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管志敏

作品数:16 被引量:93H指数:6
供职机构:贵州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民族医药科学技术研究专项课题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6篇糖尿
  • 6篇糖尿病
  • 3篇胰岛
  • 3篇胰岛素
  • 3篇胰岛素样
  • 3篇胰岛素样生长...
  • 3篇糖尿病胃轻瘫
  • 3篇胃轻瘫
  • 2篇蛋白
  • 2篇电针
  • 2篇电针治疗
  • 2篇穴位
  • 2篇穴位埋线
  • 2篇血清
  • 2篇胰岛素样生长...
  • 2篇早期糖尿病
  • 2篇早期糖尿病肾...
  • 2篇针刺
  • 2篇肾病
  • 2篇鼠血清

机构

  • 10篇贵州医科大学
  • 6篇贵阳医学院
  • 6篇黑龙江中医药...
  • 2篇贵阳医学院附...

作者

  • 16篇管志敏
  • 6篇潘艳伶
  • 4篇屈璐
  • 4篇刘颖
  • 4篇丁优
  • 4篇柏晓辉
  • 3篇卢国清
  • 2篇刘双岭
  • 2篇谢甦
  • 2篇刘慧慧
  • 2篇李晓宁
  • 2篇李源
  • 2篇贺昀
  • 1篇傅马
  • 1篇王光义
  • 1篇吕明庄
  • 1篇张丽

传媒

  • 4篇贵阳医学院学...
  • 3篇中医药导报
  • 2篇针灸临床杂志
  • 2篇黑龙江医学
  • 1篇吉林中医药
  • 1篇中医药信息
  • 1篇上海针灸杂志
  • 1篇陕西中医学院...

