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鑫
- 作品数:23 被引量:45H指数:5
- 供职机构: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南海西南次海盆两侧陆缘中生代晚期构造接触关系被引量:5
- 2021年
- 为探究南海西南次海盆两侧陆缘地块在中生代晚期构造接触关系及其对南海形成演化的影响,利用过南海西南次海盆两侧陆缘采集的地球物理资料以及公开发表的数据资料,对两侧陆缘的地壳结构及前新生界构造变形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西南次海盆两侧陆缘的地壳结构及物质组成存在差异,属于性质不同的两个微地块;两侧陆缘前新生代地层在晚中生代经历了来自不同方向的挤压作用,且遭受抬升剥蚀.结合南海及邻区中生代花岗岩分布特征及区域构造背景,进一步推测两侧陆缘地块在晚中生代以俯冲碰撞的方式完成拼贴缝合,该俯冲碰撞带是南海北部俯冲带在南海西南方向的延伸,并且新生代南海的扩张可能与该俯冲碰撞带这个先存的软弱带有关,是南海海盆初始破裂的部位.
- 朱荣伟朱荣伟姚永坚徐子英刘海龄徐子英
- 关键词:中生代晚期海洋地质
- 南海中央海盆之东部次海盆后扩张期地层特征与影响因素被引量:2
- 2020年
- 海底扩张形成的边缘海盆构造演化可划分为前扩张期、同扩张期与后扩张期等阶段。南海中央海盆巨厚的沉积地层大部分是扩张结束之后形成的,尤以东部次海盆地层厚度为最大。因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在该次海盆不同的区域后扩张期发育的地层特征差别较大。这些现象反映海底扩张结束之后所发育的厚层地层中蕴含了大量南海构造演化的信息,因此深入分析该次海盆后扩张期的地层特征与影响因素是南海构造演化研究中不容忽略的环节。利用若干大洋钻孔年代地层资料,在过井剖面上进行合成地震记录标定、划分层序地层并确定其年代属性,并以此为依据分析讨论了本区的地层特征和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东部次海盆北部持续均衡的基底沉降和充足的陆缘物质形成厚度稳定的地层沉积;东部以微板块向马尼拉海沟俯冲为主要影响因素,使不同年代的地层各具特征;中部和西部岩浆活动是主要的影响因素,形成以火山碎屑物质为主的地层沉积;南部因当时的陆坡沉积环境和浊流活动的影响形成具有沉积物波特征的地层沉积。
- 邱燕杜文波黄文凯王英民聂鑫
- 关键词:地层特征南海中央海盆
- 油气勘探中的地震波速度
- 2012年
- 地震波在地层中的传播速度是油气勘探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参数,它贯彻在油气勘探的各个方面。严格来说,在同一岩层中的各个不同部分或沿不同方向,地震波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但在现实中不可能达到这种精度,只能对极其复杂的实际情况作简化,建立各种简化介质模型,并使用不同概念的速度。本文对地震波速度的影响因素、获取方法、速度场的建立等作了简要的介绍,并且简单的列举了地震波速度在岩性解释中的应用过程。
- 聂鑫
- 关键词:地震波速度VSP速度场岩性解释
- 一种古地理恢复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古地理恢复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获取目标区域的多波束测深数据,依据所述多波束测深数据确定目标区域的地形地貌特征以及微地貌单元类型;目标区域包括岛礁及岛礁斜坡区域;依据目标区域的...
