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肖元宏

作品数:47 被引量:145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解放军总医院临床科研扶持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1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44篇医药卫生
  • 1篇哲学宗教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7篇儿童
  • 14篇手术
  • 12篇肛门
  • 10篇括约肌
  • 6篇治疗儿童
  • 6篇肿瘤
  • 6篇解剖学
  • 5篇失禁
  • 5篇尿道
  • 5篇尿道下裂
  • 5篇切除
  • 5篇外科
  • 5篇细胞
  • 5篇细胞瘤
  • 5篇母细胞
  • 5篇母细胞瘤
  • 5篇肛门括约肌
  • 4篇生物反馈训练
  • 4篇病理
  • 4篇并发

机构

  • 47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滨州职业学院
  • 1篇解放军152...

作者

  • 47篇肖元宏
  • 31篇刘贵麟
  • 25篇王政
  • 21篇刘洲禄
  • 19篇彭少林
  • 18篇陈迪祥
  • 17篇苏刚
  • 4篇王燕
  • 4篇赵国栋
  • 4篇胡明根
  • 4篇宋栋达
  • 3篇王宪强
  • 3篇张煊
  • 3篇许大彬
  • 3篇王晓琳
  • 3篇何艳
  • 3篇刘渠
  • 2篇刘靖
  • 2篇王刚
  • 1篇王湛博

