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肖树芳

作品数:3 被引量:7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经济管理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篇天文地球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气候
  • 1篇元朝
  • 1篇植被
  • 1篇植被演化
  • 1篇人均GDP
  • 1篇气候变化
  • 1篇孢粉
  • 1篇孢粉分析
  • 1篇温室气体
  • 1篇历史气候
  • 1篇蒙元
  • 1篇蒙元时期
  • 1篇经济水平
  • 1篇湖相
  • 1篇湖相沉积
  • 1篇古环境
  • 1篇古环境重建
  • 1篇干湿变化

机构

  • 2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3篇肖树芳
  • 2篇王梦麦
  • 2篇葛全胜
  • 2篇戴君虎
  • 1篇崔海亭

传媒

  • 1篇地理学报
  • 1篇第四纪研究

年份

  • 1篇2010
  • 2篇2009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蒙元时期陕甘宁交界地区干湿变化特征被引量:6
2009年
从官修正史、方志和历朝纪事本末、区域气象灾害年鉴等历史文献资料中提取关于陕甘宁交界地区(元前期陕西四川行省的西北部以及元后期的陕西行省和甘肃行省的交界地区,主要包括宁夏府路、河州路、巩昌路、奉元路和延安路之间的部分)的水涝、干旱等气候信息共240余条,利用湿润指数法、旱涝灾害定级法对其干湿变化特点进行研究。研究发现1208-1369年期间,陕甘宁交界地区气候总体以干旱为主。旱涝灾害发生频率的比例为85/38。按照旱涝变化类型可将研究区旱涝变化过程分为三个时段,1208-1240年是以干旱为主要特征,局部时段偶发水涝灾害的时期;1240-1320年,基本持续干旱,而且极端干旱事件频发;1320-1369年,旱灾略有好转,但是旱涝交并发生。蒙元时期陕甘宁交界地区的干湿变化具有明显的转折性和周期性。转折主要发生在1230年和1325年前后,以此两点为界,前后气候变化类型有比较明显的差异。蒙元时期的干湿变化具有10年和23年的准周期,均与太阳活动周期吻合,说明蒙元时期区域干湿变化受太阳活动影响较大。
戴君虎葛全胜肖树芳王梦麦吴文祥崔海亭
关键词:干湿变化历史气候元朝
近2000年以来六盘山地区气候变化与植被演化研究
古环境及古气候重建是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湖泊沉积,尤其是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封闭湖泊,是气候环境变迁的忠实记录者,存储有丰富的气候信息,本文通过研究干海子、大海子两湖泊沉积剖面的保存的气候信息,重建六盘山地区过...
肖树芳
关键词:湖相沉积孢粉分析气候变化植被演化古环境重建
基于经济水平和温室气体排放过程的国家型划分被引量:1
2010年
文章根据国际通用数据库中关于社会经济指标和温室气体排放等方面权威数据,同时分析世界各主要经济集团、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温室气体排放水平和过程。采用近40年来各国家和地区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和人均温室气体排放两个指标,将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划分成6种不同的国家型:低人均碳排放贫困国家(ⅠA)、低人均碳排放相对富裕国家(ⅡA)、低人均碳排放富裕国家(ⅢA)、高人均碳排放相对富裕国家(ⅡB)、高人均碳排放富裕国家(ⅢB)和高人均碳排放贫困国家(ⅠB)。研究时段上,ⅠB类国家极少出现,前5类分别对应于世界最贫困地区、主要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较快的经济转型国家、富裕岛屿地区以及北美和欧洲富裕国家。数据分析表明,各国与地区的经济发展与温室气体排放之间有密切联系,各国家型的经济发展和温室气体排放的组合关系长期比较稳定。1970~2005年间,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有明显提高,而人均温室气体排放变化不太明显,即人均温室气体排放较高国家,排放水平长期居高不下,人均低排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增加不明显;国家型的主要变化过程是ⅠA转向ⅡA和ⅡB转向ⅢB,分别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和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了解这一变化过程,对认识各国经济发展与温室气体排放的关系及其历史过程,对理解各方的减排目标和策略,对我国在以后气候外交谈判的立场选择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启发作用。
戴君虎葛全胜肖树芳王梦麦
关键词:温室气体人均GDP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