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群昌
- 作品数:100 被引量:270H指数:12
- 供职机构:广西农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西农业科学院科技发展基金广西农业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专项项目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2006~2015年广西优质常规稻育种现状分析被引量:14
- 2017年
- 【目的】了解广西优质常规稻的育种现状,为优质常规稻育种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国家水稻数据中心公布的优质常规稻品种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针对当前广西优质常规稻育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结果】广西优质常规稻整体米质水平改善明显,个别米质指标有待加强;产量水平表现稳定;穗粒指标改善明显。但粒型上与国际品牌存在差距;个别米质指标不匹配;品种抗病性差;优质香稻品种缺乏;功能型米品种开发严重落后。【建议】重点改良粒型、降低垩白率和垩白度、选择中低直链淀粉含量和高胶稠度的材料,提高稻米的整精米率,提高品种的抗性对优质香稻品种和功能米进行引进与开发。
- 李虎陈传华刘广林陈远孟韦岚岚罗群昌
- 关键词:优质常规稻米质育种现状
- 优质水稻新品种“七桂占”选育
- 陈毓璋罗群昌黄珉猷吴庚勇蒋显斌陈远孟
- 项目运用杂交方法,通过选择亲本配组杂交,根据杂交基因分离和重组的原理,对杂种后代围绕育种目标进行定向选择和加速繁育、严格筛选和鉴定,选育出了符合项目合同考核指标要求的新品种“七桂占”,其达到的性能指标为,优质;1999年...
- 关键词:
- 关键词:水稻杂交稻选择育种
- 两系杂交稻“两优培九”在南宁的生态适应性研究被引量:6
- 2009年
- 近年来两系杂交稻"两优培九"在华南地区推广种植面积较大,为探讨其作为双季连作稻在广西乃至华南地区种植的适应情况,在南宁对其进行了双季连作稻的生态适应性研究及分析。结果表明,"两优培九"全生育期偏长,在早晚稻连作模式下,生长季节明显不够而表现为生长不足,在晚造易受不良天气影响出现早衰,不宜作双季连作稻种植;在早造表现分蘖力强,穗大粒多,结实率高,抗倒伏,在生育后期保持较高的叶面积指数值,具有较大的高产潜力,建议作为双季早造种植,并应比其它品种提前播种,避免影响下一造耕作。
- 刘广林陈传华罗群昌陈远孟蒋显斌
- 关键词:两系杂交稻两优培九生态适应性
- 挡板安装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挡板安装装置,其中,该挡板安装装置包括转动连接的两安装板、至少两夹持杆以及至少两固定杆,两安装板均开设有贯穿其内侧面和外侧面的安装孔,每一固定杆穿设于一安装孔,通过该固定杆可以将安装板固定于地面上,每一...
- 李虎陈传华刘广林吴子帅罗群昌朱其南
- 镉低积累水稻品种筛选及其在镉超标稻田的表现评价被引量:16
- 2022年
- 【目的】筛选镉低积累型水稻品种并开展镉超标稻田表现评价研究,为广西中低度镉污染稻田生产安全稻米提供品种和数据参考。【方法】以114份(V1~V114)水稻低镉品种育种材料为试验对象,从中筛选综合性状优良且籽粒表现为镉低积累的目标材料;对目标材料进行大田试验和盆栽试验验证,测定其在广西不同试验点的农艺性状和精米镉含量。【结果】初步筛选试验的114份参试材料中,除V102的精米镉含量低于最低检测值外,其余113份水稻育种材料的精米镉含量范围在0.01~0.35 mg/kg,平均值为0.10 mg/kg,筛选得到综合性状优良且精米镉含量较低的材料V111(审定后名称为桂育12)。桂育12在中低度镉污染区大田验证种植时,精米镉含量(0.01~0.10 mg/kg)未超出国家标准GB 2762—201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规定的限值(0.20 mg/kg)。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在pH为5.0,土壤镉含量3.0 mg/kg条件下,桂育12精米镉含量(0.34 mg/kg)有超标风险;各试验中土壤镉含量对桂育12部分农艺性状指标影响显著(P<0.05),但属于品种种植的正常波动范围,对米质和产量的综合影响有限。【结论】从114份水稻材料中筛选出的镉低积累品种桂育12,经多年多点试验验证,在中低度镉污染稻田产出的稻米镉含量不超标,籽粒镉低积累性状较稳定,综合性状表现受土壤镉含量影响较小,可在广西中低度镉污染稻田推广应用。
- 李虎吴子帅陈传华罗群昌梁云涛何金富周新明朱其南李秋雯刘广林
- 关键词:优质稻农艺性状
- 抗除草剂转基因稻米蛋白的消化稳定性和热稳定性分析被引量:5
- 2014年
- 为抗除草剂转基因水稻食用安全性评价中的致敏性评估提供参考,对抗除草剂转基因稻米蛋白的消化稳定性和热穗定性进行分析.体外模拟胃肠液消化和热加工处理抗除草剂转基因水稻Bar68-1稻米蛋白、非转基因亲本对照D68稻米蛋白、阴性对照酪蛋白、阳性对照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和牛血清蛋白,通过SDS-PAGE凝胶电泳观察它们在各时间点的降解情况.研究结果显示:消化稳定性试验中,转基因稻米蛋白和非转基因稻米蛋白在2 ~30 min内全部消化,可判断它们在模拟胃、肠液中可消化;热稳定性试验中,转基因稻米蛋白和非转基因稻米蛋白一样,在一定温度下(60、75、90、100℃)加热一定时间(15、30、60、120 min)后仍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结果表明,转基因抗除草剂水稻Ba68-1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在模拟胃液和模拟肠液中均可消化,不具备过敏原抗消化性的特征.
