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蔡邵帅

作品数:15 被引量:63H指数:4
供职机构:濮阳市油田总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颅内
  • 4篇脑出血
  • 4篇出血
  • 3篇动脉瘤
  • 3篇手术
  • 3篇疗效
  • 3篇颅脑
  • 2篇血管
  • 2篇治疗效果观察
  • 2篇内压
  • 2篇外科
  • 2篇小脑
  • 2篇颅内动脉
  • 2篇颅内动脉瘤
  • 2篇颅内压
  • 2篇介入
  • 2篇夹闭
  • 1篇代理
  • 1篇代理人
  • 1篇电生理

机构

  • 10篇濮阳市油田总...
  • 3篇天津医科大学
  • 2篇天津市环湖医...
  • 1篇天津市神经病...

作者

  • 13篇蔡邵帅
  • 5篇李龙
  • 4篇杨金庆
  • 2篇姚鑫
  • 2篇田耀辉
  • 2篇杨玉山
  • 2篇陈步东
  • 2篇乔婕
  • 1篇王兆斌

传媒

  • 3篇中国实用医药
  • 2篇数理医药学杂...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国神经精神...
  • 1篇深圳中西医结...
  • 1篇中外医疗
  • 1篇中国现代药物...
  • 1篇现代药物与临...
  • 1篇航空航天医学...

