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罗震东

作品数:186 被引量:2,179H指数:30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江苏省“青蓝工程”基金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经济管理政治法律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46篇期刊文章
  • 20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108篇建筑科学
  • 52篇经济管理
  • 4篇政治法律
  • 3篇历史地理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水利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39篇城市
  • 26篇城镇化
  • 23篇都市
  • 20篇乡村
  • 13篇都市区
  • 11篇电子商务
  • 11篇商务
  • 11篇互联网时代
  • 10篇城乡
  • 9篇实证
  • 9篇小城
  • 9篇大都市
  • 8篇小城镇
  • 7篇政府
  • 7篇区域规划
  • 7篇多中心
  • 7篇分权
  • 7篇分权化
  • 6篇演进
  • 6篇移动互联网时...

机构

  • 163篇南京大学
  • 12篇同济大学
  • 5篇伦敦大学学院
  • 3篇荷兰乌特勒支...
  • 3篇香港中文大学
  • 3篇荷兰乌德勒支...
  • 3篇江苏省城市规...
  • 2篇俄亥俄州立大...
  • 2篇武汉大学
  • 2篇华南理工大学
  • 2篇米兰理工大学
  • 2篇厦门大学
  • 2篇常州市规划设...
  • 1篇东北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东南大学
  • 1篇湖南大学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南京林业大学
  • 1篇南京财经大学

作者

  • 170篇罗震东
  • 32篇张京祥
  • 15篇耿磊
  • 14篇何鹤鸣
  • 12篇申明锐
  • 10篇朱查松
  • 6篇韦江绿
  • 4篇阮梦乔
  • 4篇王旭
  • 4篇陈烨
  • 4篇夏璐
  • 3篇薛雯雯
  • 3篇高慧智
  • 3篇尹海伟
  • 3篇吴晓庆
  • 2篇周文昌
  • 2篇王德
  • 2篇陈川
  • 2篇赵民
  • 2篇严玲

传媒

  • 40篇国际城市规划
  • 20篇上海城市规划
  • 16篇城市规划
  • 12篇规划师
  • 10篇现代城市研究
  • 6篇经济地理
  • 5篇人文地理
  • 4篇地域研究与开...
  • 4篇乡村规划建设
  • 4篇2009中国...
  • 3篇小城镇建设
  • 3篇城市问题
  • 2篇国外城市规划
  • 2篇地理科学
  • 2篇人类居住
  • 2篇江苏城市规划
  • 2篇西部人居环境...
  • 2篇城乡规划
  • 2篇2013年国...
  • 2篇2014中国...