传媒

  • 9篇军医进修学院...
  • 9篇解放军医学院...
  • 5篇中华小儿外科...
  • 4篇临床小儿外科...
  • 2篇世界华人消化...
  • 2篇当代医学
  • 2篇中国临床康复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医学临床研究
  • 1篇Chines...
  • 1篇中国小儿血液...
  • 1篇中华腔镜外科...
  • 1篇第三届全国解...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2篇2020
  • 4篇2019
  • 2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6篇2012
  • 1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8篇2007
  • 2篇2006
  • 3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 2篇2002
  • 1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9
4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of the anal sphincter by the tendency presented in the manometric asymmetry variations被引量:4
2002年
OBJECTIVES: To assess the tendency of manometric asymmetry, and to quantitatively evaluate the function of the anal sphincter. METHODS: Using the PC polygram HR at the states of relax and squeeze, we compared the values of pressure asymmetry in the anorectum of 27 normal children with that of 12 children with fecal incontinence. RESULTS: In the two states, the anal sphincter in normal children showed not only the gradient of pressure, but also a gradient of pressure asymmetry. Children with fecal incontinence did not show any gradients. CONCLUSION: Gradients of pressure and pressure asymmetry can quantitatively evaluate the function of the anal sphincter.
肖元宏刘贵麟
关键词:ADOLESCENTCHILDMANOMETRYRECTUM
节段性切除术治疗儿童输尿管纤维上皮样息肉被引量:1
2006年
肖元宏刘洲禄刘贵麟彭少林宋予军
关键词:输尿管息肉
病历书写综合教学法在小儿外科实习医生中的应用效果及改进策略
2022年
目的探讨病历书写综合教学法在小儿外科实习医生中的应用效果及改进策略。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进入本院小儿外科的25名医科大学5年级实习生作为研究对象,由同一名国内综合性三甲医院的小儿外科专业副主任医师带教。均进行病历书写综合教学法,统计实习医生病历书写完成情况及评分。结果25名实习生中,10名及时完成病历书写,完成率为40.00%;2017年至2020年实习生的病历书写完成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17年至2020年病历书写完成者基本呈增高趋势。结论小儿外科实习医生的病历书写教学,可采用病历书写综合教学法及启发式和灌输式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提高实习医生的主观能动性,带教老师需严格要求实习医生的病历书写,强调病历书写的重要性,培养实习生的学习兴趣。
肖元宏赵玲蔡俊刘仕杰刘鹏章瑞锋曹志平
关键词:小儿外科实习生病历
短期生物反馈训练对老年污粪患者括约肌电位变化的影响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训练改善老年污粪患者外括约肌电位变化和疗效观察。方法:采用CTD-SYN-ECTICS公司生产的生物反馈训练仪、在肌电信号反馈及操作者的语言反馈指导下,对6例老年污粪患者进行肛门功能康复训练。结果:经过平均6次的生物反馈训练,其疗效与收缩电位平均值、静息电位平均值变化呈显著相关性,上述电位值呈升高趋势者生物反馈训练疗效好。结论:老年污粪患者经短期生物反馈训练后,外括约肌静息及收缩电位均能得到显著升高,临床症状改善明确。
肖元宏刘洲禄刘贵麟吴本俨李荣王燕
关键词:大便失禁肛门
骨骼化血管提高儿童晚期神经母细胞瘤延期一期手术切除率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晚期神经母细胞瘤(III~IV期)风险高,手术切除率低,直接影响治疗和预后。本文探讨提高儿童高风险神经母细胞瘤延期一期手术切除率的方法。方法对22例儿童高风险神经母细胞瘤予术前化疗,肿瘤有所缩小后手术,从正常部位血管-髂血管解剖入手,对腹膜后受肿瘤包裹、侵犯的大血管进行骨骼化处理,手术切除,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2例中,21例完全切除肿瘤,占95.45%,显著高于文献报道完全切除率,且无严重并发症及围手术期死亡病例。结论通过合适的手术方法,对腹膜后大血管行骨骼化处理,能够显著提高神经母细胞瘤延期一期手术完全切除率,且并发症少。
刘洲禄肖元宏陈迪祥王政彭少林苏刚刘贵麟
关键词:神经母细胞瘤血管
机器人保留脾血管胰体尾切除术治疗儿童胰岛素瘤报道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报道国内外首例儿童机器人保留脾血管胰体尾切除术,探讨该方法治疗儿童胰腺良性疾病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2016年7月收治1例儿童胰体尾胰岛素瘤病例,患儿女性,9岁,体质量24 kg,身高1.20 m。行机器人保留脾血管的胰体尾切除术。机器人操作时采用4孔法:自脐下缘微小切口置入气腹针建立气腹后缝合该切口,观察孔位于下腹正中脐下5 cm(10 mm),1臂位于左侧平脐水平与腋前线的交点(8 mm),2臂位于右侧脐水平下2 cm与腋前线交点(8 mm),辅助孔位于左侧锁骨中线脐水平下3 cm(12 mm)。用超声刀切开胃结肠韧带,显露胰腺,腹腔镜超声探查证实病灶位于胰尾,直径约2 cm;切断脾结肠韧带,结肠脾曲向下游离;用电凝沿胰腺下缘分离胰后间隙,向脾门进行,将胰尾与脾脏之间的粘连分开,于胰腺后方分离出脾静脉,胰腺上缘分离出脾动脉,逐一分离夹闭或缝合动静脉与胰腺之间的分支,使胰尾完全游离,距离肿瘤右侧约1 cm以直线切割闭合器蓝色钉仓切断胰体尾,胰腺断端以4-0 Prolene线连续缝合。标本装入一次性标本袋自辅助孔取出,胰腺断端放置乳胶引流管1根自腹壁右侧孔引出。结果手术时间155 min,气腹时间120 min,术中出血量约10 ml,围手术期恢复顺利,无胰瘘、出血及腹腔感染等并发症。术后血糖恢复正常,空腹胰岛素及血糖比值小于0.4,胰腺MRI平扫及增强扫描显示胰腺无肿瘤残留。结论机器人与传统腹腔镜相比,具有三维视野、操作灵活等优点,该病例的成功经验初步显示机器人保留脾血管的胰体尾切除术治疗儿童胰岛素瘤是安全、可行的。
