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石静宝

作品数:7 被引量:17H指数:3
供职机构:安阳地区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西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心肌
  • 3篇细胞
  • 2篇动脉
  • 2篇动脉搭桥术
  • 2篇心肌组织
  • 2篇体外循环
  • 2篇外科
  • 2篇外循环
  • 2篇肌组织
  • 2篇工程化心肌组...
  • 2篇冠状
  • 2篇冠状动脉
  • 2篇冠状动脉搭桥
  • 2篇冠状动脉搭桥...
  • 2篇干细胞
  • 2篇搭桥术
  • 1篇定向分化
  • 1篇心包
  • 1篇心病
  • 1篇心肌样细胞

机构

  • 4篇山西医科大学...
  • 3篇安阳地区医院

作者

  • 7篇石静宝
  • 4篇邢万红
  • 3篇徐化静
  • 3篇吉占全
  • 3篇牛红星
  • 3篇冯均庆
  • 1篇郭光伟
  • 1篇杨建新

传媒

  • 2篇中国现代药物...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透析与人工器...
  • 1篇国际生物医学...
  • 1篇中国继续医学...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2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不同浓度血管紧张素Ⅱ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细胞的定向分化被引量:3
2014年
背景:血管紧张素Ⅱ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细胞定向分化的实验研究还较少,目前对于这种新的诱导剂在实验应用中没有一个统一的浓度标准,所以诱导结果有一定的差异。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心肌细胞的最佳浓度。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贴壁法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将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为0.05,0.1,0.2,0.5μmol/L血管紧张素Ⅱ组和对照组,血管紧张素Ⅱ各组接种后24 h加相应的诱导剂诱导24 h后,完全培养液连续培养4周,对照组只用完全培养液培养。采用MTT法检测各组第1,3,5,7天的吸光度值,计算各诱导组的细胞增殖抑制率。不同浓度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第1,4周时,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心肌特异蛋白c Tn T、β-MHC的表达,RT-PCR检测各组诱导培养4周时心肌早期转录因子GATA-4、Nkx2-5的表达。结果与结论:各诱导组间的细胞增殖曲线相似,第5天0.05μmol/L血管紧张素Ⅱ组细胞增殖抑制率开始出现负值,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第5,7天0.1μmol/L血管紧张素Ⅱ组细胞增殖抑制率明显低于0.2,0.5μmol/L血管紧张素Ⅱ组(P<0.05)。经4种浓度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均表达心肌特异蛋白c Tn T、β-MHC,对照组阴性。诱导培养1周,0.5μmol/L血管紧张素Ⅱ组c Tn T、β-MHC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0.05μmol/L组(P<0.05)。诱导培养4周,0.1μmol/L血管紧张素Ⅱ组的c Tn T、β-MHC蛋白阳性表达率与0.2μmol/L血管紧张素Ⅱ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RT-PCR检测各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不同浓度血管紧张素Ⅱ诱导培养4周后心肌早期转录因子GATA-4、Nkx2-5均有表达,对照组阴性。结果表明经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达心肌特异蛋白c Tn T、β-MHC及心肌特异转录因子GATA-4、Nkx2-5,诱导分化适宜浓度为0.1μmol/L。
石静宝邢万红
关键词:骨髓间质干细胞肌细胞干细胞骨髓干细胞心肌样细胞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联合内皮祖细胞构建血管网络化组织工程化心肌
2015年
新生血管生成的局限性[1]制约了工程化心肌组织在宿主体内的存活,本实验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和内皮祖细胞(EPCs)联合种植促进工程化心肌组织血管生成,旨在探讨联合两种细胞构建工程化心肌组织新生血管网络的可行性.一、材料与方法1.材料:4周龄SD大鼠10只;4周龄BALB/c裸鼠12只(维通利华公司);牛心包(长治市屠宰场);EGM-2MV培养基(Lonza公司);血管紧张素Ⅱ(AngⅡ,Sigma公司).
石静宝邢万红
关键词:工程化心肌组织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内皮祖细胞细胞构建BALB/C裸鼠
