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圣标

作品数:144 被引量:3,019H指数:3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13篇期刊文章
  • 23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24篇天文地球
  • 10篇石油与天然气...
  • 5篇动力工程及工...
  • 3篇经济管理
  • 1篇电气工程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55篇盆地
  • 49篇热流
  • 24篇地热流
  • 24篇大地热流
  • 21篇地温梯度
  • 21篇岩石
  • 19篇热演化
  • 15篇地温场
  • 13篇四川盆地
  • 12篇岩石圈
  • 12篇热历史
  • 12篇热史
  • 11篇地温场特征
  • 11篇热结构
  • 10篇源岩
  • 10篇烃源
  • 10篇烃源岩
  • 10篇热导率
  • 9篇油气
  • 9篇珠江口盆地

机构

  • 122篇中国科学院
  • 19篇中国科学院大...
  • 17篇中国科学院地...
  • 13篇中国科学院研...
  • 12篇长江大学
  • 12篇中国石油化工...
  • 9篇中国石油天然...
  • 7篇西安交通大学
  • 7篇中国地质科学...
  • 7篇中国石油大学...
  • 7篇中国石油化工...
  • 4篇成都理工大学
  • 4篇中国石油化工...
  • 4篇中国海洋石油...
  • 4篇北京市地质勘...
  • 4篇中国石油大学...
  • 3篇中国地质调查...
  • 3篇北京市地热研...
  • 3篇中国石油化工...
  • 2篇北京大学

作者

  • 139篇胡圣标
  • 38篇汪集旸
  • 32篇饶松
  • 24篇朱传庆
  • 19篇唐晓音
  • 19篇袁玉松
  • 15篇何丽娟
  • 14篇徐明
  • 12篇庞忠和
  • 10篇单竞男
  • 9篇田云涛
  • 7篇杨树春
  • 7篇熊亮萍
  • 7篇郭彤楼
  • 6篇李卫卫
  • 5篇邱楠生
  • 5篇卢庆治
  • 5篇黄少鹏
  • 5篇孔彦龙
  • 5篇王社教

传媒

  • 36篇地球物理学报
  • 14篇地质科学
  • 7篇科学通报
  • 7篇地球物理学进...
  • 6篇地学前缘
  • 4篇科技导报
  • 3篇石油学报
  • 3篇岩石学报
  • 2篇地质学报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石油勘探与开...
  • 2篇自然科学进展
  • 2篇中国科学(D...
  • 2篇中国海上油气...
  • 2篇地球科学
  • 1篇地球学报
  • 1篇地震地质
  • 1篇天然气工业
  • 1篇现代地质
  • 1篇中国地质