年份

  • 4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0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颅内压监护在颅脑手术后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究颅内压监护在颅脑手术后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间实施颅脑手术患者100例为对象进行研究,对照组常规颅内压预测与治疗,研究组颅内压监护治疗,对比两组甘露醇应用时间及用量、电解质紊乱与肾功能损害发生几率以及颅内压增高时护理人员的即时反应、30 min反应与60 min反应人数。结果研究组患者在甘露醇应用时间及用量(6.1±3.5)d、(817.2±111.3)m L均低于对照组(16.9±2.9)d、(1704.3±202.9)m L,肾功能损害12.0%、电解质紊乱16.0%显著低于对照组28.0%、30.0%,即时、30 min反应人数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内压监护在颅脑手术后的应用有助于控制患者病情,改善患者预后并提升生存质量,对指导临床诊疗工作有重要价值,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蔡邵帅王兆斌李龙
关键词:颅内压监护颅脑手术
电生理监测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的应用及临床观察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对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电生理监测的应用效果进行临床观察。方法:随机性选取某院自2014年6月份以来进行手术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70例实施本次医学探究,根据患者手术中是否使用电生理监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正好均分为35例。治疗组患者在进行手术治疗时使用神经电生理联合监测,对照组则不使用,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GOS评分、死亡率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通过比较发现在治疗组患者中,共有6例患者的体感诱发电位、运动诱发电位、脑干听觉诱发电位以及脑电图等没有出现显著变化,而且波幅明显的降低部分消失,通过进行干预,共有1例患者患有偏瘫,2例患者患有轻度偏瘫。分别在手术前、后对两组患者的脑血流量图、脑血容量图以及通过的平均时间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手术前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无显著意义,但术后治疗组患者的脑血流量图与容量图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对两组患者的住院天数、GOS评分等指标进行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应用电生理监测在颅动脉瘤夹闭术中,能够及时的对患者的脑组织血流情况进行监测,并根据相应变化及时制定干预措施,有效降低了该类疾病的死亡率、致残率,提供了患者的预后。
蔡邵帅
关键词:电生理监测颅内动脉瘤神经功能障碍
持续颅内压监测应用于高血压性脑出血治疗的价值分析被引量:20
2015年
目的探讨并分析持续颅内压监测应用于高血压性脑出血治疗的价值。方法 6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基于常规治疗实施持续颅内压监测,同时根据监测情况对治疗方案实施合理地调整,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药物应用量、预后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甘露醇应用量少于对照组,预后效果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实施持续颅内压监测,不仅可有效指导药物的应用量,改善预后效果,同时还可使并发症发生率得到显著的下降,在临床中值得应用和推广。
李龙蔡邵帅杨金庆
关键词:高血压性脑出血颅内压
脑出血采用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效果观察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研究观察采用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对于脑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 100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治疗组采用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对照组采用保守疗法。结果治疗组的患者恢复健康率高于对照组(P<0.05),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每个月均对患者进行GCS评分,持续1年。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出血采用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的效果明显好于传统的保守疗法,值得推广,但同时也应该注意加强术后的护理。
蔡邵帅
关键词:脑出血
小脑后下动脉起始部动脉瘤的介入治疗分析
2017年
目的分析小脑后下动脉起始部动脉瘤的介入治疗效果。方法运用数字随机抽取的方式,从收治的小脑后下动脉起始部动脉瘤患者中,抽取30例作为研究的对象,按照动脉瘤的形态将其分作简单型(甲组)、复杂型(乙组),各15例。再按照患者双侧及对测的小脑上动脉供血及发育情况分作A亚型、B亚型,然后依据患者的分型不同来选择有效的介入治疗方案,分析30例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甲组10例完全栓塞、2例近完全栓塞、3例为部分栓塞;乙组5例完全栓塞、6例近完全栓塞以及4例部分栓塞。结论对不同分型的小脑后下动脉起始部动脉瘤患者采取介入治疗的效果显著,应用价值高。
蔡邵帅
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奥拉西坦治疗重型急性颅脑损伤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4
2015年
目的探讨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奥拉西坦治疗重型急性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4年12月濮阳市油田总医院收治的重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静脉滴注注射用奥拉西坦,将4.0 g注射用奥拉西坦加入250 m L生理盐水中,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im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用2 m L生理盐水溶解30μg,1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14 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两组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及Glasgow(GOS)评分分级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66.67%、88.8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3、7、14天两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GCS评分显著升高,同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7、14天治疗组NIHSS和GCS评分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治疗组的良好率分别为31.11%、46.67%,清醒率分别为53.33%、71.11%,两组良好率和清醒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奥拉西坦治疗重型急性颅脑损伤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够促进患者清醒,改善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李龙杨金庆蔡邵帅
关键词: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急性颅脑损伤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人脑胶质瘤组织中耐药相关基因蛋白MGMT、Topo-Ⅱ、GST-π、P-gp的表达变化及意义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观察人脑胶质瘤组织中耐药相关基因蛋白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拓扑异构酶(Topo-Ⅱ)、谷胱甘肽转移酶(GST-π)、P-糖蛋白(P-gp)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30例人脑胶质瘤组织及20例正常脑组织中的MGMT、Topo-Ⅱ、GST-π、P-gp蛋白。结果正常脑组织中MGMT、Topo-Ⅱ、GST-π、P-gp均无表达,人脑胶质瘤组织中MGMT、Topo-Ⅱ、GST-π、P-gp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3.9%、24.3%、49.8%、48.2%;MGMT的表达与胶质瘤病理分级无关(P>0.05),Topo-Ⅱ、GST-π、P-gp的表达与胶质瘤病理分级有关(P均<0.05)。结论人脑胶质瘤组织中不同程度地表达耐药相关基因蛋白MGMT、Topo-Ⅱ、GST-π、P-gp,可据此制订个体化的胶质瘤化疗方案。
田耀辉姚鑫杨玉山陈步东蔡邵帅乔婕
关键词:胶质瘤耐药相关基因拓扑异构酶谷胱甘肽转移酶
早期气管切开在颅脑外伤与脑出血患者救治中的效果观察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对临床上应用早期血管切开在颅脑外伤与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研究。方法:随机性选取某院自2014年以来治疗的颅脑外伤与脑出血患者60例进行实施本次医学探究,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及行气管切开的时间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患者为入院12h内行气管切开术,共32例;对照组患者入院12h后行气管切开术,共28例。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神经功能相关改善情况。结果:术后对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治疗组患者共有3例发生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而对照组患者中共发生7例不良反应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6.8%。两组对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但两组数据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死亡率为6.25%,对照组患者死亡率为32.14%,对比两组患者死亡率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对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相关缺损改善情况比较,治疗前后都具有显著改善(P<0.01);对两组患者进行组间比较,治疗组患者差异更加明显(P<0.05)。结论:通过对颅脑外伤与脑出血患者行早期气管切开术,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患者存活率得到有效提升,且神经功能缺损得到有效改善,提升了患者生活质量。
蔡邵帅
关键词:颅脑外伤脑出血早期气管切开
小脑血管畸形显微手术治疗效果观察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观察小脑血管畸形显微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选取55例小脑血管畸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临床资料,所选患者采取枕下后正中入路或者乙状窦后入路实施手术,观察疗效。结果全部患者均实施手术全切病灶;手术后经病理检查诊断,有3例患者为静脉畸形,有4例患者为海绵状血管瘤,有48例患者为动静脉畸形;手术后经GOS评分,3例患者1~2分,6例患者3~4分,46例患者5分;在随访期间,有1例患者死亡,4例患者处于植物生存状态,5例患者为轻残,45例患者恢复良好。手术前GCS评分≥8分的患者,相对于GCS评分〈8分的患者,术后GOS评分明显要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小脑血管畸形患者应尽早实施手术治疗,同时在手术中采取合适的入路和手术方法,以获得满意的效果。
李龙蔡邵帅杨金庆
关键词:手术畸形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合并脑出血神经外科治疗临床观察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中脑静脉窦血栓合并脑出血患者采用抗凝联合动静脉溶栓方式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45例脑静脉窦血栓联合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参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抗凝治疗,而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动静脉溶栓方式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参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神经外科中脑静脉窦血栓合并脑出血患者采用抗凝联合动静脉溶栓方式具有显著的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蔡邵帅
关键词:脑静脉窦血栓脑出血神经外科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