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树群
- 作品数:86 被引量:578H指数:15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电气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台风“康森”产生的海洋近惯性能量的数值模拟研究被引量:2
- 2020年
- 文章利用经验台风风场模型(TCWPM)和美国环境预测中心的气候预测系统再分析风场资料(NCEP/CFSR)对台风“康森(Conson)”进行数值模拟,并将模拟的台风带入平板模式(slab model)模拟台风产生的海洋近惯性流。对比实测数据表明,模拟结果与真实风场、近惯性流场均比较一致,台风“康森”在近海面的风场不对称结构非常明显,台风中心两侧的速度大小相差可达lOm-s-'o台风“康森”在台风中心后方产生强烈的海洋近惯性振荡,且持续时间超过4d。海洋近惯性动能沿着台风路径呈显著的不对称分布,表明台风“康森”在共振作用下主要在路径右侧激发强烈的近惯性振荡。研究不同强度的热带气旋产生的海洋近惯性能量,发现热带风暴产生的海洋近惯性能量较小,平均近惯性动能不超过35J-m-3o随着气旋强度的增大,热带气旋激发的近惯性能量呈指数增长,而台风的影响面积与最大风速半径的变化相对比较一致,当最大风速半径(R。)增大一半(1.5R0)时,其产生的最大平均近惯性动能从81J m-3增大到631J-m-3,影响面积从大约600km2增加到大于900km2。
- 李娟刘军亮蔡树群
- 关键词:数值模拟
- 底地形变化对内潮产生影响的数值研究被引量:9
- 2000年
- 本文结合南沙群岛海域出现内潮的水文背景 ,建立了一个两层数值模式 ,并通过数值试验来探讨由正压潮波作用下的内潮产生机制。结果表明 :底形效应是促使内潮产生的重要因子 ;内潮主要在大陆坡产生 ,然后分别沿着大陆架和深海平原两个方向传播 ;内潮斜压流速的量级可与正压流速的相比拟。
- 蔡树群陈荣裕邱章
- 关键词:内潮相速海潮
- 南海东北部及台湾海峡环流机制的数值研究被引量:8
- 1997年
- 利用1个正压的数值模式研究风应力、黑潮对南海东北部及台湾海峡环流的影响,结果为:(1)以风应力为驱动机制时其流态特别是在台湾海峡的流动具有季节性,但未反映南海黑潮分支的存在;在冬季也未见有南海暖流出现,但在东沙群岛附近海域终年存在着1个气旋涡;(2)以黑潮为驱动机制时,黑潮通过巴士海峡侵入南海海域,并导致东沙群岛附近气旋性涡旋的形成。另外,模式体现黑潮南海分支、南海暖流及台湾暖流的存在,并表明广东沿岸大陆架坡折区底形效应的重要性;(3)以风应力及黑潮入流作为联合驱动机制时,模式的结果似为第1,2种情形结果的叠加。
- 蔡树群王文质
- 关键词:环流台湾海峡黑潮
- 基于实测资料的南海北部台风“海鸥”致近惯性振荡研究被引量:2
- 2018年
- 文章利用2014年9月南海东北部附近海域的A、B两个相距约20km的潜标数据,分析了台风"海鸥"在南海东北部激发的近惯性振荡的垂向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台风过境在两站点激发了强烈的近惯性振荡,其能量由海表向海洋内部传播;近惯性能量在表层随着深度增加而增大,最大值出现在次表层,此后随着深度增加迅速衰减。但是两个观测站点的近惯性振荡垂向分布特征有较大的差别:A站点的近惯性振荡在不同深度上存在三个不同的垂向相速度,而B站点的垂向相速度没有变化;两站点的最大近惯性动能的大小及其所在深度不同,B站点比A站点的最大近惯性动能大15%左右。台风过后两个站点均出现由近惯性波f和半日内潮波D_2非线性相互作用产生的次级波动fD_2,但其强度存在差异。台风后A站点fD_2在不同深度上有不同的变化,f和D_2相互作用较弱;而B站点的fD_2在整个近惯性振荡影响深度内都是增强,其fD_2和f频带的动能和流速在时空分布以及变化趋势上有较好的相关性。两站点的近惯性振荡垂向相速度以及次级波动fD_2的不同可能是水体层结的差异和涡旋的影响所导致的。
- 黄妍丹许洁馨刘军亮陈植武蔡树群
- 关键词:台风南海北部
- 大涡模拟及其在海洋湍流数值模拟中的应用被引量:8
- 1999年
- 本文概述了大涡模拟的定义及特征,介绍了大涡模拟的几种常用方法以及它在海洋湍流场数值模拟中的应用,并指出了一些尚待改进的问题.
- 蔡树群王文质
- 关键词:大涡模拟湍流参数化混合层数值模拟
- 《压力式波潮仪》行业标准制定
- 王盛安龙小敏蔡树群陈俊昌姚小桂
- 该《压力式波潮仪》行业标准列入国家海洋局2005年海洋标准编制项目计划。2005年8月18日,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保护司在天津主持召开了《压力式波潮仪》行业标准(送审稿)审查会,审查专家组一致认为,《压力式波潮仪》行业标准...
- 关键词:
- SZS3-1型压力式波潮仪成果标准化
- 王盛安龙小敏蔡树群陈俊昌姚小桂
- 该标准化SZS3-1型压力式波潮仪的定型任务和目标是以定型大纲为基础,制定了产品的技术标准和标准化工艺文件,提升和固化了技术成果,将技术成果转化为可规范化生产的产品,该项目制定的“SZS3-1型压力式波潮仪企业标准”于2...
- 关键词:
- 南海北部孤立子内波生成条件的初步数值研究被引量:11
- 2003年
- 1 南海北部孤立子内波简介 南海北部是一个孤立子内波活动频繁的海域,早在20世纪70年代,Fett等就从卫星图片中发现在东沙群岛附近存在着孤立子内波;近年来,在该海域又多次观测到孤立子内波的活动(图1);在1998年5~6月期间,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的“实验三号”科学考察船执行“南海季风实验”计划在南海北部东沙群岛以南进行定点观测时。
- 蔡树群龙小敏黄企洲
- 关键词:孤立子内波
- 南海西北部环流及其与天气系统相互作用观测研究
- 王东晓陈荣裕尚晓东蔡树群曹文熙王盛安齐义泉陈偿王式政何松明陈举吴梅林陈更新舒业强毛华斌李毅能石睿何云开曾丽丽储小青
- 该项目首次在南海西北部建立了长时间序列、多学科交叉的海洋环境监测网络,结合南海北部开放航次,形成了空间良好覆盖、垂向海面至海床全深度、动力-环境-生态三结合的南海西部和北部海洋中尺度环境观测系统;对取得到的观测资料,第一...
- 关键词:
- 关键词:数值预报系统
- 一个三维水质预测模式在茂名近海的应用被引量:1
- 2006年
- 通过建立一个三维陆架海数值模式来预报近海潮流、COD和油类浓度的对流扩散,并应用于沿岸海区—茂名近海海域的工程前期数值预测。预测结果表明,海区潮流的涨落与实测结果吻合;污染物在近海对流、扩散情形基本合理。这表明该模式可适合应用于河口、近岸等涉海海洋工程海域的流场及水质的三维数值预测,为相关的水动力环境要素和水质影响评价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 蔡树群蔡伟叙龙小敏
- 关键词:水质污染扩散近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