑损伤有保护作用。
- 王迅冷晓磊矫永庆崔鹏
- 关键词:雌二醇脑损伤丙二醛脑组织含水量
- 葛根素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影响的实验研究
- 2016年
- 目的探讨葛根素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63只雄性Wistar大鼠,按随机化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损伤组、葛根素组,每组21只,采用改良的A1len’s撞击法制成脊髓损伤模型。假手术组仅暴露,不损伤;损伤组制大鼠脊髓损伤模型;葛根素组在损伤造模后,于1、3、6、24、48h分别腹腔注射葛根素素(50mg/kg),余两组仅注射同量的生理盐水。结果:损伤组和葛根素组在伤后24、48、72h脊髓组织含水量均高于假手术组:且葛根素组脊髓组织含水量明显低于损伤组。与假手术组比较,损伤组和葛根素组在伤后24、48、72hSOD活性均显著下降,NDA含量均显著上升;而葛根素组与损伤组比较,SOD活性的下降及MDA含量的上升均显著减缓。在伤后14d电镜下观察,损伤组神经纤维仍损伤明显:而葛根素组神经纤维修复趋于正常。结论:葛根素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部分通过清除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从而减轻神经细胞的继发性损伤来发挥其保护作用。
- 邹立君吴文霄矫永庆王迅
- 关键词:葛根素急性脊髓损伤自由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