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俊
- 作品数:3 被引量:2H指数:1
-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局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亚太防台减灾中国主要贡献概述被引量:2
- 2020年
- 热带气旋(西北太平洋地区称为台风)位居全球十大自然灾害之首,西北太平洋是台风活动最活跃的区域,生成于此的台风年均约占全球的1/3[1].西北太平洋区域各国和地区饱受台风侵袭,单个台风造成数十亿美元直接经济损失的例子时有发生,因灾情严重而被除名(永久命名)的台风每年都有[2].防台减灾受到亚太地区各国各地政府的共同关注,技术交流和信息共享由来已久.早在1880年,上海徐家汇观象台便通过书信的方式与马尼拉等当时全球54个气象台建立了气象信息交换网络(各台回执收到资料后的明信片),并据此于1895年绘制了首张东亚地区的地面天气图,于1920年完成了西北太平洋620个台风路径图的整编.此外,徐家汇观象台于1884年创立的"风球旗语"台风预警体系,受到国际气象组织(International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IMO)认可和推荐,并在东亚沿海地区得到广泛应用(香港天文台自1884年开始使用直到2002年)[3].
- 矫梅燕雷小途虞俊钱传海
- 关键词:CYCLONETYPHOONCOMMITTEEDISASTERASIA-PACIFIC
- 国际气象科技发展趋势
- 2010年
- 统计表明在农业、林业和渔业、采矿、建筑、制造、交通和公共事业、批发贸易、零售贸易、金融、保险和固定资产、服务业等行业的GDP贡献中天气敏感部分约占到1/3。这正是气象科技普遍受到重视的原因。气象科技发展的基础是气象综合观测科技的发展,气象科技发展的核心是气象预报技术的发展,气象科技发展的目的是气象服务能力的提升。在国际上,综合观测系统向包括天、地、空立体观测的综合方向发展,向包括海洋和陆地的地球系统综合观测发展。逐步实现多尺度系统的综合观测,尤其是对中小尺度系统的精细化观测。逐步建立全球范围、统一规范、持续稳定、面向多圈层的气候观测系统。以保证观测资料的均一性和提高观测资料质量为核心,进一步开发资料同化系统;实现观测与数值模式、预报服务的互动,开发统一的集合系统;进一步提高模式分辨率;改善对预报过程不确定性的描述。最终完成从制作信息向提供更好的服务转变。这是多数国家共同努力的方向。面向世界,在天气、气候为经济、社会和安全服务方面我们要更加重视新的全球变化情景分析,以及应对政策和措施的选择;更加重视天气、气候变化影响的分析与评估;更加关注区域性天气、气候变化问题;更加强调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的理念。
- 周恒李冬燕应宁虞俊郭雪
- 关键词:气象科技观测资料质量气候变化影响地球系统中小尺度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