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袁继龙

作品数:260 被引量:584H指数:12
供职机构:辽宁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际原子能机构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核科学技术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21篇期刊文章
  • 36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248篇医药卫生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核科学技术
  • 1篇化学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1篇手术
  • 28篇细胞
  • 26篇外科
  • 25篇美容
  • 20篇脂肪移植
  • 17篇乳房
  • 17篇自体
  • 17篇干细胞
  • 16篇脂肪
  • 16篇面部
  • 14篇血管
  • 14篇增宽
  • 14篇整形外科
  • 14篇眶距
  • 14篇眶距增宽症
  • 13篇循证
  • 13篇循证医学
  • 11篇脂肪来源干细...
  • 11篇软组织
  • 11篇隆乳

机构

  • 181篇辽宁省人民医...
  • 96篇《中国美容整...
  • 82篇大连大学
  • 47篇南方医科大学
  • 43篇中国疾病预防...
  • 12篇德克萨斯大学
  • 10篇加利福尼亚大...
  • 7篇中国医科大学
  • 4篇大连医科大学
  • 4篇纽约大学
  • 4篇沈阳军区总医...
  • 4篇辽宁中医药大...
  • 4篇上海交通大学...
  • 4篇四川省疾病预...
  • 3篇青岛大学
  • 3篇凯斯西储大学
  • 3篇烟台毓璜顶医...
  • 3篇沈阳市和平区...
  • 3篇斯坦福大学
  • 2篇广州军区广州...

作者

  • 260篇袁继龙
  • 118篇高景恒
  • 75篇张晨
  • 46篇石杰
  • 42篇柳大烈
  • 36篇朱利娜
  • 31篇魏峰
  • 28篇单磊
  • 23篇何志坚
  • 22篇叶美辰
  • 21篇袁强
  • 17篇程金生
  • 16篇王明利
  • 15篇周智
  • 15篇肖明
  • 14篇王晋煌
  • 13篇罗素明
  • 11篇王洁晴
  • 9篇薛娴
  • 8篇李明生

