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文穗

作品数:36 被引量:270H指数:11
供职机构: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结合项目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流行病
  • 11篇流行病学
  • 10篇传染
  • 10篇传染病
  • 6篇发病
  • 5篇流行病学特征
  • 5篇流行病学特征...
  • 5篇儿童
  • 4篇染病
  • 4篇网络直报
  • 4篇病毒
  • 4篇病例
  • 3篇毒性肝炎
  • 3篇性感
  • 3篇疫苗
  • 3篇疟疾
  • 3篇流感
  • 3篇流行性
  • 3篇流行性感冒
  • 3篇流行性感冒疫...

机构

  • 34篇广州市疾病预...
  • 2篇广东省疾病预...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茂名市疾病预...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34篇胡文穗
  • 19篇董智强
  • 9篇王鸣
  • 9篇刘维斯
  • 8篇李美霞
  • 8篇刘于飞
  • 8篇刘伟
  • 7篇刘远
  • 6篇傅传喜
  • 6篇康燕
  • 6篇杨智聪
  • 6篇侯建荣
  • 5篇刘翔翊
  • 4篇陈纯
  • 4篇刘小宁
  • 4篇李泽荣
  • 4篇秦鹏哲
  • 4篇许建雄
  • 4篇周琴
  • 4篇蔡衍珊