年份

  • 3篇2023
  • 6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20
  • 4篇2019
  • 6篇2018
  • 7篇2017
  • 4篇2016
  • 6篇2015
  • 6篇2014
  • 12篇2013
  • 4篇2012
  • 8篇2011
  • 7篇2010
  • 5篇2009
  • 2篇2008
  • 3篇2007
  • 6篇2006
  • 4篇2005
  • 3篇2004
14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北京平原区西北部大地热流与深部地温分布特征被引量:18
2018年
北京平原区蕴藏着丰富的中-低温水热型地热资源,其西北部分布着小汤山地热田和京西北地热田,两大地热田以南口—孙河断裂带为界.地热田及其外围地区基础的地热地质研究工作较少.为给地热学研究和地热资源精细勘探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基于前人23眼钻孔的温度测量数据以及近期完成的548件热导率和100件放射性生热率实测数据,研究了区域大地热流和0~4km深部地温特征.结果表明:(1)研究区现今地温梯度为11.31~94.89℃·km^(-1),平均值为31.79℃·km^(-1);岩石热导率为0.895~5.111 W·(m·K)^(-1),放射性生热率为0.257~2.305μW·m^(-3),大地热流为48.1~99.1mW·m^(-2),平均值为68.3mW·m^(-2),热流的分布受基底形态和断裂构造控制.研究区东部南口—孙河断裂带两侧小汤山和郑各庄地区为高热流异常区,中部马池口地区也存在局部高热流异常区.(2)在南口—孙河断裂带的不同位置,不同深度地层温度差异明显,体现出区域现今地温场不只受控于该活动断裂,更是多期次构造事件复合叠加的结果.(3)南口—孙河断裂带南侧存在两处有意义的较高地温异常区,分别为郑各庄异常区和马池口异常区,其中马池口异常区是未来地热开发利用有一定潜力的地区.
雷晓东胡圣标李娟姜光政杨全合李巧灵
关键词:热流地温梯度生热率
南海北部陆缘珠江口盆地岩石圈热结构被引量:10
2018年
沉积盆地岩石圈热结构特征是岩石圈构造-热演化过程的综合反映和盆地热史恢复的约束条件,对盆地动力学研究和油气资源评价具有重要意义.由于海洋勘探难度大、勘探程度低,相对于大陆地区,边缘海盆地比较缺乏岩石圈热结构方面的研究.本文在收集整理珠江口盆地及邻区大地热流数据的基础上,补充收录了自2003年以来发表的新数据,绘制了研究区最新版的大地热流等值线图;基于中美合作双船地震剖面揭示的深部地壳结构计算了研究区的壳-幔热流、深部温度以及"热"岩石圈厚度.研究表明,珠江口盆地地壳热流介于18.7~28.6mW·m^(-2),地幔热流介于36.9~91.4mW·m^(-2),壳幔热流比值0.23~0.75;由陆架、陆坡至中央海盆,在地壳热流逐渐减小的情况下地表热流逐渐递增,说明地表热流分布主要受深部热作用控制;盆地"热"岩石圈厚度介于34.0~87.2km,平均65.5km,反映出显著拉张减薄的特征.
唐晓音黄少鹏张功成杨树春胡圣标
关键词:珠江口盆地
中国陆区干热岩勘探靶区优选:来自国内外干热岩系统成因机制的启示被引量:1
2023年
干热岩是指地下高温但由于低孔隙度和渗透率而缺少流体的岩石(体),储存于干热岩中的热量需要通过人工压裂形成增强地热系统(EGS)才能得以开采,赋存于干热岩中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可以开采的地热能被称为干热岩型地热资源,它是人类未来的重要替代新能源之一.干热岩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经过近50年的不断发展,干热岩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都有了长足发展,美国、日本、法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相继投入巨资进行干热岩勘查、评价和开发实验,并且初步形成了商业开发的成功范例.实践表明,干热岩地热资源是深层地热能的一部分,往往与高温水热系统共热源且存在共生关系,但其地质条件复杂,开采难度较大,应倡导“深层地热能”和“广义EGS”概念,即按照EGS技术着眼深层水热型和干热岩型地热能整体开发.为了克服诱发地震等环境安全问题,干热岩压裂造储技术研发方向正在从“刚性造储”向“柔性造储”发展.近几年来,我国分别在青海、西藏、四川、福建、广东、湖南、黑龙江、海南等高热流区域进行了干热岩地质勘查,并在青海共和、山东利津、广东惠州、四川康定、冀东马头营和琼北等地相继开展了干热岩初步钻探,但仅在青海共和的干热岩勘探与开发实验中取得突破.综合考虑全球高温地热带分布和中国陆区板块构造背景、现今大地热流分布格局、岩石圈热结构、Moho面深度及壳内热源、新生代火山活动、温泉分布、深大断裂分布与活动性,以及现有干热岩勘查结果,认为当前中国陆区最具前景的干热岩勘探靶区为东北新生代火山活动区、海南岛及雷州半岛和滇藏川地区——青藏高原东构造结.此外,高热背景条件下的中厚层碳酸盐岩应作为深层地热能开采的重点目标储层.
