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袁磊

作品数:7 被引量:100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环境保护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生物学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沙化土
  • 3篇土壤
  • 3篇风沙化
  • 3篇风沙化土地
  • 2篇植被
  • 2篇植被恢复
  • 2篇河谷
  • 1篇点格局分析
  • 1篇冻融侵蚀
  • 1篇养分
  • 1篇遥感
  • 1篇植物
  • 1篇植物种
  • 1篇砂生槐
  • 1篇沙地
  • 1篇适生
  • 1篇水分
  • 1篇土壤侵蚀
  • 1篇土壤侵蚀特征
  • 1篇土壤水

机构

  • 7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南京林业大学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作者

  • 7篇李海东
  • 7篇袁磊
  • 7篇沈渭寿
  • 4篇孙明
  • 4篇邹长新
  • 3篇林乃峰
  • 3篇纪迪
  • 2篇张涛
  • 1篇张慧
  • 1篇佘光辉
  • 1篇孙俊
  • 1篇燕守广

传媒

  • 3篇生态与农村环...
  • 2篇生态学报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中国沙漠

年份

  • 3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区域风沙化土地演变趋势及驱动因素被引量:19
2010年
以雅鲁藏布江(简称雅江)中游河谷区域为研究区,运用RS和GIS技术,对近18a(1990—2008年)来该区域风沙化土地的发展趋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990—2008年雅江中游河岸及山坡风沙化土地面积增长5267hm2,目前总面积达81842hm2,其中1990—2000年增长3085hm2,年均增长308hm2;2000—2008年增长2182hm2,年均增长273hm2,与前10a相比有所下降。风力吹蚀作用是河谷地区风沙化土地发展、蔓延的主要驱动因素。2000年以后降水量的增加以及雅江日喀则和山南段开展的大规模人工造林是风沙化土地增长速度减缓的主要原因。
袁磊沈渭寿李海东张慧邹长新孙明
关键词:风沙化土地遥感
雅鲁藏布江源区土壤侵蚀特征被引量:11
2010年
以雅鲁藏布江源区所在的马泉河流域为研究区域,运用遥感和GIS技术对土壤侵蚀及其空间分布的地貌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轻度及其以上强度土壤侵蚀面积为18933.33km^2,占源区面积的71.86%;冻融侵蚀是土壤侵蚀的主要形式,占源区面积的82.53%;风力侵蚀占5.33%,集中分布在河谷宽谷段;水力侵蚀面积所占比例较小,以微度侵蚀为主。土壤侵蚀的地理分布规律受海拔高度的影响较大,垂直分异明显,主要发生在坡度等级较低、地势较平坦的地区。轻度以上冻融侵蚀主要分布在海拔4600—5200m,且有20%以上集中在0°-5°坡地;风力侵蚀主要分布在海拔4600~5600m、0°~25°坡地。极强烈风力侵蚀以西南坡向最大,南、西、东南坡和平地分布较少。强烈风力侵蚀以平地所占比例最大,东北和西2个坡向次之。坡向对冻融侵蚀影响较小。
李海东沈渭寿邹长新袁磊
关键词:冻融侵蚀风力侵蚀土壤侵蚀
雅鲁藏布江高寒河谷流动沙地适生植物种筛选和恢复效果被引量:27
2012年
通过4a的人工模拟飞播试验研究(2008—2011年),观测了北方优良沙生植物种和西藏乡土沙生植物种在雅鲁藏布江中游高寒河谷流动沙地上的出苗、保存、生长和繁殖情况,筛选和确定了西藏高寒流动沙地人工模拟飞播的适生植物种。结果表明:籽蒿、花棒、沙拐枣、杨柴和砂生槐在高寒河谷流动沙地的适应性较好。籽蒿在播后第2年便有花序和种子出现,花棒和沙拐枣在第3年开花结实,籽蒿、花棒和沙拐枣均能完成生活史。籽蒿的再繁殖能力较弱,花棒和沙拐枣的再繁殖能力较强。不同类型沙丘的形态特征对人工模拟飞播效果影响较大,最适宜型(第Ⅰ类)流动沙地的人工模拟飞播效果最好,植被盖度达35%;较适宜型(第Ⅱ类)流动沙地的效果较好,植被盖度达30%;不适宜型(第Ⅲ类)流动沙地的效果最差,植被盖度尚不足10%;基本适宜型(第Ⅳ类)流动沙地的效果较差,但采用沿等高线人工脚踩回头撒播法,植被盖度可达20%。不同沙丘部位的人工模拟飞播效果差异明显。
沈渭寿李海东林乃峰张涛袁磊孙明孙俊纪迪
关键词:流动沙地植被恢复
雅鲁藏布江中游河岸交错带沙地土壤水分的空间异质性被引量:12
2012年