传媒

  • 175篇中国美容整形...
  • 10篇中华放射医学...
  • 8篇中国辐射卫生
  • 8篇中国医学装备
  • 5篇首届华南国际...
  • 4篇中国实用美容...
  • 4篇第4届中国美...
  • 2篇中华整形外科...
  • 2篇中国美容医学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第18届世界...
  • 1篇实用中医内科...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中国职业医学
  • 1篇中国临床解剖...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辽宁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医学物理...
  • 1篇中国烧伤创疡...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24
  • 9篇2023
  • 5篇2022
  • 9篇2021
  • 5篇2020
  • 8篇2019
  • 12篇2018
  • 7篇2017
  • 10篇2016
  • 54篇2015
  • 19篇2014
  • 26篇2013
  • 9篇2012
  • 24篇2011
  • 17篇2010
  • 15篇2009
  • 10篇2008
  • 14篇2007
  • 4篇2006
  • 2篇2005
26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人脂肪源性干细胞生物学性状的实验研究
林立新黄勇袁继龙王鹏王学明王玉婷姜蕾
口内入路下颌角弧形截骨术218例回顾性分析被引量:13
2011年
目的 总结口内入路下颌角弧形截骨术的手术经验,分析并发症原因并探讨其防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0月至2008年11月收治的218例骨性下颌角肥大求美者,行口内入路下颌角弧形截骨术.对咬肌肥大者,切除部分咬肌;颊部过度丰满者,去除部分颊部脂肪;对过于要求窄下颌者,同期行咬肌内注射A型肉毒毒素.总结临床经验并针对常见并发症制定合理的解决方案.结果 经随访3个月至2年,所有求美者均获得了较好的面下部轮廓.5例求美者术后口唇有不同程度的肿胀,经激素治疗辅助张口锻炼后恢复;7例术后轻度颏神经损伤,1~3个月自行恢复;2例术后轻度血肿,应用抗生素治疗后恢复.结论 口内入路下颌角弧形截骨术,有足够的截骨量,只要规范手术操作并注意防治其有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可作为下颌角肥大缩小术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杨永胜方皓赵亮王一星郭坤红石特立袁继龙刘德辉
关键词:下颌角肥大截骨术并发症
三维螺旋CT重建对下颌骨缺损修复的指导意义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影像在修复下颌骨缺损中的指导意义。方法对15例下颌骨缺损患者行64排螺旋CT头颅扫描,层厚0.65mm,应用表面投影显示法(SSD)重建三维图像,从不同旋转轴对下颌骨缺损进行三维重建,根据重建...
吴景泉刘俊张晓刚柳大烈袁继龙胡俊峰
文献传递
改良式重度眶距增宽症矫正术
目的:在传统颅内外径路眶距增宽矫正手术的基础上,通过术前眶周软组织扩张并改进术中眶间结构的处理,进一步改善术后效果。方法:对2例重度眶距增宽症患者术前3周进行眶周软组织扩张,双侧颞部各置入100ml软组织扩张器,术前获得...
柳大烈袁强王晋煌周智单磊王明利袁继龙
关键词:眶距增宽症软组织扩张
文献传递
自体脂肪移植的研究进展及热点问题被引量:6
2019年
自体脂肪来源于自身组织,获取方便,组织相容性好,作为一种软组织填充材料显示出了良好的优势而被广泛关注。目前,在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方面自体脂肪移植已经积累了一些观点和经验。但在临床操作规范方面还缺少专家们的共识。由于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比例较高,所以该项技术在广泛应用的同时也备受争议。近年来,在自体脂肪移植方面出现了较多新方法和新技术,从而使自体脂肪游离移植的成活率得到了有效的提升。现就自体脂肪移植的新进展和热点问题进行探讨,以期使此项技术能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袁继龙石杰
关键词:自体脂肪移植栓塞脂肪组织工程
自体脂肪颗粒移植的临床研究进展被引量:31
2010年
长期以来,各种原因所造成的原发与继发性软组织缺损及发育不良,一直是困扰整形美容外科医师治疗的难题之一。临床应用的填充材料很多,除各种组织瓣、各类固体材料外,还有许多软体填充物,如牛胶原、自体胶原、Isolagen(用自体皮肤培养的成纤维细胞制品)、
袁继龙单磊姚佳栋
关键词:自体脂肪颗粒
膜引导组织再生技术联合自体骨移植在下颌骨缺损中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评价膜引导组织再生技术(GTR)联合自体骨移植在重建下颌骨的完整性,恢复下颌骨、口腔的功能,矫正颌面部畸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应用GTR技术联合自体游离髂骨,按缺损区设计切取一定长度和形状的自体游离髂骨,经剪磨削成颗粒,植入下颌骨缺损区,上以胶原膜覆盖,用细丝线缝合固定膜后,加压包扎。并观察切口愈合、骨生长情况、X线检查的临床效果。结果7例患者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骨生长情况良好,缺损处覆盖完全,达到骨整合的效果。结论膜引导组织再生技术在修复下颌骨缺损中显示了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袁继龙柳大烈吴景泉
关键词:引导组织再生下颌骨缺损自体髂骨
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与胶原膜复合引导骨再生的特性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与胶原膜复合后的生物可吸收性促骨生成膜对修复下颌骨缺损引导骨再生愈合过程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实验于2005-10/2006-06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外科实验室完成。①制备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与胶原膜复合物:将6mg的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溶于尿素溶液,将胶原膜浸于其中,用蒸馏水透析48h,制备复合膜12等份,每份约含骨形态发生蛋白0.75mg,经环氧乙烷消毒备用。②建立兔双侧下颌骨缺损模型:取兔12只,采用Stryker-TPS微型骨科动力系统于双侧下颌骨体部下缘各造成1.5cm×1.0cm的骨缺损。一侧缺损处覆盖1.4cm×1.4cm复合骨生长刺激因子骨形态发生蛋白的生物可吸收性促骨生成膜为实验组,另一侧未放生物可吸收性促骨生成膜为空白对照组。③于1,4,12,24周处死动物,进行标本X射线、组织学观察,并采用半自动图像数字化分析仪测量标本骨密度,比较两组缺损周围骨质形成的情况。结果:①两组标本组织学观察:4周时实验组缺损边缘与生物可吸收性促骨生成膜之间隙可见大量新生骨,而空白对照组见大量纤维结缔组织,仅见少量新生骨。12周时两者缺损边缘侧已无明显区别,实验组几乎未见生物可吸收性促骨生成膜残留,空白对照组近中心部新生骨仍明显少于实验组。②两组骨密度测量结果:4周实验组骨密度高于空白对照组[(19.8±1.5),(16.9±1.4),P<0.01];12周实验组近中心部骨密度高于空白对照组[(21.6±1.3),(20.7±0.8),P<0.05],24周二者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③实验组超微结构观察:术后12周实验组扫描电镜示新生骨小梁呈“蜂窝状”。结论:复合骨生长刺激因子骨形态发生蛋白的生物可吸收性促骨生成膜对于诱导新骨形成,防止软组织长入,促进骨缺损早期愈合有明显的作用,具有促进缺损骨质形成的功能。
袁继龙柳大烈吴景泉袁强
关键词:骨形态发生蛋白质类引导组织再生下颌骨
量子医学的理论与应用:量子医学与顺势医学的发展被引量:3
2015年
医学科学在结构医学体系中的发展,促进了医学的迅速发展.至今,结构医学已有百余年的历史,而当前又面临着医学科学如何发展的严峻挑战,尤其表现在物理方面的量子医学、信息医学、波动医学、能量医学以及化学方面的无穷小剂量等的挑战性发展,从而实现由宏观发展转化为微观微粒子的发展[1].
高景恒王洁晴袁继龙李孟债丁胜
关键词:量子医学
改良式重度眶距增宽症矫正术
目的:在传统颅内外径路眶距增宽矫正手术的基础上,通过术前眶周软组织扩张并改进术中眶间结构的处理,进一步改善术后效果。方法 :对2例重度眶距增宽症患者术前3周进行眶周软组织扩张,双侧颞部各置入100ml软组织扩张器,术前获...
柳大烈袁强王晋煌周智单磊王明利袁继龙
文献传递
共2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