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岩
- 作品数:11 被引量:47H指数:4
-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髋臼后壁骨折伴髋关节后脱位与坐骨神经损伤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2
- 2007年
- 目的探讨髋臼后壁骨折伴髋关节后脱位合并坐骨神经损伤的创伤机制、类型和预后关系。方法笔者收治髋臼后壁骨折伴髋关节后脱位合并坐骨神经损伤21例,在骨折内固定时,均行坐骨神经探查术,按MCRR标准评定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21例在术后24个月内,神经均有不同程度的功能恢复,优11例,良9例,可1例,优良率为95.2%。本组无一例出现医源性损伤。结论髋臼后壁骨折伴髋关节后脱位常合并坐骨神经损伤者,在骨折内固定时应探查神经,结合损伤性质和程度,采取相应治疗措施,有利于正确判断预后和恢复神经功能。
- 王志岩孙俊英朱伟石岩
- 关键词:髋臼骨折坐骨神经
- 影响髋臼后壁骨折手术疗效的因素分析
- <正>目的探讨影响髋臼后壁骨折手术疗效的若干因素。方法 1990年5月至2003年11月,共手术治疗髋臼后壁骨折88例,年龄17~67岁,平均40岁。根据可能影响手术疗效的若干因素如复位质量、伤后股骨头复位时间、伤后手术...
- 王志岩孙俊英朱伟石岩殷浩
- 关键词:髋臼骨折手术疗效
- 文献传递
- 影响髋臼后壁骨折手术疗效的因素分析被引量:18
- 2007年
- 目的 探讨影响髋臼后壁骨折手术疗效的因素。方法 1990年5月至2003年11月,共手术治疗髋臼后壁骨折88例,年龄17~67岁,平均40岁。根据可能影响手术疗效的若干因素,如复位质量、伤后至股骨头复位时间、伤后至手术时间、患者年龄及骨折粉碎程度等对患者进行分组和分析。结果 88例平均随访时间8年(3-16年)。按Matta等标准评定,手术疗效:优74例(84.09%),良9例(10.23%),可4例(4.55%),差1例(1.14%),优良率为94.32%;X线疗效:优76例(86.36%),良9例(10.23%),可3例(3.41%),优良率为96.59%。临床优良率在解剖和非解剖复位组分别为96.30%和71.43%;在伤后至股骨头复位时间〈24h和≥24h组分别为98.11%和85.71%;在伤后至手术时间〈3周和≥3周组分别为96.20%和77.78%;在年龄〈50岁和≥50岁组分别为97.30%和78.57%;在骨折粉碎〈3块和≥3块组分别为96.15%和80%;以上各因素的手术疗效比较,经统计学分析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位质量、伤后至股骨头复位时间、伤后至手术时间、年龄和骨折粉碎程度等因素均对髋臼后壁骨折手术疗效产生显著影响,避免影响疗效的不利因素有助于改善手术疗效。
- 王志岩孙俊英朱伟石岩段浩
- 关键词:髋臼骨折
- 椎弓根内固定并后外侧融合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分析使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并后外侧融合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适应证与近期临床效果。方法对102例≥60岁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开窗髓核摘除减压,经椎弓根植入椎弓根螺钉,并行后外侧融合。结果102例均获随访,时间6~41个月,根据Macnab评价标准:优78例,良19例,可5例,优良率为95.1%。结论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并后外侧融合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安全、近期疗效满意的方法。
- 殷浩孙俊英赖震李喜功宋兵华石岩
-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椎弓根钉系统脊柱融合术
- 小切口经股内侧肌入路行全膝关节置换术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探讨小切口经股内侧肌入路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早期临床疗效和特点。方法小切口经股内侧肌入路行全膝置换28例(30膝)。分别对术后切口长度、疼痛度、镇痛剂使用量、手术前后Hb减少量、输血量、引流量、直腿抬高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假体力线对位,术后6、12周、1年的活动度(ROM)及术后1年膝关节HSS评分等观察指标进行疗效分析。结果2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年-1年6个月。切口长度8.5-14(11.3±0.8)cm,VAS评分1.2-4(2.76±0.76)分,术后2例患者肌注75mg杜冷丁,5例口服塞来昔布(西乐葆)0.4g,余患者均未给予镇痛剂,引流量25-300(96.8±55.9)m、lHb减少10-55(25.5±10.5)g/L,距能直腿抬高时间1-8(3.8±1.57)d,术后住院6-14(8.6±2.0)d,术后6、12周、1年的平均ROM分别为107°±6.3°、117°±5.5°、121°±6°,1年HSS评分平均95分±1.7分;除有1例胫骨假体对位不良外,其余均获得正确的力线对位。结论小切口经股内侧肌入路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快,早期疗效满意。
- 宋兵华孙俊英石岩殷浩赖震
- 关键词:全膝置换膝关节
- 髋臼后壁骨折伴髋关节后脱位与坐骨神经损伤的临床分析
- 目的探讨髋臼后壁骨折伴髋关节后脱位合并坐骨神经损伤的创伤机制、类型和预后关系。方法 1990年5月~2003年11月共收治髋臼后壁骨折伴髋关节后脱位合并坐骨神经损伤者21 例,年龄21~67岁,平均36岁。根据坐骨神经损...