- 蒋显斌樊庆鲁黄芊凌炎陈玉冲邓力华陈芬翁绿水龙丽萍黄凤宽罗群昌肖国樱
- 关键词:转基因水稻致敏性蛋白质热稳定性
- 标签盒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标签盒,该标签盒包括有外盒,外盒形成有容纳腔以及连通容纳腔的出标口和第一避让口,第一避让口连通出标口,多个标签牌容纳于容纳腔,多个标签绳由第一避让口显露,第一搓纸轮,第一搓纸轮设于出标口,第二搓纸轮,第...
- 李虎罗群昌吴子帅刘广林陈传华朱其南李秋雯
- 长粒型常规优质籼稻新品种桂育9号的选育被引量:10
- 2018年
- 【目的】选育高产长粒型高档优质常规稻新品种,为促进广西高档优质米产业发展提供良种支持。【方法】以长粒型品种黄华占为母本、高产优质品种力源占1号为父本进行杂交,选育出高产长粒型高档常规优质籼稻新品种,并于2011~2016年分别参加广西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自选育水稻品种比较试验、广西常规优质稻组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桂北和高寒山区稻作区扩区试验,观察其综合表现。【结果】桂育9号的生育期早造123 d,晚造108 d,粒长7.1~7.3 mm,整精米率61.8%,千粒重23.5 g,每穗总粒数160.9粒,结实率76.6%,综合米质达国标一级优质米标准。在品比试验中,早、晚造平均产量分别达8628.0和6978.0 kg/ha,比对照种柳沙油占202(对照,CK)分别增产11.50%和13.50%。在区域试验中,早、晚造平均产量分别为6426.0和7290.0 kg/ha,比CK增产5.75%和11.47%。在生产试验中,晚造平均产量6514.5 kg/ha,比CK增产10.08%。桂北及高寒山区稻作区作为中稻种植时平均产量分别为9235.5和8433.0 kg/ha。在百色市和河池市百亩高产示范中,平均产量分别为9836.1和10944.0 kg/ha。桂育9号于2014年6月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编号为桂审稻2014039号,2017年9月获新品种权授权,授权号CNA20140926.1。【结论】桂育9号具有粒型长、产量高、整精米率高、米质优、耐肥、抗倒力强等优点,适宜在桂南、桂中稻作区作早、晚稻种植,在桂北稻作区作为早、中稻种植,也可在高寒山区稻作区作为中稻种植。
- 陈传华刘广林李虎罗群昌陈远孟
- 关键词:超高产选育
- 施氮量和栽插密度对桂育11号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被引量:16
- 2021年
- 为探讨施氮量和栽插密度对水稻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以水稻优质常规种桂育11号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试验设计,设置施氮量(主区)分别为0(N1)、75(N2)、150(N3)、225(N4)kg·hm^(-2),栽插密度(裂区)分别为27(D1)、30(D2)、33(D3)万蔸·hm^(-2),测定不同施氮量和栽插密度下桂育11号的产量和品质。结果表明,施氮量对有效穗数、千粒重、产量、整精米率、垩白粒率、垩白度和蛋白质含量有极显著影响;栽插密度对有效穗数、产量、糙米率和垩白度有极显著影响,对整精米率有显著影响;氮密互作对结实率、垩白粒率和垩白度有显著影响。当施氮量为150 kg·hm^(-2)时,桂育11号的穗粒数、结实率和产量最高。当栽插密度为30万蔸·hm^(-2)时,桂育11号的有效穗数和产量最高。氮密互作下,N3D2处理的产量及构成因素均与最高值无显著差异;N3D1、N3D2和N4D2处理的稻米品质指标均与最优值差异不显著。由此可见,实现优质常规稻桂育11号高产与优质的适宜施氮量为150 kg·hm^(-2)、栽插密度为30万蔸·hm^(-2),为科学制定桂育11号高产、优质的高效栽培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
- 吴子帅李虎黄秋要陈传华罗群昌周新明吴佳桔刘广林
- 关键词:水稻施氮量栽插密度稻米品质
- 试验用整精米筛
- 本实用新型涉及试验用整精米筛,包括的筛分箱、上下滑动拉抽组件以及吸尘组件,所述筛分箱内部的左右两侧固定安装有数量为两个的第一筛分板与数量为一个的第二筛分板,数量为两个所述第一筛分板位于第二筛分板的上方;所述上下滑动拉抽组...
- 李虎 吴子帅陈传华刘广林罗群昌 朱其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