年份

  • 2篇2017
  • 6篇2016
  • 4篇2015
  • 4篇2014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头穴丛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含量的影响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头穴丛刺治疗前后超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含量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将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头穴丛刺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早晨空腹采集静脉血,观察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含量的变化,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客观的评价。结果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含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头穴丛刺疗法可以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及同型半胱氨酸的含量。
李晓宁霍会霞管志敏刘双岭刘慧慧
关键词:脑梗死超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针药并用丛刺
薯蓣丸重用山药机制探讨被引量:6
2016年
薯蓣丸出自《金匮要略》,是沿用至今的金匮名方之一。是方主治虚劳病,虚劳病病程较长、缓慢、渐进,终至气血阴阳俱虚,且虚实夹杂,病机复杂,缠绵难愈。仲景以薯蓣丸治疗虚劳病,以薯蓣(即山药)为名又重用薯蓣,提示了虚劳病的用药思路,及山药在虚劳病用药中的重要地位。山药是肺脾肾同补,阴阳同调,气血并补的补虚要药。其在培补中焦,补肾强阴,平补气血阴阳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山药又以味甘性平无毒的优势,成为补益药中的上乘之选,缓补要药。研究经方不仅要研究它的功效主证,其配伍及用药特点更应是研究的重要内容,以期为后人拓宽临床用药思路。
赵大尉谢甦张意林金棠管志敏贺昀张雲杰
关键词:薯蓣丸山药虚劳《金匮要略》
巨刺法结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缺血性中风偏瘫的临床研究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探讨巨刺法结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缺血性中风偏瘫的疗效。方法:将90例缺血性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1组、治疗2组,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治疗1组予常规治疗加普通针刺与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治疗2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巨刺针法与补阳还五汤治疗,对比临床治疗效果。结果:3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定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均能较好地改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且治疗2组>治疗1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对照组为70.0%,治疗1组为83.3%,治疗2组为96.7%,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巨刺结合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中风偏瘫更有利于患者肢体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的恢复。
刘颖王光义吕明庄史江峰孙菊光侯进义管志敏赵大尉丁优
关键词:缺血性中风偏瘫补阳还五汤神经功能缺损
糖保合剂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临床观察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观察及评价糖保合剂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所有病例均给予糖尿病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加服辛伐他汀,治疗组患者加服糖保和剂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5周。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B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各检测指标均明显改善且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糖保合剂对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侯胜开屈璐管志敏潘艳伶
关键词:糖尿病高脂血症
针刺颈项部腧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3
2015年
目的:探讨针刺颈项部腧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牵引组和西药组各60例,3组在治疗前及治疗两个疗程后均行本院神经内科中心的颈部血管B超观察颈部椎动脉(Vertebral artery VA)内径、内膜等变化以评定其疗效。西药组予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牵引组在西药组基础用枕颌套方式进行牵引,针刺组在西药组基础上加针刺,选用颈项部风池、供血(风池下1.5寸,平下口唇处)、翳明、脑空,均双侧取穴,还有太阳、列缺等穴位。治疗以7天为1个疗程,两个疗程后评定其效果。结果:经治疗2疗程后,3组患者的双侧椎动脉的内径、内膜均较治疗前有明显的提高,且以针刺组的改善幅度较显著,与牵引组、西药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3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后发现。针刺组的治疗均优于牵引组和西药组(P<0.01)。牵引组的治疗优于西药组(P<0.01)。结论:针刺颈项部腧穴能显著加快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可取得满意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管志敏李彦瑶李国石傅马赵大尉丁优王娟张龙卢国清
关键词:针刺椎动脉型颈椎病
穴位埋线与糖通饮对早期糖尿病肾病大鼠血清TGF-β_1和IGF-1的影响被引量:16
2015年
目的:探讨穴位埋线、糖通饮防治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作用及机理。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2只)和造模组(48只),造模组大鼠采用腹腔注射STZ方法制作早期ND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12只和治疗组(中药组、穴埋组、中药+穴埋组即药埋组,每组12只),根据分组进行相应的治疗4周,对照组和模型组灌胃生理盐水4周;疗程结束后72 h,剪尾取血测空腹血糖(FBG),检测血清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同时取大鼠肾组织计算肾脏肥大指数(KHI)。结果:治疗组(中药组、穴埋组、药埋组)大鼠较模型组大鼠FBG、TGF-β1、IGF-1血清水平含量显著降低(P<0.01),药埋组尤为明显;治疗组大鼠较模型组大鼠KHI明显降低(P<0.01)。结论:穴位埋线及糖通饮能有效降低早期DN大鼠TGF-β1、IGF-1血清水平含量,是防治早期DN的有效方法。
管志敏柏晓辉屈璐赵大尉刘颖丁优潘艳伶
关键词:穴位埋线疗法糖尿病肾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疏肝和胃饮对糖尿病胃轻瘫大鼠的干预实验研究
2016年
目的:研究疏肝和胃饮对糖尿病胃轻瘫(diabetic gastroparesis,DGP)大鼠胃动素(motilin,MLT)、胃泌素(gastrin,GAS)、胃内残留率及血糖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高糖饲料喂养联合多次小剂量链脲佐菌素注射液(streptozotocin,STZ)腹腔注射造模;将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早期预防组(早预组)、预防组和治疗组,分期予疏肝和胃饮灌胃治疗。结果:早预组、预防组、治疗组大鼠大鼠血糖、MLT、GAS血清含量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早预组、预防组大鼠胃内残留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小剂量STZ联合高能量饮食法可成功复制DGP大鼠模型,疏肝和胃饮能有效降低DGP大鼠血糖、MLT、GAS血清含量及胃内残留率,早期防治对DGP大鼠有显著疗效。
柏晓辉管志敏潘艳伶
关键词:糖尿病胃轻瘫胃动素胃泌素
卢国清推拿为主治疗梨状肌损伤综合征经验被引量:3
2014年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卢国清副教授运用推拿为主治疗梨状肌损伤综合征,临床疗效确切,本文对其治疗方法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整理。
管志敏李源李彦瑶霍会霞李国石王娟张龙卢国清
关键词:梨状肌损伤综合征推拿
疏肝和胃汤治疗肝胃不和型糖尿病胃轻瘫28例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观察疏肝和胃汤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5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与对照组27例。治疗组予疏肝和胃汤治疗,对照组予多潘立酮片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症状积分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组复发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疏肝和胃汤可明显改善糖尿病胃轻瘫患者临床症状,且复发率低。
屈璐侯胜开管志敏张丽潘艳伶
关键词:糖尿病胃轻瘫肝胃不和疏肝和胃汤多潘立酮片
头穴丛刺对影响急性脑梗死患者相关因素的临床研究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通过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行头穴丛刺疗法,探讨治疗前后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本研究将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针刺加药物组)、对照组(单纯药物组),每组各30例,分别于入院1d、14d早晨空腹采集静脉血,观察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含量的变化,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针刺疗法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实验组内、对照组间比较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含量有明显差异;实验组内、对照组间比较血清半胱氨酸含量有明显差异。结论头穴丛刺疗法可以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与同型半胱氨酸的含量,且临床效果较好。
李晓宁霍会霞管志敏刘双岭刘慧慧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超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