- 王志岩孙俊英朱伟石岩
- 关键词:髋臼骨折坐骨神经
- 文献传递
- 一种超声探测头用耦合剂加热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超声探测头用耦合剂加热装置,包括装置底座,所述装置底座的顶端设有圆形通孔,装置底座在圆形通孔处转动连接有螺纹杆,螺纹杆的外侧螺纹连接有螺纹套管,螺纹套管的两侧固定安装有竖直滑轨,装置底座的顶端两侧焊接...
- 王明玥苗玉珠石岩
- 文献传递
- 小切口股内侧与髌旁内侧入路行全膝置换术的比较研究被引量:8
- 2008年
- [目的]探讨经小切口股内侧肌入路行TKA的优点并与传统髌旁内侧入路的疗效进行比较。[方法]自2002年5月~2006年5月共收治行TKA56例60膝,其中采用小切口股内侧肌入路和传统髌旁内侧入路各28例30膝。分别对术后切口长度、疼痛度、引流出血量、手术前后Hb减少量、直腿抬高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假体力线对位、术后6、12周、1年的活动度(ROM)及术后1年HSS评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5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1~1.5年(平均13.2个月)。两组除各有1例胫骨假体对位不良外,其余均获得准确的力线对位。微创组,平均切口11.3cm,VAS评分平均2.76分,平均引流出血量96.8ml、术后Hb平均减少25.5g,直腿抬高平均3.8d,术后平均住院8.6d,术后6、12周的ROM分别为107°、117°;传统组,平均切口20.6cm,VAS评分平均3.8分,平均引流出血量276.3ml、术后Hb平均减少32.5g,直腿抬高平均5.8d,术后平均住院12.1d,术后6、12周的ROM分别为98°、108°。以上各观察指标的手术疗效比较,经统计学分析显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微创组术后1年的ROM及HSS评分为121°和95分相对于传统组的118°和94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经微创中股入路行全膝置换术,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快,早期疗效满意。
- 宋兵华孙俊英石岩殷浩唐祖林
- 关键词:全膝置换膝关节
- 生物活性玻璃在四肢骨不连及骨缺损中的应用被引量:4
- 2007年
- 目的探讨生物活性玻璃治疗四肢骨不连及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生物活性玻璃配合内固定治疗四肢骨不连及骨缺损83例。骨不连部位:肱骨中下段15例,尺桡骨中段11例,股骨远端9例,胫骨上段7例,胫骨远端19例。新鲜骨折骨缺损15例,良性骨肿瘤骨缺损7例;术后定期进行患肢功能及影像学评价。结果手术均获成功。术后经4~25个月(平均10.3个月)随访,所有骨不连骨缺损部位均达骨性愈合,患肢功能恢复满意,患者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生物活性玻璃治疗骨不连、修复骨缺损安全可靠、方便有效,可在一定程度上代替自体骨移植。
- 殷浩孙俊英李喜功宋兵华赖震石岩
- 关键词:生物活性玻璃骨不连骨缺损骨移植
- 髋臼后壁严重粉碎性骨折的诊断和治疗
- 2007年
- 目的探讨髋臼后壁严重粉碎性骨折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1990年4月至2003年1月共手术治疗髋臼后壁严重粉碎性骨折10例,年龄31~52岁,平均40岁。术后复位质量及手术和X线随访疗效均按Matta标准评定。异位骨化采用Brooker分级法评估。结果10例随访时间3~16年,平均5.8年,解剖复位者9例(90%),复位欠满意者1例(10%)。根据评定标准,手术疗效:优5例(50%),良4例(40%),可1例(10%),优良率90%;X线疗效:优7例(70%),良3例(20%),优良率100%。其中4例异位骨化,BrookerⅠ级1例,Ⅱ级3例;1例并发轻度骨性关节炎;无一例医源性坐骨神经损伤、感染和股骨头坏死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通过结合X线摄片、CT扫描和三维重建检查,髋臼后壁严重粉碎性骨折可早期确诊,虽然粉碎程度严重,但只要达到解剖复位和坚强内固定,仍能取得良好疗效。
- 王志岩孙俊英朱伟石岩
- 关键词:髋臼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