- 孙美静杜文波聂鑫蔡观强刘杰
- 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在地震剖面解释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12年
- 地震属性从各个侧重角度充分提取地震信息,在用于划分地震相、改进地震资料品质、进行断裂检测效果明显,识别上超、顶超、削截等地层终止方式有着较大的优越性。通过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在中国东部某油田地震资料上的实际应用,表明图形均衡属性明显提高了地震的分辨率;余弦相位属性在识别层序界面、不连续信息的获取上优越于原始地震数据;利用多属性组合进行断裂分析,在地震剖面上难以发现的小断层和微断裂都可以被突显出来。
- 聂鑫
- 西菲律宾海盆加瓜海脊沉没事件与西南琉球俯冲带形成时间探讨
- 2025年
- 通过对加瓜海脊拖网获取得大量珊瑚和浅水微体古生物化石的研究发现,现今水深1506~2880 m的加瓜海脊曾在较长时期内处于浅水环境,而后经历了沉没事件。地形图和地震剖面显示:①加瓜海脊北部俯冲进入琉球构造带;②海脊北部发育的部分生物礁随着俯冲活动埋藏于琉球构造带之下。根据大洋钻探钻井资料(DSDP)综合分析,琉球海沟沉积层序发育时代大致处于早中新世‒第四纪,地层覆盖于加瓜海脊生物礁之上,指示:①从早中新世起,加瓜海脊开始沉没并逐渐脱离浅水环境;②中中新世早期,生物礁逐渐停止生长;③海脊北部的生物礁被海沟沉积物覆盖。本次研究表明,作为菲律宾海板块组成部分的加瓜海脊参与了西南琉球海沟俯冲,而俯冲必然产生沉降,所以加瓜海脊的沉没是菲律宾海板块俯冲进入西南琉球构造带的结果。由此推断,加瓜海脊在早中新世便已开始向西南琉球构造带俯冲,这也应该是西南琉球俯冲带开始形成的时间。西南琉球俯冲带北部的弧前盆地受加瓜海脊俯冲的影响,被分为南澳盆地和东南澳盆地两部分,其形成时间约在中中新世早期。这些地质要素的形成过程揭示了板块汇合带构造单元次第形成的关系以及相互作用。
- 高红芳周洋李学杰赵明辉孙美静聂鑫张金鹏周娇罗伟东王哲
- 关键词:菲律宾海板块
- 南海东北部澎湖峡谷群沉积特征被引量:7
- 2017年
- 海底峡谷是海底长条形且窄而深的负地形,在主动和被动大陆边缘以及岛弧附近都有出现。澎湖海底峡谷群具有坡度大、地貌复杂的特点。运用高分辨二维单道地震资料,解释了峡谷的下切侵蚀面。分析表明,澎湖海底峡谷在剖面上表现为"V"型、"U"型或者底部宽缓的"U"型下凹状地震反射。峡谷上游受到的侵蚀作用较强,谷底次级沟槽发育,坡面冲沟发育,峡谷内部未见现代沉积物充填。澎湖海底峡谷群的形成与第四纪晚期海平面的变化有关,低水位时期,陆架大片出露,大量碎屑物质可以直达陆架边缘甚至上陆坡,此时重力流活跃,不断切割地层,逐步形成了澎湖海底峡谷群。
- 聂鑫聂鑫罗伟东
- 关键词:沉积物波重力流滑塌
- 基于GeoFrame底图显示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 2020年
- 人机联作地震解释软件GeoFrame测网底图显示技术多采用添加光栅影像、GIS矢量数据.文中提出一种基于网格数据或散点数据的底图显示技术,经过坐标系统投影变换、数据加载、数据网格化、色彩渲染等一系列步骤,可以更精确显示工区所在位置地形情况,对于该工区地震解释地质构造判读提供地形辅助参考,同时对地震解释人员及数据管理人员具有较高的参考意义.
- 唐江浪唐江浪聂鑫
- 关键词:地震解释网格数据
- 南海中央次海盆的结构和构造特征
- 南海海底扩张形成的观点已被大多数海洋地球科学家所接受.我们运用近几年采集的地球物理资料(重力、磁力、高分辨率单道地震剖面、480道地震剖面和水深测量,以及OBS资料),对南海中央次海盆进行了较为系统而全面的地质构造分析,...
- 高红芳姚伯初孙桂华徐子英聂鑫
- 油气勘探中的地震波速度
- 2012年
- 地震波在地层中的传播速度是油气勘探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参数,它贯彻在油气勘探的各个方面。严格来说,在同一岩层中的各个不同部分或沿不同方向,地震波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但在现实中不可能达到这种精度,只能对极其复杂的实际情况作简化,建立各种简化介质模型,并使用不同概念的速度。本文对地震波速度的影响因素、获取方法、速度场的建立等作了简要的介绍,并且简单的例举了地震波速度在岩性解释中的应用过程。
- 聂鑫
- 关键词:地震波速度VSP速度场岩性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