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袁观俊

作品数:64 被引量:24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核科学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 4篇专利

领域

  • 28篇理学
  • 11篇核科学技术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1篇高自旋
  • 20篇自旋态
  • 20篇高自旋态
  • 8篇能级
  • 6篇原子
  • 6篇原子核
  • 6篇能级纲图
  • 6篇子核
  • 6篇高灵敏
  • 5篇灵敏度
  • 5篇敏度
  • 5篇高灵敏度
  • 4篇探测器
  • 4篇同质异能态
  • 4篇能态
  • 4篇中子
  • 4篇Γ谱
  • 4篇Γ射线
  • 3篇在束Γ谱学
  • 3篇射线

机构

  • 43篇中国原子能科...
  • 12篇中国科学院近...
  • 5篇吉林大学
  • 2篇清华大学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中核(北京)...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深圳大学
  • 1篇南华大学
  • 1篇山东师范大学

作者

  • 45篇袁观俊
  • 28篇温书贤
  • 25篇杨春祥
  • 24篇李广生
  • 14篇吴晓光
  • 12篇郭应祥
  • 10篇周小红
  • 10篇雷祥国
  • 10篇张玉虎
  • 10篇罗亦孝
  • 10篇刘忠
  • 8篇李生岗
  • 8篇孙相富
  • 7篇张兰宽
  • 7篇竺礼华
  • 7篇陈新峰
  • 6篇刘森林
  • 6篇彭朝华
  • 6篇陈凌
  • 5篇戴征宇

传媒

  • 19篇高能物理与核...
  • 4篇核技术
  • 4篇原子能科学技...
  • 2篇第八届全国核...
  • 1篇辐射防护
  • 1篇核电子学与探...
  • 1篇核物理动态
  • 1篇第八届全国核...
  • 1篇第九届全国核...
  • 1篇第十二届全国...
  • 1篇第十一届全国...

