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苏会岚

作品数:23 被引量:24H指数:3
供职机构:成都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医药卫生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4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篇理学
  • 7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医药卫生
  • 3篇一般工业技术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16篇感器
  • 16篇传感
  • 16篇传感器
  • 14篇纳米
  • 12篇免疫传感器
  • 10篇电化学
  • 8篇纳米金
  • 7篇蛋白
  • 6篇电化学免疫传...
  • 6篇碳纳米管
  • 6篇纳米管
  • 6篇甲胎
  • 6篇甲胎蛋白
  • 4篇电流
  • 4篇电流型
  • 3篇牛血清白蛋白
  • 3篇化学传感器
  • 3篇功能化
  • 3篇功能化碳纳米...
  • 3篇高灵敏

机构

  • 13篇西南大学
  • 10篇成都医学院
  • 2篇内江师范学院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四川大学

作者

  • 23篇苏会岚
  • 12篇袁若
  • 8篇柴雅琴
  • 3篇张瑞林
  • 2篇朱宇萍
  • 2篇周杰
  • 2篇李德长
  • 2篇刘鑫
  • 1篇宋中举
  • 1篇汤科
  • 1篇刘中原
  • 1篇洪成林
  • 1篇阮佳
  • 1篇杨霞
  • 1篇卓颖
  • 1篇钱孝清
  • 1篇糜漫天
  • 1篇张薇薇
  • 1篇毛俐
  • 1篇覃松

