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蒋拥军

作品数:37 被引量:165H指数:7
供职机构:深圳平乐骨伤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32篇医药卫生
  • 3篇文化科学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22篇关节
  • 16篇康复
  • 12篇术后
  • 9篇膝关节
  • 8篇僵硬
  • 8篇关节僵硬
  • 8篇创伤
  • 7篇肘关节
  • 7篇康复治疗
  • 6篇韧带
  • 6篇前交叉韧带
  • 6篇重建术
  • 6篇交叉韧带
  • 6篇创伤后
  • 5篇重建术后
  • 5篇肘关节僵硬
  • 5篇疗效
  • 4篇韧带重建
  • 4篇手法
  • 4篇前交叉韧带重...

机构

  • 36篇深圳平乐骨伤...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作者

  • 37篇蒋拥军
  • 27篇李克军
  • 12篇陈佳旭
  • 11篇王雪冰
  • 6篇胡敏杰
  • 6篇袁海花
  • 5篇董易环
  • 4篇陈颖
  • 3篇鲁常武
  • 3篇岳小瑞
  • 3篇郭建峰
  • 1篇谢勇军
  • 1篇陈汴生
  • 1篇黄丹
  • 1篇章雪荣
  • 1篇黄铁兵
  • 1篇路敏

传媒

  • 7篇按摩与康复医...
  • 6篇中医正骨
  • 4篇中国中医骨伤...
  • 2篇中国伤残医学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针灸临床杂志
  • 1篇中国康复
  • 1篇湖南中医杂志
  • 1篇上海针灸杂志
  • 1篇中国康复医学...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中外医学研究
  • 1篇风湿病与关节...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20
  • 4篇2019
  • 5篇2017
  • 8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3
  • 5篇2012
  • 2篇2011
  • 5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创伤后关节僵硬的形成及针灸干预机制被引量:2
2019年
针灸作为创伤后关节僵硬的一种常用治疗方法,在临床康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创伤后关节僵硬的形成原因、机制等方面着手,探讨针灸干预创伤后关节僵硬的作用机制,推动其临床运用及研究,对创伤后关节僵硬的预防、康复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邵开超蒋拥军李克军吴艳华
关键词:关节僵硬创伤针灸
DMS联合平乐推按法治疗慢性下腰痛的效果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观察深层肌肉刺激疗法(DMS)联合平乐推按法治疗慢性下腰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12月份平乐骨伤科医院康复科收治的门诊及住院治疗的慢性下腰痛(chronic low back pain,CLBP)60例,随机分为三组,分别为A组(DMS组)、B组(手法治疗组)和C组(DMS结合手法组),每组20例。A组给予DMS治疗;B组采用平乐郭氏推按法治疗;C组予DMS治疗和平乐郭氏推按法治疗。治疗均20 min/次,1次/d,每周5次,共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采用日本骨科学会腰痛评分(JOA)评价临床效果;运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定患者功能的改善程度。结果:三组治疗前JOA评分、OD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三组JOA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增加,且组间比较B组优于A组,C组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ODI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组间比较B组优于A组,C组疗效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组疗效优于A组,C组疗效优于B组,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MS联合平乐推按法治疗能有效缓解慢性下腰痛患者疼痛症状,改善其腰背部功能。
陈佳旭陈佳惟蒋拥军
关键词:慢性下腰痛平乐推按法
静态平衡训练系统对踝关节损伤术后本体感觉的影响
2013年
目的:探讨静态平衡训练系统对踝关节损伤术后本体感觉的影响。方法:将6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步伐移动训练、平衡板训练、弹力带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静态平衡训练系统中的平衡、本体感觉、滑雪运动模式训练,在训练前后均采用平衡功能评定系统进行平衡功能测定。结果:两组患者训练后在闭眼状态下的覆盖90%椭圆区域面积、LFS指数均小于训练前(P<0.05),而观察组均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静态平衡训练系统中的训练模式对踝关节损伤术后本体感觉的传出能力有明显的提高作用。
陈汴生蒋拥军李克军胡敏杰陈佳旭
关键词:踝关节损伤术后本体感觉
三维步态分析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中的应用观察
目的:观察三维步态分析系统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中的指导作用。方法:选择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38例,经3个月综合康复治疗后进行以无线位置传感器采集步态数据的GaitWatch三维步态分析系统评定,(选择步...
蒋拥军李克军胡敏杰刘刚何梦凡
关键词:三维步态分析康复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应用静态进展性牵伸与关节松动术联合康复疗法影响膝关节功能的观察
2019年