年份

  • 5篇2024
  • 6篇2023
  • 5篇2022
  • 5篇2021
  • 7篇2020
  • 8篇2019
  • 7篇2018
  • 8篇2017
  • 11篇2016
  • 10篇2015
  • 10篇2014
  • 17篇2013
  • 10篇2012
  • 8篇2011
  • 9篇2010
  • 13篇2009
  • 11篇2008
  • 9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18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都市社区公共服务设施供给研究——基于“三三制”的体系构建被引量:12
2019年
大都市区中心和外围空间一体化演化过程中,社区空间和人口结构急剧变化,社区公共服务设施供给面临挑战。本文从设施供给全过程,构建了以“建控用”为核心,“三阶段贯通,三条线协同”的“三三制”大都市区社区服务设施供给体系,强调“全覆盖供给、全环节管控、全周期运营”框架。结合常州新北区进行实证校验,探讨都市区社区服务设施供给体系的转型。供给环节应结合居民需求,明确分类设施供给标准、供给主体和空间模式,保障设施供给的公平性;管控环节要优化专项规划和控规规划编制,加强实旅过程的环节控制,保障空间供给的有效性;运营环节推进社区规划和社区规划师制度建设,建构监管与沟通并重的运营管理机制,提高社区设施供需匹配效率。
雷诚罗震东
关键词:社区公共服务设施
从空间规划到环境规划——荷兰空间规划体系中规划权划分的流变被引量:1
2022年
荷兰空间规划具有分权协商以达成共识的制度基因。合理的规划权划分是荷兰空间规划能够形塑良好空间品质的必要制度基础。相似的强政府干预和紧土地资源约束使得荷兰空间规划体系中规划权的划分对于中国国土空间规划制度设计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从荷兰各级政府享有的规划权来看,在空间规划体系萌芽和形成期(1902—1964年),国家规划和省区域规划对市镇规划纸面上享有法定的强制性权力,但实践中不具可操作性;在发展与繁荣期(1965—2007年),上位规划仅发挥指引作用,实质上充分放权给市镇政府;在过渡与转型期(2008年至今),一方面在财务问题上放权给市镇政府,一方面加强国家和省的空间干预能力。总体上,呈现出各级政府规划权力动态调整、规划内容日益广泛、规划法律大体连续的特点。荷兰空间规划实践对中国的启示在于要合理划分各级政府的规划权,让地方政府享有相对自主的规划权限。
乔艺波罗震东
关键词:环境规划
大都市区域空间集聚-碎化的测度及实证研究——以江苏沿江地区为例被引量:42
2002年
都市碎化指数是衡量大都市地区间分散程度的一个指标。本文引入这一指数并在其基础上作了进一步的发展 ,同时通过对江苏沿江地区的实证研究检验了其在区域分析中的作用 ,希望对城市与区域分析有一定借鉴意义。
罗震东张京祥
关键词:均匀度指数沿江地区
一种县域村镇的职住均衡评估与预警的方法及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县域村镇的职住均衡评估与预警的方法及系统,属于职住均衡评估领域。本发明采用了流程分析法,根据居民时空行为反映居民在县域内的职住通勤特征,通过海量的手机信令数据识别人口流动的流向、数量、距离等要素,依次通过...
申明锐尹介琪罗震东张京祥周文昌唐爽蒋曌
基于潜力-约束模型的冀中南区域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被引量:25
2013年
区域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是区域规划空间布局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是区域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重要依据.基于GIS软件平台,采用区域综合实力与空间可达性分析方法对冀中南区域发展潜力进行了空间定量分析,采用生态环境敏感性方法对研究区发展的生态约束进行定量评价,进而借鉴损益分析法,构建了由发展潜力和生态约束构成的潜力-约束模型,并通过相互作用判别矩阵,得到不同发展理念下的建设用地适宜性情景方案.结果表明:研究区综合实力与空间发展潜力均呈首位分布,且点轴发展模式明显;生态环境敏感性总体上呈西高东低的分布格局;区域经济发展理念对区域生态安全格局和城市建设用地增长空间规模具有重要影响.潜力-约束模型重新构建了区域用地发展适宜性的评判原则与方法,能够较为科学地实现区域综合发展潜力的空间栅格化,获取研究区未来用地的发展趋势和空间布局,可以为城市与区域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是实现区域"精明增长"与"精明保护"的有效途径.
尹海伟孔繁花罗震东闫伟姣孙常峰许峰
关键词:情景分析冀中南
互联网时代人的城镇化动力机制研究——基于淘宝村精英个体生命历程的实证被引量:5
2021年