饶松黄顺德胡圣标高腾
关键词:干热岩地热能中国陆区
莺歌海盆地现今地温场特征
<正>莺歌海盆地处于欧亚板块东南缘与印度-澳大利亚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汇处,构造活动频繁,具有多期热演化特征,盆地长期继承性沉降,沉积层温度持续升高。盆地受断层和底辟构造的影响和控制,存在明显的局部热异常,是一个典型的高温...
唐晓音饶松单竞男胡圣标
文献传递
渤海海域盆地热历史及油气资源潜力被引量:29
2000年
利用大地热流测量,磷灰石裂变径迹及镜质体反射率数据对浸海海域盆地进行了盆地热中恢复,结果表明,盆地现今热流值为50-75mW/m^2,背景热流值为63.6mW/m^2,而早第三纪沙河街组和东营组沉积时期(50-25Ma)古热流值达65-90mW/m^2,构造沉降史分析显示,盆地经历了早期(50-25Ma)裂谷阶段和后期(25Ma至今)热沉降阶段,其中裂谷阶段包含了两个理解谷亚旋回,热沉降阶段叠加了12Ma以来由地幔拆沉及岩石圈冷却诱发的快速均衡沉降,渤海海域盆地较低的现今大地热流值和较高的古热流值,以及典型的裂谷型构造沉降样式等支持了渤海海域盆地为板内裂谷盆地的大地构造属性,地层有机质热演化和烃源层生烃状态时空分布研究结果表明,渤海海域盆地存在形成大气田的地热条件。
胡圣标罗毓晖
关键词:热历史油气资源潜力构造-热演化有机质热演化
中国地热研究的进展与展望(1995~2014)被引量:18
2014年
地热是主要地球物理场之一,地热能是地球的本土能源。李四光在20世纪60年代开创了我国地热科学。到90年代,学科体系基本建立。在过去20年里,我国地热研究得到了进一步深化和拓展。本文从大地热流、岩石圈热结构、地热系统、油气盆地地热、矿山地热、天然气水合物以及气候变化等方面回顾地热研究代表性的创新进展,并对深层地热、海洋地热、环境地热等研究方向作了展望。本文认为,过去20年我国地热研究成果丰硕,国际影响力得到提高,未来发展势头强劲。在经历了由浅入深,从今到古的成长之后,地热研究还将不断拓展领域,为我国地球科学,特别是能源与环境安全做出更大贡献。
庞忠和黄少鹏胡圣标赵平何丽娟
关键词:地热研究
琼东南盆地构造沉降史及其主控因素被引量:66
2008年
以28口钻井、3条主干地震剖面最新解释成果资料为依据的构造沉降史恢复结果表明:琼东南盆地新生代存在三期快速沉降过程和一期缓慢沉降过程:第一期为始新世,第二期为渐新世—早中新世,第三期存在时空差异:在盆地西部乐东凹陷为晚中新世以来,在盆地中东部陵水凹陷和松南-宝岛凹陷为上新世以来;缓慢沉降过程亦存在时空差异,盆地西部中中新世沉降缓慢,盆地中东部中—晚中新世沉降缓慢.第一期快速沉降过程受东亚陆缘扩张和红河断裂左旋走滑共同影响,第二期快速沉降受南海海底扩张和红河断裂左旋走滑联合作用,第三期快速沉降主要受红河断裂右旋走滑控制,缓慢沉降过程与南海海底扩张停止以及红河断裂构造活动处于宁静阶段相耦合.
袁玉松杨树春胡圣标何丽娟
关键词:南海北部琼东南盆地构造沉降主控因素红河断裂
中国南方现今地热特征被引量:141
2006年
根据中国南方地温梯度和大地热流的数据各418个,编制了中国南方地温梯度图和中国南方大地热流图。研究了中国南方现今地温梯度分布特征和大地热流分布特征,结果显示,中国南方地温梯度介于7.82—162.5℃/km。平均24.1℃/km;大地热流变化于22.220mW/m^2之间,平均值为64.2mW/m^2.东南沿海和滇西南地区为高地温梯度分布区,扬子地块为中-低温地温梯度区,地温梯度不仅与区域热构造背景有关,还显著地受地下水热活动、断裂以及地层热导率影响.中国南方大地热流东部、西南部高,中部低,且异常高值点主要沿板块边界缝合带、深大断裂活动带分布.大地热流与区域构造运动、最后一次热事件发生的时间、岩石圈拉张程度、地壳厚度、壳内高导层埋深等因素具有明显的相关性.
袁玉松马永生胡圣标郭彤楼付孝悦
关键词:地温梯度大地热流构造热事件
南海珠江口盆地钻井BHT温度校正及现今地温场特征
珠江口盆地是中国南海北部最大的中新生代沉积盆地,由于其良好的油气资源前景而备受关注,2006年,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荔湾3-1深水扇气田的重大发现拉开了中国深水油气勘探的序幕。盆地的现今地温场特征与盆地所处的大地构造位置有...
唐晓音胡圣标姜光政高堋李春荣王裔
关键词:温度校正地温梯度大地热流
文献传递
浙江省最新大地热流数据报道被引量:1
1994年
为配合浙江省石油天然气的勘探与资源评价及温州—黄山地学断面地热研究工作,于1992年在浙江境内开展了系统的钻孔地温测量和岩石热导率样品的采集以及室内测试工作,在此基础上获得了29个可靠的实测大地热流数据,从而对宁波、金衢等含油气盆地的热流特征及浙江境内区域热背景取得了比较清晰的认识.欧阳铤等曾报道过浙江省境内的5个热流数据,本文着重报道新近获得的这批热流数据.
阮万才钟朝旸蒋维三刘梦才金国灿胡圣标邱楠生熊亮萍汪集杨
关键词:岩石热导率大地热流
共1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