年份

  • 6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6
  • 2篇2004
  • 5篇2003
  • 3篇2002
  • 2篇2001
  • 3篇2000
  • 3篇1999
  • 4篇1997
  • 1篇1996
  • 3篇1995
  • 3篇1994
  • 2篇1991
  • 2篇1990
  • 1篇1989
6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117)Xe核激发态的实验识别
1995年
用92Mo(28Si,2Pn)反应,束流能量为115MeV,布居了117Xe核的激发态。用在束γ谱实验技术探测了117Xe核瞬发的退激γ射线。已鉴别出了117Xe核的五个集体带,其中两个为首次发现,三个已知的带均被延伸到了更高的自旋态.
刘忠孙相富周小红雷祥国金寒涓郭应祥潘强岩张玉虎陈新峰罗亦孝温书贤袁观俊李广生杨春祥
关键词:在束Γ谱学激发态
^(85)Zr核的高自旋态研究
2003年
利用102MeV的28Si束流,通过60Ni(28Si,2pn)熔合蒸发反应布居了85Zr核的高自旋态,测量了γ-γ符合及DCO比值,建立了一个有43条能级,75条γ跃迁的能级纲图,新增加了36条γ跃迁,25条能级.将能级自旋推高到(49/2+),首次观察到了转晕带的第二回弯.并确认了一条建立在17/2-负宇称带上的磁转动带.
王治民温书贤吴晓光彭朝华李广生袁观俊马瑞刚贺创业杨春祥郭应祥雷祥国何建军
关键词:高自旋态原子核磁转动带
奇奇核^(170)Ta高自旋态及旋称反转研究被引量:2
2002年
用 97MeV的1 9F束通过1 55Gd( 1 9F ,4n) 1 70 Ta反应布居了奇奇核1 70 Ta的高自旋态 ,将1 70 Ta的 3个转动带推向了更高的自旋态 ,并观测到了半退耦带的旋称反转点 ,将其自旋值定在了 1 9.5 .首次比较系统地总结了稀土区半退耦带的旋称反转系统规律 ,并比较了该核区半退耦带与晕带的系统性差异 ,特别是这两个带在能量劈裂程度上存在着系统性差异 .从这一现象出发 ,探讨了半退耦带与晕带旋称反转系统性差异的成因 ,指出p n剩余相互作用在这一现象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
邓富国杨春祥孙慧斌吴晓光陆景彬赵广义韩广兵彭朝华尹利长温书贤李广生袁观俊周宏余刘运祚竺礼华
关键词:奇奇核高自旋态旋称反转
γ射线成像装置
本实用新型属于γ射线辐射测量领域,具体涉及一种γ射线成像装置。它包括γ相机和数据采集处理系统,其中,γ相机包括针孔准直器、闪烁晶体、位置灵敏光电倍增管、电阻网格,由电阻网格输出的电信号输入到位于γ相机外部的数据采集处理系...
肖雪夫韩永超肖文慧刘瑞瑞袁观俊陈凌马吉增
文献传递
80Rb高自旋态研究
通过熔合蒸发反应Cu+F,Zn+O及Zn+O,在入射束流能量分别为75MeV,76MeV及80MeV,研究了Rb高自旋态的能级结构。增加了23条新的能态和28条新的γ跃迁,在己知负宇称转晕带上建立了两条新的边带。将原有的...
贺创业温书贤竺礼华王治民吴晓光李广生杨春祥袁观俊
文献传递
一种高灵敏中子剂量当量仪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灵敏中子剂量当量仪。该种高灵敏中子剂量当量仪的探头选用述<Sup>3</Sup>He计数管,其长度为95~110厘米,直径为5~6厘米,气压为3~4个大气压。同时,探头的镉吸收体上均匀打孔,每个孔面积为...
刘森林魏迎光韩善彪袁观俊陈凌
文献传递
^(129)Ce高自旋态的形状变化
2001年
 通过116Sn(16O,3n)129 Ce反应,利用多普勒移动衰减法测量了129Ce高自旋态的寿命.得到的跃迁四极矩表明129Ce的集体性相对于核芯128Ce减弱.这个因增加一个h11/2中子而引起集体性的降低可以解释为由于形状驱动效应产生三轴形变所造成的.正、负宇称带的跃迁四极矩与角动量的关系呈现相似的变化趋势,推测一对h11/2准质子可能对核芯性质起主要作用.
李广生戴征宇刘祥安张兰宽温书贤吴晓光袁观俊彭朝华翁培焜李生岗杨春祥
关键词:高自旋态集体性角动量
联合在束γ装置的实验测量被引量:1
1990年
构成联合在束γ实验装置的四套带有对称型和六套带有非对称型BGO康普顿抑制的高纯锗探测器装置,已分别在北京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和兰州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完成研制测试.用该联合装置最近进行了首批在束实验.本文着重对实验装置、实验测量的一般情况以及康普顿抑制性能做了讨论.对^(121)Cs测到的25/2^+是目前Cs各同位素中带头为9/2^+(1g9/2质子空穴态),△J=1级联中自旋最高的能级.
郭应祥孙相富罗亦孝雷祥国孙锡军徐晓冀赵之正王积成余坚芳温书贤李生岗翁培堃花鹏飞李广生袁观俊竺礼华张兰宽余泮水杨春祥
关键词:探测器
^(80)Rb的旋称劈裂反转及负宇称带的回弯
2003年
通过熔合蒸发反应65Cu + 19F ,66Zn + 18O及68Zn + 16O ,在 3种入射束流的能量分别为 75MeV ,76MeV及 80MeV研究了80 Rb高自旋态的能级结构 .增加了 2 0多条新的γ跃迁 ,在已知负宇称转晕带上建立了两条新的边带 .将原有的第二条负宇称带的自旋态从 12 -推高到了 2 2 - ,并首次观察到这个带的回弯 ,它的回弯频率为 0 .4 9MeV ;负宇称转晕带在 15 -时出现了旋称反转 ,第二负宇称带存在明显的旋称劈裂 ,但没有观察到旋称反转 ,这两条负宇称带的结构均与其同中子数核82
贺创业温书贤竺礼华王治民李广生马瑞刚吴晓光袁观俊杨春祥王月张振龙孟锐陆景斌许瑞清肖树冬M.OshimaY.TohA.OsaM.KoizumiY.HatsukawaM.MatsudaT.Hayakawa
关键词:高自旋态负宇称带能级结构原子核加速器
136Pr核的转动带结构
近些年来,质量数在 A~130区附近核的高自旋态实验研究愈来愈引起各国核物理工作者的关注,因此它可以提供丰富的核结构信息。例如,到目前为止,从 La 到 Gd 共17个核素或同位素中已找到了25个超形变带,许多新的实验成...
袁观俊李生岗翁培昆温书贤戴征宇刘祥安张兰宽李广生杨春祥
文献传递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