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治疗进展被引量:3
2013年
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在我国的发病率约为6‰~7‰,我国每年约有20万先心病患儿出生,是婴幼儿尤其新生儿的第一死亡原因.近年来,先心病的外科治疗发展很快,许多诊治观点和治疗方法不断改进.手术方法的改进使以前无法手术的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重新获得新生,并减少了手术并发症,提高了手术的疗效.本文就CHD的发展历程、CHD常见的姑息手术和常见、复杂的CHD矫治手术的进展进行介绍.
邢万红杨建新石静宝郭光伟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治疗体外循环
胸部小切口冠状动脉搭桥术80例临床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胸部小切口冠状动脉搭桥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42例行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62例)和观察组(80例)。对照组采用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手术,观察组采用胸部小切口冠脉搭桥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部小切口冠状动脉搭桥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和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可作为冠心病患者冠脉搭桥手术治疗的首选方法。
杨殿滨吉占全徐化静冯均庆牛红星石静宝
关键词:胸部小切口冠状动脉搭桥术
Ang Ⅱ诱导大鼠BMSCs联合脱细胞牛心包体外构建工程化心肌组织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分化为心肌细胞的能力,及诱导后BMSCs体外联合脱细胞牛心包构建工程化组织心肌的可行性。方法分离培养大鼠BMSCs,用含0.1μmol/LAngⅡ的完全培养基诱导培养第3代BMSCs24h,然后换用完全培养基连续培养;对照组采用完全培养基连续培养。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诱导后的BMSCs表达心肌特异蛋白cTnT、β-MHC情况;透射电镜观察诱导后的细胞超微结构。用去污剂一酶消化法对新鲜牛心包行脱细胞处理,然后将诱导后4周的BMSCs接种于脱细胞牛心包生物支架上培养3d后,对其进行观察检测。结果AngⅡ诱导后的BMSCs向心肌细胞分化,可表达cTnT和β—MHC,对照组则不表达cTnT和β—MHC。电镜结果显示诱导后的细胞间可见类肌节组织及明显的桥粒连接;新鲜的牛心包经去污剂一酶联合四步法脱细胞处理及京尼平交联后,HE染色观察脱细胞的效率接近100%。扫描电镜观察发现脱细胞处理后的牛心包表面无细胞残留且表面排列杂乱,放大后可见有2μm小孔。观察体外构建的工程化心肌显示诱导后的BMSCs可良好地黏附于脱细胞牛心包生物支架表面并生长增殖,且少量可渗透到支架内部。结论AngⅡ诱导的大鼠BMSCs可向心肌细胞方向分化,表达心肌特异蛋白cTnT和β-MHC。将其种植于脱细胞牛心包生物支架上,表面黏附良好,且可渗透到支架内部及血管周围,有望用于构建具有血管网络化的组织工程化心肌。
石静宝邢万红
心胸外科术后并发呼吸道感染的相关因素及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2015年
目的观察心胸外科术后并发呼吸道感染的相关因素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70例心胸外科手术术后并发呼吸道感染的患者,观察手术方法、呼吸道感染程度及其分类,同时分析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在本次研究所选取的70例患者中,主要由6种因素导致术后呼吸道感染,即8例支气管炎,25例肺炎,22例行食管癌手术,5例行肺癌手术,5例行神经阻滞椎管内麻醉,5例行全麻气管插管麻醉。结论有3种主要因素将导致患者术后产生呼吸道感染,即行全麻气管插管麻醉,行食管癌手术以及合并肺炎,因此,应规范手术操作,术后加强病情观察,适当时给予抗生素注射预防感染。
杨殿滨吉占全徐化静冯均庆牛红星石静宝
关键词:呼吸道感染外科手术致病因素
7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搭桥术的临床研究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搭桥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70例行冠脉搭桥术治疗的老年冠心病患者,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行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手术,观察组行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非体外循环下行冠脉搭桥术可有效提高患者术后效果以及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可作为临床外科治疗冠心病的首选方法。
杨殿滨吉占全徐化静冯均庆牛红星石静宝
关键词:冠心病冠脉搭桥体外循环非体外循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