经历改革开放以来40多年的快速城镇化进程,"人的城镇化"已然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基于人的需求层级与城乡空间竞争力,构建微观层面人的城镇化动力机制分析框架。前互联网时代经济发展是人的核心需求,城市具有高竞争力,个体呈现出长期进城打工、短期回乡团聚的城镇化模式;传统互联网时代,城市空间垄断地位松动,流乡村出现,经济发展与家庭团聚需求在流乡村中得以同时满足;移动互联网时代,人的需求层级更为多元,时空压缩背景下城乡空间优势互补,城镇化载体更为丰富。通过对淘宝村精英个体生命历程的实证,提出宜居宜业、能满足人不断拓展的多元需求的空间将会是未来的高竞争力空间。新型城镇化政策与城乡规划的制定应当围绕人的需求展开,从而获得人与空间可持续的良性互动。
吴俊伯罗震东钱俭
关键词:城镇化互联网时代
高度城镇化地区乡村居民的城镇化意愿研究——基于常州市区的调查被引量:12
2014年
乡村居民是城镇化进程最主要的参与者,其意愿和行为决策对城镇化质量会产生直接且至关重要的影响。基于调查,着重于从空间层面对乡村居民城镇化的真实意愿进行分析,发现以常州市区为代表的长江三角洲高度城镇化地区的乡村居民已经具备较好的城镇化基础,就业城镇化意愿已经达到较高水平,居住与日常生活意愿也相对倾向城镇化地区。在城区和镇区两类城镇化目的地中,各类镇区已经成为乡村居民最愿意和最容易接受的就业、居住与日常生活的城镇化目的地,村民的意愿中镇区所占的比重均远远超过城区。即使在常州市区这种高度城镇化地区,由于城镇的资源禀赋、经济发展基础以及生产、生活方式与习惯等方面的差异,乡村居民的城镇化意愿依然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乡村居民对于镇区的偏好和其城镇化意愿的明显地域差异对于思考健康城镇化道路和城乡统筹规划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罗震东韦江绿张京祥严玲
关键词:乡村居民
长三角城镇密集地区小城镇的绿色转型研究——以南京市高淳区为例被引量:5
2018年
本文简要回顾了历史上以长三角地区为代表的城镇密集地区小城镇的角色作用与发展转型,将经历了乡镇工业化热潮后的小城镇发展划分为两种模式:一类是先发的制造业主导的小城镇,一类是后发的生态特色小城镇。在大都市区化和新消费需求的背景下,后发的生态特色小城镇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文章以南京市高淳区为例对该类小城镇发展的绿色转型和特色塑造进行了介绍和总结,针对当前生态休闲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剖析。文章在最后对临近都市的小城镇发展进行了展望,认为面向都市区人群生态休闲空间的建设是城镇密集地区小城镇经济新的增长点。
申明锐罗震东
关键词:小城镇城镇密集地区
互联网时代电商产业集群空间集聚机制研究——以江苏省睢宁县沙集镇为例
2024年
互联网时代生产方式的转型改变了以地理邻近为核心的传统产业区位理论,电商产业集群作为实体集聚和虚拟集聚双重作用的产物,同时受到实体空间重构和数字经济转型的深刻影响。以江苏省睢宁县沙集家具电商产业集群为例,一方面规模报酬递增的放大强化了实体集聚和虚拟集聚的双重集聚,加强了制造业和物流业的规模化、专业化发展;另一方面,交易成本的降低推动了产业在更大区域实现分工,当集群内高端生产服务环节向大城市集聚,简单加工与配套环节向下一级乡镇转移后,与其竞争优势相匹配的核心业务则进一步在地强化,并持续发生空间集聚。
杨易旻罗震东袁超君
关键词:互联网交易成本
中国都市区行政区划调整——城镇化加速期以来的阶段与特征被引量:28
2015年
分析1997年至2014年中国都市区层面的行政区划调整行为,可以看到行政区划调整的阶段与特征与都市区化进程密切相关。一方面,都市区化进程所内生的空间与治理需求,在现行体制中只能通过行政区划调整来有效地解决;另一方面,行政区划调整的负面作用所导致的中央政府对地方的自上而下约束,促使了地方层面进行更为谨慎、理性和多样的行政区划调整。内生动力和外在约束的共同作用塑造了两个阶段的都市区行政区划调整过程。在1997年至2007年这一阶段,以撤县(市)设区为主,调整的核心目的是满足都市区空间扩容需求;在2008年至2014年,撤县(市)设区与区界重组并重,调整行为与都市区多元化的发展需求相适应。两个阶段的变化一方面反映了中国都市区化的阶段特征,同时反映了行政区划调整作为都市区改善治理结构手段的适用性。作为一种干预都市区发展的行政手段,行政区划调整基本与都市区空间和治理的发展相适应,促进了大量都市区的快速发展。虽然其存在许多负面效应,而且进一步采用的阻力和成本不断加大,但它依然是当前政治经济体制中最为有效的处理空间不协调问题的手段。因此在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要研究更为合理的、负面影响最小的调整方式。
罗震东汪鑫耿磊
关键词:都市区行政区划调整城镇化
共1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