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翁达龙

作品数:5 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深圳市第五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深圳市科技局立项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牙种植
  • 2篇牙种植体
  • 2篇引导骨再生
  • 2篇缺损
  • 2篇种植体
  • 2篇种植体修复
  • 2篇扩增
  • 2篇骨量
  • 2篇骨缺损
  • 2篇骨再生
  • 2篇
  • 2篇BR
  • 2篇表面处理
  • 1篇术式
  • 1篇术式疗效
  • 1篇两段式
  • 1篇疗效
  • 1篇埋置

机构

  • 3篇深圳市第五人...
  • 2篇深圳市罗湖区...

作者

  • 5篇翁达龙
  • 5篇邱小燕
  • 5篇余粤海
  • 3篇张新薇
  • 2篇余青婵
  • 1篇许建英
  • 1篇叶萍

传媒

  • 3篇中国口腔种植...
  • 1篇第七届全国口...
  • 1篇中华口腔医学...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不同表面处理的Brnemark种植体修复7年后的回顾性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临床评价两种不同表面处理的Brnemark种植体负重7年后的效果。方法:1998年9月至2003年12月间,57例患者在我院植入Brnemark种植体共146枚,其中光滑组25例,使用机械光滑表面种植体68枚,钛易耐组32例,使用钛易耐表面种植体78枚。成功骨整合的种植体均在2004年8月前完成修复;;平均追踪7年(84.5个月),观察并记录X线和临床检查结果,对数据行统计学处理。结果:6枚(光滑组5枚)种植体在负重前松动脱落,其余140枚种植体骨结合成功,光滑组/钛易耐组种植体边缘骨吸收均值、PLI和SBI分别为1.1±0.6/1.2±0.4(mm)、0.58±0.40/0.49±0.62、1.11±0.57/1.13±0.58,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观察期内,光滑组/钛易耐组的存留率为87.5%/95.7%。结论:机械光滑表面和钛易耐表面的Brnemark种植体负重7年后,存留率分别为87.5%和95.7%,差异产生的原因可能并不是种植体表面处理,因为两组种植体在边缘骨吸收,菌斑指数、龈沟出血指数并无统计学差异。
余粤海翁达龙邱小燕张新薇
关键词:牙种植体表面处理
改良骨环技术扩增骨量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观察胶原基纳米骨环用于颌骨缺损的成骨效果,探讨改良骨环技术用于临床扩增骨量的疗效及可行性。方法:10例牙列缺损拟接受种植修复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拟种植区因垂直骨质缺损而骨量不足,经排除手术禁忌后纳入研究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例,采取标准GBR手术程序完成骨增量手术,加用1-2枚支抗钉维持成骨空间;实验组5例,采用标准骨环技术完成骨增量手术,将胶原基纳米骨环代替自体骨环,骨环以钢钉固定在骨缺损区。术前、术后即刻、术后6个月,分别对骨缺损区平行投照根尖片确定骨水平,观察骨水平变化,并行组内、组间数据配对t检验,评价骨增量效果。结果:两组骨缺损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恢复,两组间骨水平数据,组内术前、术后即刻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术前、术后6个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组间比较均为显著性差异。结论:观察期内采用胶原基纳米骨环行改良骨环术扩增骨量不成功,值得推敲失败的原因。
余粤海胡启斌翁达龙邱小燕余青婵
关键词:骨缺损引导骨再生
改良骨环技术扩增骨量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胶原基纳米骨环用于骨缺损区的成骨效果,探讨改良骨环技术用于临床扩增骨量的疗效及可行性。方法: 10例牙列缺损拟接受种植修复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拟种植区因垂直骨质缺损而骨量不足,经排除手术禁忌后纳入研究并随机分为两...
余粤海翁达龙邱小燕管晓佩谢晓如余青婵
关键词:骨缺损引导骨再生
不同表面处理的Br(a)nemark种植体修复7年后的回顾性研究
目的:临床评价两种不同表面处理的Br(a)nemark种植体负重7年后的效果.方法:1998年9月至2003年12月间,57例患者在我院植入Br(a)nemark种植体共146枚,其中光滑组25例,使用机械光滑表面种植体...
余粤海翁达龙邱小燕张新薇
关键词:牙种植体表面处理
两段式种植系统采用非埋置术式疗效的对比研究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对比两段式种植体(TP)I采用埋置和非埋置术式的疗效差异,并探讨TPI采用非埋置术式的可行性。方法:以95例因后牙区牙列缺损接受种植修复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共植入255颗内连接TPI。按种植体植入时的就位扭矩值(ITV)分组,ITV<30N.cm的147颗种植体分入A组(空白对照组),采用埋置术式;ITV≥30N.cm的108颗种植体随机分入B(52颗)、C(56颗)组,分别采用埋置、非埋置术式完成治疗。术后即刻拍摄口内根尖X线片确定种植体周骨吸收量(MBR)的基线,术后3个月完成修复,随访至少到术后12个月,计算累积成功率(CSR)和MBR。结果:术后3个月时,A、B组间MBR值无统计学差异,C组较A、B组MBR值高,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2个月时,A、B、C三组间的MBR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255颗种植体在观察期内,总体CSR为99.2%,A组种植体脱落2颗,12个月后的CSR为98.6%,B、C组没有种植体脱落,CRS均为100%。结论:两段式种植体采用非埋置术式简化了手术程序,减少了疼痛,观察期内的MBR和CSR与对照组没有统计学差异,值得临床推广。
余粤海叶萍邱小燕张新薇许建英翁达龙
关键词:牙种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