土壤水分是制约西藏高寒河谷风沙化土地植物群落自然演替和人工促进植被恢复的重要因子之一,准确把握沙地土壤水分的分布状况,对指导正在进行的沙地植被恢复与重建具有重要实践意义。该文采用地统计学与GIS相结合的方法,以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风沙化土地为对象,研究了河岸交错带沙地土壤水分的空间分布及不同类型沙地和沙丘部位的差异性。结果表明:1)试验地不同深度土壤含水率平均值为6.14%~14.20%,随着湿沙层深度的增加,土壤含水率平均值随之增大。各层土壤含水率均表现为强变异性。2)除0~20cm土壤含水率具有强烈的空间相关性外,其它各层土壤含水率具有中等的空间相关性。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空间相关性减弱。不同深度土壤含水率的空间分布格局存在着较强的相关性,以20~40cm和40~60cm相关性最高。3)流动沙丘迎风坡和河滩地土壤含水率明显高于背风坡、沙砾地、沙丘顶。雅鲁藏布江河水丰枯变化、微地形和风沙运动则是造成不同类型沙地、沙丘部位土壤含水率差异的主要原因。
李海东沈渭寿林乃峰袁磊孙明纪迪
雅鲁藏布江山南宽谷风沙化土地土壤养分和粒度特征被引量:23
2012年
在雅鲁藏布江山南宽谷区,选择流动沙地、平缓沙砾地、半固定沙地、固定沙地和覆沙河滩地等类型样地,研究了不同深度(0—10 cm、10—20 cm和20—40 cm)土壤层的养分状况和粒度特征,探讨了风沙运动对土壤粒度组成和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风沙化土地土壤pH值呈中性、碱性和强碱性,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均很低,但全磷和全钾均很高。土壤粒度组成表现为砂粒含量(53.83%—95.93%)>粉粒(3.3%—40.5%)>粘粒(0.77%—5.68%)。2)粘粒和粉粒含量均以覆沙河滩地(分别为4.02%和27.95%)最大、半固定沙地(分别为1.35%和5.27%)最小。粘粒含量表现为覆沙河滩地>固定沙地(2.98%)>河滩流动沙地(2.89%)>平缓沙砾地(1.69%)>河岸流动沙地(1.54%)>山坡流动沙地(1.49%)>半固定沙地。不同类型沙地粉粒含量的大小顺序与粘粒含量相似,仅在山坡流动沙地和河岸流动沙地的大小顺序有所差别。砂粒含量以半固定沙地(为93.40%)最大、覆沙河滩地最小(68.05%)。不同类型沙地的砂粒含量与粉粒含量的大小顺序正好相反。3)土壤养分含量与粘粒、粉粒、极细砂粒和细砂粒等细沙物质的相关性较强,与中砂粒、粗砂粒和极粗砂粒等粗沙物质呈负相关或相关性较弱。其中,粘粒和极细砂粒含量的增加对土壤养分的增加贡献较大。流动沙丘随风沙运动而不断往复摆动的现象和土壤细颗粒的迁移和损失,对不同类型沙地和沙丘部位的土壤养分状况及其再分配过程产生较大影响。
李海东沈渭寿邹长新袁磊纪迪
关键词:植被恢复风沙运动
西藏高寒风沙化土地飞播可行性分析被引量:17
2009年
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及其支流拉萨河和年楚河沿岸地带是西藏社会经济发展的中心,但也是遭受风沙灾害影响严重的区域。分布于雅鲁藏布江和拉萨河两岸,特别是贡嘎机场和拉萨市周边的河岸流动沙地,是本区土地沙漠化危害严重的区域。在对我国低海拔地区沙地飞播成功经验进行系统分析和总结的基础上,从降水、温度、光照、地形地貌和风况条件5个方面对西藏高寒河谷风沙化土地飞播可行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雨热同季,光温水配合较好,对植物生长极为有利。同时5月底6月初播种期风向交换频繁,有利于种子自然覆沙。选择能够适应西藏高寒风沙化土地特殊生境条件的乡土植物种和解决种子播后的位移问题将是西藏高寒风沙化土地飞播试验成败的关键。
沈渭寿李海东张涛邹长新燕守广袁磊
关键词:风沙化土地飞播可行性
西藏砂生槐种群结构与点格局分析被引量:8
2011年
以雅鲁藏布江中游砂生槐种群为研究对象,采用相邻格子法分别在半固定沙地和固定沙地设立20m×30m的样方,通过对不同生境条件下种群年龄结构、空间分布格局以及不同径级空间关联等方面的研究,探讨了砂生槐种群结构与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半固定沙地和固定沙地砂生槐种群年龄结构与种群(总和)特征基本一致,均呈基部宽、顶部狭,随径级增大个体数减少的趋势。砂生槐种群中幼龄体的空间分布呈明显的集群分布,随着年龄等级的增加,由中幼龄体不同尺度下的集群和随机分布交替出现过渡到大龄等级下的随机分布。半固定沙地砂生槐种群不同径级的空间关系有正相关和不相关两种方式,变化趋势是随着径级差距的加大,幼体与其他径级砂生槐的空间正相关性逐渐减弱;固定沙地砂生槐种群不同径级的空间关系均呈正相关。
李海东沈渭寿佘光辉孙明袁磊林乃峰
关键词:砂生槐年龄结构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