胡明根肖元宏宋栋达赵国栋吴振宇王政李浩宇刘荣
关键词:儿童机器人手术胰体尾切除术胰岛素瘤
3D影像分析在1例儿童右肝静脉畸形的诊断及机器人右肝切除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讨3D影像分析在儿童右肝静脉畸形的诊断及机器人右肝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对2016年9月本中心收治的1例右肝囊性占位合并乙肝病毒感染的6岁男孩在术前及术后行CT、MRI等检查,经IQQA-3D影像分析系统生成肝静脉系统、Glisson系统及其与右肝囊性病变的空间位置关系三维影像,以其指导机器人右肝切除术的入路设计、手术方法。结果 IQQA-3D影像分析系统清晰准确显示了肝静脉系统及Glisson系统的三维空间构象及其与右肝囊性占位的空间位置关系。患儿右肝静脉缺如,肝右后叶被囊性肿瘤取代。囊内液体穿刺吸除后完成机器人右肝切除术,手术历时310 min,气腹时间280 min,术中失血400 ml,病理诊断为右肝血管瘤。围术期恢复顺利。术后间断给予人血白蛋白静滴治疗,维持白蛋白35 g/L,术后11 d开始给予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术前3D计算肿瘤占肝体积的53.3%,右肝切除后剩余肝体积382.11 cm^3。术后2个月3D分析显示肝体积升高至759.42 cm^3,达术前残余肝体积的1.99倍。术后33 d出院。随访2年2个月,乙肝病毒复制停止,转氨酶正常,HBs-Ag尚未转阴。结论 3D成像可以直观显示右肝静脉畸形,在其指导下行机器人右肝切除术治疗儿童右肝静脉畸形安全、有效,合并乙肝病毒感染者围术期需要给予抗病毒药物及静脉补充人血白蛋白等治疗。
肖元宏赵国栋张煊宋栋达柳俨哲王政刘渠许大彬金朝海王晓琳何艳王湛博李杰高杰胡明根
关键词:儿童血管畸形机器人手术
肛门括约肌压力非对称性变化的测压研究及其应用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了解肛门括约肌压力非对称性变化的规律,为肛门控制研究提供生物力学佐证,而且也有助于指括约肌损伤的修复和功能重建,以及术后的生物反馈训练。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1965-01/2005-04关于肛门外括约肌压力非对称性,肛门括约肌解剖学基础及括约肌生物反馈训练疗效评价的文章,检索词“anal sphincter,pressure asymmetry,anatomy,biofeed-back”限定语言种类为英文。资料选择:对获得的资料进行初审后,按如下纳入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选择。纳入标准:按照文献发表年代顺序纳入从定性到定量角度阐述括约肌压力偏位特点的测压研究文献,肛门外括约肌解剖学构筑特点决定压力偏位的基础研究文献,此压力偏位用于定量评价括约肌功能状态的临床应用及生物反馈应用文献。排除标准:重复性研究;有关外括约肌解剖构筑的影像学及超声研究文献。资料提炼:共收集到关于括约肌压力偏位的文献20篇,有关括约肌解剖构筑的文献200篇,有关肛门外括约肌生物反馈训练的文献39篇,与本文密切相关的文献19篇,排除240篇。资料综合:①对肛门外括约肌压力偏位的测压研究进展按时间顺序进行较详细阐述,说明了随着测压仪器的不断精密,压力检测位点越来越多,准确性越来越好,人们对于外括约肌压力偏位的研究逐渐从定性发展到定量,揭示了这种压力偏位有助于肛门节制的机制。②从局部解剖的角度对这种压力偏位形成的基础进行了阐述和分析,提出手术中修复或重建括约肌复合体的同时恢复压力偏位的重要性。③对完善肛门括约肌功能的生物反馈训练标准进行了评价,提出反馈过程中力求恢复压力偏位的必要性。结论:肛门外括约肌存在压力偏位现象,这种偏位的形成有助于肛门节制。进行括约肌修复或重建手术中要注意恢复这种压力的偏位,括约肌压力偏位�
肖元宏刘贵麟
关键词:肛门测压法生物反馈
直肠肛管向量测压对术后肛门括约肌功能状态评价的研究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探讨向量测压对先天性直肠肛门畸形术后肛门括约肌功能状态的定性及定量评价。方法 采用连续、匀速牵拉的向量测压方法研究正常组及先天性直肠肛门畸形术后组儿童的向量测压结果及其与临床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无肛术后患儿向量容积减小 ,非对称指数增大。临床评分与向量容积呈正相关 (收缩时R =0 .6 0 17)。优良组的收缩向量容积大于 12 9cm·(cmHg) 2 ,收缩非对称指数小于 37%。结论 无肛术后向量容积图可分为钟形 ,近似钟形及不规则形三种形态 ,据此可以定性评价肛门括约肌压力的分布及强弱。无肛术后患儿临床评分与向量容积呈正相关 ,当收缩向量容积大于 12 9cm·(cmHg) 2 ,非对称指数小于 37%时 ,提示可能获得较高的临床评分。
陈迪祥刘贵麟苏刚王燕王政彭少林肖元宏
关键词:术后肛门括约肌儿童
外括约肌主动收缩放松训练改善肛门失禁患者的肛门节制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观察肛门失禁患者进行外括约肌主动收缩和放松的生物反馈训练后肛门节制功能的变化,分析外括约肌主动收缩训练改善肛门节制的可能机制。方法:于1998-10/1999-05在解放军总医院小儿外科采用CTD-SYNECTICS公司生产的直肠测压仪对27例正常儿童和另12例失禁患儿进行括约肌主动收缩状态下压力的测定,得到外括约肌收缩压力增加值。2004-10/2006-05在解放军总医院小儿外科采用生物反馈训练仪(CTD-SYNECTICS公司生产,通过可视动画形式和可听的声音高低信号形式将直肠肛门动力情况反映出来,通过指导者的语言讲解,配合正确的动画曲线和声音信号的指导训练,纠正异常的直肠肛门动力。)对13例不同年龄段的失禁患者进行括约肌主动收缩和放松的生物反馈训练。其中儿童7例,成人6例。每次外括约肌持续收缩的时间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一般为5~10s,放松10s,完成6~8次上述收缩和放松动作后休息10min。儿童每次持续1~1.5h,成人1.5~2h,平均训练6次。记录首末次训练外括约肌收缩电位平均值的变化;直肠测压获得的距离肛门缘3,2,1cm层面8个方向外括约肌收缩压力的增加值。结果:全部参与实验的正常儿童27例、肛门失禁患儿12例和接受生物反馈训练的失禁患者13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接受生物反馈训练的肛门失禁患者中10例末次训练外括约肌收缩电位的平均值显著大于首次训练(P<0.05),治疗有效率为76.92%(10/13)。②肛门失禁患者生物反馈训练前肛门外观呈开口状态,黏膜轻度外翻;10例经生物反馈训练治疗有效者肛门外观呈关闭状态,黏膜外翻消失。③正常儿童肛门外括约肌收缩状态下,距离肛门缘3,2,1cm层面,各方向括约肌收缩压力增加值分别为,后(6.133±7.263),(9.358±6.652),(9.412±6.628)kPa;右后:(2.611±2.609),(7.131±5.583),(7.116±6.355)kPa;右:(4.000±5.430),(8.810±6.271),(9.343±6.267)kPa;右
肖元宏刘贵麟刘洲禄彭少林王政陈迪祥苏刚王燕
关键词:肛门治疗学大便失禁动力学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