传媒

  • 9篇热带医学杂志
  • 5篇医学动物防制
  • 3篇中国公共卫生
  • 3篇中华疾病控制...
  • 2篇公共卫生与预...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疾病监测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实用预防医学
  • 1篇微生物学免疫...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中国热带医学
  • 1篇华南预防医学
  • 1篇中国感染控制...
  • 1篇寄生虫病与感...
  • 1篇中国病原生物...
  • 1篇中国病毒病杂...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4
  • 2篇2003
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10—2012年度季节性流行性感冒疫苗对6~59月龄儿童保护效果的病例对照研究被引量:11
2014年
目的评价2010—2012年度季节性流行性感冒疫苗(流感疫苗)对儿童的上市后保护效果。方法选择2010—2012年度6-59月龄的实验室诊断流感病例为病例组,在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系统中随机选择健康儿童为对照组,进行1∶2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计算保护效果。结果研究中共纳入1 255组研究对象。2010—2011和2011—2012年度,流感疫苗对6-59月龄儿童完全免疫的保护效果分别为73.2%(95%可信限(CI):52.2-85.0)和52.9%(95%CI:42.1-61.7),对6-35月龄儿童的保护效果优于36-59月龄儿童,完全免疫的保护效果优于部分免疫。流感疫苗的保护效果从1-3月的68.9%(95%CI:57.5-77.2)衰减至4-6月的48.4%(95%CI,33.8-59.7)。结论流感疫苗对6-59月龄儿童具有一定的保护效果,儿童接种疫苗后可以减少52.9%-73.2%的流感病例,建议儿童每年及时进行全程免疫。
傅传喜贺晴许建雄杨琼英张春焕胡文穗董智强王鸣
关键词:流行性感冒疫苗病例对照研究儿童
气温对广州市儿童手足口病发病影响的研究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探讨气温对广州市儿童手足口病发病的影响,为制订科学、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广州市2013-2017年0~14岁儿童手足口病发病资料及同期气象资料,采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istributed lag non-linear model, DLNM)分析气温对儿童手足口病发病的影响。结果控制湿度、风速、降雨量等混杂因素的影响后,气温对手足口病发病的影响呈非线性,且存在明显的滞后效应,中高温对手足口病发病的影响出现的更早且持续时间更长;当气温为13.2℃时,累积发病风险最低(RR=0.66, 95%CI:0.64~0.98),当气温为26.2℃时,累积发病风险最高(RR=5.38, 95%CI:5.16~5.62);气温对手足口病的影响无明显性别差异,但0~1岁和7~14岁儿童手足口病发病对气温更敏感。结论气温对广州市儿童手足口病发病有一定的影响,26.2℃时发病风险最高,0~1岁和7~14岁儿童是发病敏感人群。
刘伟董智强胡文穗康燕韩志刚侯建荣
关键词:手足口病气温
2020年COVID-19疫情期间广州市法定报告传染病2015-2019年的变化情况
2023年
目的 了解2020年中国COVID-19疫情期间广州市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变化情况。方法 数据来源于全国法定传染病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COVID-19疫情不同突发公共卫生应急响应阶段广州市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率与2015―2019年同期平均水平进行比较,统计分析采用R 3.5.0软件。结果 2020年四个不同阶段广州市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率分别为272.38/10万、51.16/10万、130.34/10万和664.25/10万,分别较2015―2019年同期平均水平上升187.76%、下降30.37%、下降57.64%和下降41.85%,尤其以丙类传染病变化最大。不同传播途径甲乙类传染病在一级响应启动后均明显下降,除自然疫源和虫媒传染病外,其余均在降为二级、三级响应后降幅缩小。从不同病种来看,以流行性感冒为代表的急性传染病均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启动后较往年同期平均水平下降,且在降为二级响应后降幅继续增加;AIDS/HIV、梅毒、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等慢性传染病则在一级响应后较往年同期平均水平下降,但在二、三级响应后降幅缩小。结论 COVID-19疫情期间,广州市各类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率下降,尤其是流行性感冒为代表的急性传染病,甚至在疫情后期也是如此。
周琴李海麟刘远胡文穗董智强刘伟侯建荣杨智聪
关键词:法定传染病发病率
2012年广州市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及影响因素调查被引量:18
2014年
目的分析广州市2012年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和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提高传染病报告质量和管理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广州市2012年度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调查方案》对抽查的医疗机构进行传染病报告质量调查分析。结果共调查264家医疗机构,查出传染病29种6 051例,漏报率为1.17%,迟报率为0.84%,报告卡完整率为95.65%,报告卡一致率为93.60%。不同类别传染病漏报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72,P<0.01),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的漏报率、迟报率、报告卡完整率和报告卡一致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综合质量与医院级别、预防保健科工作以及自查等因素有关。结论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质量较好,但仍存在一定问题,应采取综合性应对措施,进一步提高传染病报告质量。
董智强胡文穗刘翔翊康燕陈纯傅传喜
关键词:法定传染病网络直报影响因素
季节性流行性感冒疫苗对儿童新甲型H1N1流感保护效果的病例对照研究被引量:14
2014年
目的评价季节性流行性感冒疫苗(流感疫苗)对儿童新甲型H1N1流感保护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2-6月期间6-59月龄的实验室确诊流感病例为病例组,在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系统中随机选择健康儿童为对照组,进行1:1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计算保护效果。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250对研究对象。2013年2~6月流感疫苗对6—59月龄儿童的保护效果为57.7%(95%CI:46.6%-66.4%),对36~59月龄儿童的保护效果优于6—35月龄儿童.完全免疫的保护效果优于部分免疫。仅研究年度免疫与两个年度均免疫的儿童的保护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流感疫苗对儿童新甲型H1N1流感具有中等的保护效果,建议儿童每年及时进行全程免疫。
贺晴李兆田陆建云李魁彪许建雄胡文穗董智强张春焕王鸣张丹枫聂军傅传喜