传媒

  • 3篇分析测试学报
  • 3篇化学传感器
  • 2篇第十届全国化...
  • 1篇分析化学
  • 1篇卫生职业教育
  • 1篇重庆医学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内江师范学院...
  • 1篇中国测试
  • 1篇第十二届全国...
  • 1篇《分析测试学...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0
  • 3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3
  • 5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09
  • 2篇2008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壳聚糖-普鲁士蓝-石墨烯(CS-PB-GR)复合物用于高灵敏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研究
2016年
合成了CS-PB-GR复合物,并将其修饰在玻碳电极表面,通过共价作用结合Pt/Au纳米合金,进一步固载甲胎蛋白(AFP抗体),采用HRP进行封闭,构建高灵敏电化学免疫传感器。采用示差脉冲伏安法(DPV)和循环伏安法(CV)对电极修饰过程及响应性能进行研究。在最佳实验条件下,电流响应值与AFP浓度在0.1~200 ng/m L的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03 ng/m L,具有重现性、稳定性好的特点,可实现对免疫分子的高灵敏检测。
苏会岚张瑞林
关键词:石墨烯普鲁士蓝电化学免疫传感器
蔬菜中食源性病毒富集方法研究被引量:2
2020年
蔬菜被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污染后出现食物中毒的风险高,准确地检测蔬菜中两种食源性病毒对保障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分离、富集蔬菜中病毒粒子能够提高检测的准确度和灵敏度。该文采用甘氨酸缓冲液洗脱-PEG 6000沉淀富集蔬菜中的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对影响分离、富集效果的主要因素(甘氨酸缓冲液pH,PEG 6000的浓度和沉淀时间)进行优化,最后采用RT-qPCR检测病毒。结果表明:采用pH5.0的甘氨酸缓冲液洗脱,15%PEG 6000沉淀洗脱液中的病毒粒子2 h,样品中病毒回收率最大,诺如病毒回收率为13.35%~20.30%,轮状病毒回收率为18.08%~20.00%。该研究可为蔬菜中病毒的准确检测提供方法学参考。
阮佳阮佳张薇薇刘鑫
关键词:诺如病毒轮状病毒莴苣
信号增强型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用于NT-proBNP高灵敏检测的研究
2016年
目的、构建用于人N末端前钠尿肽(NT-proBNP)高灵敏检测的电化学传感器。方法采用自组装方法将牛血清清蛋白-碳纳米管复合物(BSA-MWNTs)田栽在洁净的玻碳龟板表面,结合共价交联固定化技术和亲和素-生物素信号放大技术,制得NT-proBNP高灵敏免疫传感器,优化实验条件,采用电化学方法对电极的响应特性进行研究。结果在最优实验条件下,该传感器对NT-proBNP响应的线性范围为1-30ng/mL和30-150ng/mL,检出限为0.03ng/mL。结论该方法可实现对NT-proBNP的超灵敏检测。
苏会岚
关键词:电化学免疫传感器NT-PROBNP碳纳米管
自组装夹心式功能化碳纳米管复合材料构建电流型甲胎蛋白免疫传感器的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在玻碳电极表面自组装一种夹心式的功能化碳纳米管复合膜,即首先在玻碳电极表面滴涂一层Na-fion分散的多壁碳纳米管,通过离子交换作用吸附硫堇分子后,利用硫堇分子与金纳米颗粒之间的共价键合作用组装一层金纳米颗粒功能化的多壁碳纳米管,双重增大电极比表面积,提高抗体固载量的同时可进一步提高电子传递速率,以此为甲胎蛋白抗体的固定化基质,制得电流型甲胎蛋白免疫传感器。实验结果表明,用此夹心式自组装膜固载抗体蛋白分子制得的电流型甲胎蛋白免疫传感器具有高的灵敏度和良好的选择性,检出限(S/N=3)为0.12 ng·mL-1。
苏会岚袁若柴雅琴
关键词:免疫传感器碳纳米管甲胎蛋白
电化学适体传感器用于小分子检测研究
本研究利用巯基自组装技术制备了电化学适体传感器,用于小分子腺苷的检测。利用循环伏安和交流阻抗技术对电极修饰过程的电化学特性进行了考察,并对该适体传感器的性能进行了详细的研究。该传感器对腺苷检测的线性范围为5.0×10-1...
刘中原袁若柴雅琴卓颖洪成林杨霞苏会岚钱孝清
关键词:电化学分析化学传感器
文献传递
Pt@GR复合物用于构建高灵敏电化学甲胎蛋白传感器的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 构建基于铂与石墨烯纳米复合物(Pt@GR)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方法 在洁净的玻碳电极表面滴涂一层壳聚糖与Pt@GR的复合物,通过共价作用将纳米金固定在电极表面,进一步固载甲胎蛋白抗体制得甲胎蛋白免疫传感器,采用循环伏安法(cyclic voltammetry,CV)、示差脉冲伏安法(differential pulse voltammetry,DPV)对实验条件进行优化,对该传感器的响应特性进行研究。同时制备基于普鲁士蓝和石墨烯的免疫传感器以对照研究不同传感器的性能特点。结果 免疫反应最佳时间为24 min,测试底液最佳p H为6.5。在最优的实验条件下,连续扫描100圈,其电流响应下降5.1%。平行测定5支电极的RSD为8.1%,加标回收率为96.40%-102.49%。在测试底液中加入过氧化氢,其线性范围为0.1-100.0 ng/m L,检测限为0.026 ng/m L。结论 基于Pt@GR复合物修饰的电化学传感器具有灵敏度高和稳定性好的特点,可用于甲胎蛋白的高灵敏检测。
李德长苏会岚糜漫天张瑞林
关键词:纳米铂复合纳米材料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甲胎蛋白
电化学分析法应用于黄曲霉毒素检测的进展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黄曲霉毒素是一类化学结构相似的化合物,是黄曲霉和寄生曲霉的次级代谢产物,具有剧毒性和严重的致癌性、致畸性和致突变性。摄入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农作物和食品会对人类和动物的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快速准确的检测黄曲霉毒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近年来电化学分析方法用于黄曲霉毒素的研究表明,构建电化学传感器检测黄曲霉的方法相比于传统的黄曲霉毒素检测方法,具有检测时间短、操作简便、成本低、便于微型化等诸多优势,有望在快速、在线、高灵敏准确检测食品中的黄曲霉毒素方法上获得突破。
杨谦苏会岚罗欢王琴岑耀颖
关键词:黄曲霉毒素电化学免疫传感器
化学学科研究生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基于化学学科的特点,从研究生的招生、培养及创新性评价几方面,探索了化学学科研究生的协调创新培养新模式,对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至关重要的战略地位.
苏会岚袁若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化学专业创新性人才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制备方法及其用于猪链球菌的检测方法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用纳米金修饰玻碳电极,然后用缓冲溶液洗涤后晾干,将猪链球菌2型抗体1滴涂于所述玻碳电极表面,4℃过夜,再将所述玻碳电极在牛血清白蛋白溶液中浸泡即得电化学免疫传感器。本发明电化学免疫...
苏会岚袁若
文献传递
纳米金功能化碳纳米管用于电流型甲胎蛋白免疫传感器的研究
2009年
血清中AFP浓度对原发性肝癌的辅助诊断及预后判断有重要价值。目前,已经发展了多种分析方法用于AFP含量的测定,其中免疫传感器由于具有灵敏度高,操作简便,小型化等特点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研究先将Nation—MWNTs固定在玻碳电极表面,通过静电吸附和共价作用将Thi固定于电极上,再将合成的纳米金功能化的的碳纳米管(GN-MWNTs)自组装到电极表面以吸附AFP抗体,最后用牛血清白蛋白(BSA)封闭。
苏会岚袁若柴雅琴
关键词:免疫传感器碳纳米管功能化纳米金甲胎蛋白电流型牛血清白蛋白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