目的:探讨静态进展性牵伸联合关节松动术联用对于改善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膝关节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9月-2017年8月收治的50例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分组研究;以手术单双日顺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指导,观察组实施静态进展性牵伸联合关节松动术,比较2组患者干预后的膝关节功能.结果:资料统计显示,观察组术后1个月膝关节功能评分(AKS)优于术前,且明显优于对照组,2项数据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用静态进展性牵伸与关节松动术可加快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恢复,方法值得在临床中借鉴.
陈佳旭蒋拥军胡敏杰
关键词:全膝关节置换术关节松动术膝关节功能
平乐郭氏荣肌揉筋法治疗创伤后肘关节功能障碍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观察平乐郭氏荣肌揉筋法治疗创伤后肘关节功能障碍的康复疗效。方法:76例创伤后肘关节功能障碍患者均采用四自疗法(自捏、自摩、自拿、自锻炼)及郭氏荣肌揉筋法治疗,治疗前后进行肘关节屈伸活动度和国际通用的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治疗2个月后,76例患者肘关节屈伸活动度及Mayo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增加(P<0.05);治疗后总有效率达90.8%,且无1例患者出现骨赘和游离体及异位骨化。结论:平乐郭氏荣肌揉筋法能明显提高肘关节功能,且安全性高。
王雪冰蒋拥军郭建峰董易环
关键词:创伤后肘关节僵硬功能康复
膝关节创伤后伸膝迟滞的研究进展
2023年
伸膝迟滞是膝关节创伤后常见的功能障碍,其发生与患者创伤后的康复密切相关。伸膝迟滞可分为主动伸膝迟滞和被动伸膝迟滞,多由于伸膝装置缺损、伸膝肌群无力或屈膝肌群李缩等原因导致的。伸膝迟滞的发生会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充分研究伸膝迟滞发生发展过程,对伸膝迟滞的病因探究、诊断、干预及治疗均有重要意义。
谢志明黄若彬陈佳旭蒋拥军
关键词:膝关节
两种不同手法治疗儿童创伤后肘关节僵直的疗效对比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观察平乐郭氏荣肌法治疗儿童创伤后肘关节僵直的康复疗效,为确定规范手法操作规程及临床推广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择创伤后肘关节僵直儿童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治疗组以平乐郭氏荣肌法治疗,对照组以传统手法治疗,均1次/d,15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后采用肘关节屈伸活动度和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疗效。结果:最后治疗组32例,对照组31例坚持治疗,两组患者肘关节屈伸活动度和HSS肘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90.63%,对照组总有效率:70.97%.结论:平乐郭氏荣肌法规范化操作规程治疗儿童创伤后肘关节僵直的康复疗效明显优于传统手法。
蒋拥军王雪冰郭建峰董易环陈佳旭鲁常武
关键词:传统手法儿童功能康复
渐进抗阻肌力训练在膝骨关节炎康复治疗中股四头肌表面肌电的表现被引量:12
2016年
目的:观察渐进抗阻在膝骨关节炎康复训练中对股四头肌肌力恢复的疗效。方法:将6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股四头肌训练椅治疗,治疗组采用弹力带渐进抗阻肌力训练治疗。2组疗程均为4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徒手肌力测量及表面肌电图测试伸膝肌肉(股直肌、股内侧肌、股外侧肌)表面肌电平均活动波幅均值。结果:治疗后,2组徒手肌力测量值较治疗前均有升高(P>0.05);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表面肌电平均活动波幅均值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渐进抗阻肌力训练能更好地增强肌力,在膝骨关节炎康复方面具有极大地推广应用价值。
李克军蒋拥军
关键词:肌力训练表面肌电信号
超声波疗法在创伤后膝关节僵硬康复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10
2019年
目的:观察超声波疗法在创伤后膝关节僵硬康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符合要求的80例创伤后膝关节僵硬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常规组按顺序进行低频脉冲电治疗、蜡疗、平乐正骨治筋手法治疗、牵引治疗及弹力带抗阻训练,超声波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超声波治疗,每日1次,共治疗8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测量患膝屈曲活动度,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膝关节功能。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患膝屈曲活动度及HSS膝关节功能评分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 575,P=0. 568; t=0. 881,P=0. 384);治疗结束后,2组患者患膝屈曲活动度均较治疗前增加(113. 40°±8. 35°,58. 60°±15. 09°,t=18. 752,P=0. 000; 95. 40°±9. 92°,60. 43°±13. 94°,t=12. 258,P=0. 000),HSS膝关节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增高[(76. 60±4. 14)分,(35. 53±3. 28)分,t=57. 838,P=0. 000;(55. 08±7. 24)分,(34. 83±3. 32)分,t=17. 267,P=0. 000],超声波组患者的患膝屈曲活动度大于常规组(t=8. 688,P=0. 000)、HSS膝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常规组(t=15. 091,P=0. 000)。结论:对于创伤后膝关节僵硬患者,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超声波治疗,可以有效改善膝关节活动度,提高膝关节功能。
李克军蒋拥军白梦迪何梦凡袁海花
关键词:膝关节关节僵硬超声疗法康复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