关键词:流行性感冒疫苗病例对照研究
2010-2014年广州市气象因子与流感发病关联的时间序列研究被引量:23
2016年
目的研究气象因子与流行性感冒的相关性,为流感发病的预警预测提供依据。方法利用2010-2014年广州市全人群每日流感发病人数的数据和同期的气温、相对湿度和气压、风速等主要气象指标资料,运用相关分析和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分析的方法,分析气象因子与广州市流感发病的相关性。结果广州市2010-2014年共报告流感确诊病例27 171例,发病高峰集中在夏季;研究其日平均、最高和日最低气温中位数分为23.1℃、27.0℃、20.0℃,日温差中位数为7.1℃,日平均相对湿度中位数为79.0%,日平均日照时长中位数为4.2h,日平均气压中位数为1 005.3hPa,24h降雨量中位数为0mm,日降雨量最大值为3 270mm;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气温(日最高、日平均、日最低气温、温差)、日平均相对湿度、降雨量与流感发病呈正相关(r=0.095、0.094、0.088、0.073、0.159、0.099,均P〈0.01),日照时长、气压与流感发病数之间呈负相关(r=-0.061、-0.058,均P〈0.05)。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LNM)拟合结果显示当气温为6℃,滞后为30d,RR值最大为1.100(95%CI:1.052~1.149);当气压为1 024hPa,滞后为0d,RR值最大为1.090(95%CI:1.018~1.167);当降雨量为3 200mm,滞后为10d,RR值最大为1.092(95%CI:1.053~1.132)。结论低温、温差、相对湿度、气压、降雨量等气象因子与广州市流感发病相关,这些因素可以考虑纳入流感预警预测体系。
康燕李晓宁陆剑云胡文穗董智强李铁钢
关键词:气象因素流感预警
广东省广州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网络直报信息质量评价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 评价广东省广州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网络直报质量,总结经验,发现存在问题,分析影响因素,提出改进措施。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获取COVID-19报告卡,收集汇总广州市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应用漏报率、迟报率、报告卡填写不完整率、报告卡填写不准确率、报告卡与流行病学调查资料不一致率、重复报告率等评价指标体系,运用SPSS 16.0软件对广州市COVID-19的网络直报质量进行评价。结果 COVID-19漏报率为0,迟报率0.05%、报告卡填写不完整率1.62%、报告卡填写不准确率3.97%、报告卡与流行病学调查资料不一致率3.88%,报告卡重复报告率13.25%。结论 广州市COVID-19报告时效性良好,报告卡填写质量有待提高,在今后的工作中应针对薄弱环节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并继续完善系统,为及时研判COVID-19疫情发生发展趋势提供重要支撑。
胡文穗刘远刘伟杨智聪周琴
2006-2020年广州市儿童肺结核流行特征及变化趋势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分析广州市儿童肺结核流行特征及变化趋势,为制定科学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06—2020年广州市0~14岁儿童肺结核发病报告数据,分析疾病的三间分布,同时采用Joinpoint回归模型进行发病率趋势分析。结果共报告0~14岁儿童肺结核1397例,占全人口肺结核报告发病例数的0.66%,报告发病率由2006年的7.31/10万降至2020年的2.90/10万,总体呈下降趋势,年均下降3.90%(AAPC=-3.90,95%CI:-5.64~-2.13),男性年均下降速度(AAPC=-4.74,95%CI:-6.77~-2.66,P<0.01)较女性年均下降速度(AAPC=-2.86,95%CI:-4.78~-0.91,P<0.01)更快;城区儿童肺结核报告发病率年均下降4.14%(AAPC=-4.14,95%CI:-5.99~-2.24,P<0.01),农村儿童发病率无明显变化趋势(β=-0.02,t=1.00,P=0.34),但总体报告发生率略低于城区儿童;0~2岁组和10~14岁组儿童肺结核报告发生率相对较高,除10~14岁组儿童肺结核报告发病率无明显变化趋势外,其他年龄组儿童均呈下降趋势。结论广州市0~14岁儿童肺结核报告发生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农村儿童以及10~14岁组儿童下降趋势不明显,需重点加强此类儿童结核病防控工作。
董智强刘伟胡文穗侯建荣孙丽丽吴雪霁刘远
关键词:肺结核儿童
广州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7
2004年
目的 分析广州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流行特点 ,为有效制定SARS防制策略和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现场流行病学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相结合的方法 ,对广州市SARS疫情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 广州市共报告SARS病例 12 74例 ,经初步订正后为 10 6 2例 ,死亡 4 3例 ,病死率 4 0 5 % ;有明显接触史或传染性的病例与无明显接触史或传染性的病例比较 ,IgG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可溯源病例比例和IgG阳性率随疫情变化逐月下降 ,但在 3月中旬以前均在 5 0 %以上 ;病人接触者和动物接触者的IgG抗体阳性率 (分别为 10 36 %和 37 5 0 % )明显高于疑似病例和健康对照人群 (分别为 1 95 %和 0 92 % )。结论 广州SARS病例病死率低于全球病死率 ;可能存在临床上症状轻微的不典型病例 ,部分密切接触者可能有隐性感染。可溯源病例的比例和血清抗体阳性率的变动 ,可用于SARS疫情流行态势监测和预测。血清学结果提示 ,引起人类发病的SARS冠状病毒与动物间的冠状病毒在生物学特性上可能并不相同。
王鸣杜琳周端华秦鹏哲罗雷高阳刘于飞徐慧芳刘维斯胡文穗邱季春刘小宁狄飚李泽荣郭荣同俞守义
关键词:传染病非典型性肺炎流行病学血清流行病学
广州市甲型H1N1流感病例密切接触者调查及医学观察结果分析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对广州市甲型H1N1流感病例密切接触者进行调查,并对隔离医学观察情况进行分析,为制定甲型H1N1流感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确诊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确定密切接触者名单并对其进行追踪调查,采取定点医院和定点宾馆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的方法对密切接触者进行隔离观察,出现症状者采集咽拭子用real-time RT-PCR方法检测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结果对223例密切接触者进行调查和观察,对其中23例出现症状者进行排查,及时发现3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其余220例均顺利解除隔离。在入境检疫时发现4例输入病例,其密切接触者104人,未发现甲型H1N1流感病例;在自行前往医院就诊时发现2例输入病例,其密切接触者共60人,发现了3例病例。密切接触者追踪调查与集中隔离时发现的3例病例,其密切接触者59人未发现甲型H1N1流感病例。结论对密切接触者进行调查和隔离医学观察是及时发现续发病例,防止疫情进一步传播和扩散的有效措施,病例不同发现方式影响密切接触者的转归。
李美霞陆剑云董智强陈纯康燕冯晶胡文穗刘于飞毛新武杨智聪王鸣
关键词:甲型H1N1流感密切接触者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