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董少琛

作品数:3 被引量:17H指数:3
供职机构:顺德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耐药
  • 2篇单胞菌
  • 2篇铜绿
  • 2篇铜绿假单胞
  • 2篇铜绿假单胞菌
  • 2篇相关耐药
  • 2篇耐药状况
  • 2篇抗生素
  • 2篇类抗生素
  • 2篇基因
  • 2篇假单胞菌
  • 1篇药敏
  • 1篇药敏分析
  • 1篇内酰胺
  • 1篇内酰胺类
  • 1篇内酰胺酶
  • 1篇内酰胺酶类
  • 1篇酰胺类
  • 1篇细菌
  • 1篇细菌培养

机构

  • 3篇顺德第一人民...

作者

  • 3篇董少琛
  • 2篇卢解红
  • 2篇唐跃华
  • 2篇梁玉全
  • 1篇韩佳音
  • 1篇郑红丽
  • 1篇何彩娟

传媒

  • 1篇海南医学
  • 1篇实用全科医学
  • 1篇国际检验医学...

年份

  • 2篇2006
  • 1篇2004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铜绿假单胞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状况及相关耐药基因检测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了解铜绿假单胞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状况,探讨其耐药机制。方法采用微量比浊法和纸片扩散法进行抗生素敏感试验,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耐药基因。结果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头孢替坦的耐药率均>95%,头孢他啶、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和头孢吡肟的耐药率分别为13.64%、10.23%,9.85%和9.09%。20株耐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铜绿假单胞菌中有9株检出VIM、IMP、TEM、DHA和oprD2基因缺失,其中有3株菌同时携带3-4种耐药基因。结论1、铜绿假单胞菌对青霉素类、头霉类和头孢Ⅰ、Ⅲ代等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具有很强的耐药性。对头孢他啶、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以及头孢吡肟的耐药率均低于15%。2、本院耐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铜绿假单胞菌株携带VIM、IMP、TEM、DHA耐药基因和有oprD2基因缺失。耐药表型相同的菌株可以携带不同的耐药基因,耐药表型不同的菌株可以携带相同的耐药基因。
唐跃华梁玉全董少琛卢解红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Β-内酰胺酶类耐药基因
铜绿假单胞菌对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耐药状况及相关耐药基因检测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了解铜绿假单胞菌对氨基糖甙类抗生素的耐药状况,探讨其耐药机制。方法采用微量稀释法和纸片扩散法进行抗生素敏感试验,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5种氨基糖甙类修饰酶耐药基因。结果临床分离的264株铜绿假单胞菌对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和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分别为8.6%、7.5%和2.9%。被检耐药基因的20株铜绿假单胞菌中有6株检出氨基糖甙类修饰酶耐药基因,分别是aac(3)-Ⅱ(2/20)、aac(6′)-Ⅰ、(1/20)、ant(3")-Ⅰ(1/20)和ant(2")-Ⅱ(2/20)。结论该院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氨基糖甙类抗生素的敏感性高,此类抗生素仍是临床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优先选择。产生氨基糖甙类修饰酶是该院临床感染铜绿假单胞菌对氨基糖甙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之一。
唐跃华梁玉全董少琛卢解红
关键词:氨基糖甙类基因
2003年临床标本细菌培养结果与药敏分析被引量:9
2004年
目的 对分离出的 15 0 4株病原菌的分布与耐药性进行调查 ,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 对临床送检标本中分离出的 15 0 4株病原菌分类、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5 0 4株病原菌G+ 菌占 2 6.1%、G- 菌占 49.7%、真菌 2 4.2 %。白色念珠菌、大肠埃希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氏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要细菌 ,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泌尿道、皮肤软组织为多。常见G+ 、G- 菌的耐药性有上升趋势 ,且具有多重耐药性。结论 在治疗感染性疾病时应进行病原学检查 ,依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 ,以减少耐药菌株产生。
韩佳音何彩娟董少琛郑红丽
关键词:临床标本细菌培养耐药性药敏分析菌株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