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晓红
- 作品数:7 被引量:12H指数:2
- 供职机构:宁波市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宁波市医学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成人循环内皮祖细胞性别差异和雌激素的相关研究
- 目的 探讨成人循环内皮祖细胞(EPCs)数量及功能的性别差异和雌激素的体外动员作用.方法 选择月经周期正常的健康女性和年龄匹配的同等条件男性各10名,男性1次采血,女性在月经周期内三个性激素变化阶段(卵泡期、排卵期、黄体...
- 叶红华费晓红阮列敏杨璐楼燕如沈旭平
- 成人循环内皮祖细胞的性别差异和雌二醇的体外动员作用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探讨成人循环内皮祖细胞(EPCs)数量及功能的性别差异、女性月经周期对其的影响和雌二醇的体外动员作用。方法:选择月经周期正常的健康女性和年龄匹配的同等条件男性各10名,男性1次采血,女性在月经周期内3个性激素变化阶段(卵泡初期、排卵前期和黄体中期)分别采血。用流式细胞仪计数循环CD34^+/CD133^+/含有激酶插入结构域的受体(KDR)^+的EPCs数量,放射免疫法测定雌二醇水平;经体外培养7 d,计数EPCs,并观察其黏附能力;分别通过跨膜迁移实验和增殖实验观察不同浓度雌二醇的影响。结果:女性组循环EPCs数量明显高于男性组(P<0.01),月经周期内排卵前期和黄体中期明显高于卵泡初期(P<0.05)。经体外培养测定EPCs功能,男性与女性无明显差异。较高浓度的雌二醇(≥1×10^(-9)mol/L)能显著增强EPCs的跨膜迁移能力和增殖能力(P<0.05)。结论:成人循环EPCs数量存在性别差异并且受女性月经周期影响,雌二醇对EPCs的动员有重要作用。
- 费晓红叶红华阮列敏杨璐楼燕如张宜生沈旭平
- 关键词:内皮祖细胞雌二醇性别差异月经周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伴心肌梗死一例
- 2007年
- 1 临床资料1.1 病史 患者,女,34岁,因剑突下疼痛5d入院。入院前5日傍晚在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剑突下疼痛.左肩部持续性放射痛,伴心悸、出汗、气促、头晕、恶心反酸,呕吐1次,无发热腹泻,持续9h症状未缓解。次日就诊于当地医院,按“胃病”治疗,至次日下午症状缓解,但此后一直感腹胀,大便每日1次,量少,活动时有气促,休息后缓解,无胸痛,就诊于我院。
- 费晓红叶红华杜为平
-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心肌梗死症状缓解剑突下放射痛持续性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前他汀再负荷对围术期循环内皮祖细胞及炎症因子的影响被引量:9
- 2014年
-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前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再负荷治疗对长期他汀治疗的稳定性冠心病病人围术期循环内皮祖细胞(EPCs)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长期他汀治疗并择期PCI的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3组:术前12 h 80 mg阿托伐他汀负荷及术前2 h追加40 mg阿托伐他汀再负荷治疗(80 mg再负荷组)、连续7 d 40 mg阿托伐他汀再负荷治疗(40 mg再负荷组)和无阿托伐他汀再负荷治疗(无再负荷组)。应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测定所有患者PCI术前1 h、术后1 h、6 h及24 h外周血中标记为CD45-/CD133+/CD34+、CD45-/CD34+/KDR+和CD45-/CD144+/KDR+的EPCs数量;术前即刻及术后24 h分别测定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C反应蛋白(CRP)和肌钙蛋白(TnI)水平。结果:(1)80 mg再负荷组患者PCI术前与术后1 h外周血标记为CD45-/CD133+/CD34+和CD45-/CD34+/KDR+的EPCs数量均有显著差异(P<0.05),PCI术前与术后6 h外周血标记为上述两种指标的EPCs差异显著(P<0.05);外周血标记为CD45-/CD144+/KDR+的EPCs在PCI术前和术后无显著变化;无再负荷组及40 mg再负荷组患者外周血EPCs在PCI术前和术后无显著变化。(2)PCI术后24 h无再负荷组sICAM-1及CRP水平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PCI术后24 h 80 mg再负荷组和40 mg再负荷组sICAM-1和CRP的升高幅度有减少趋势。(3)与无再负荷组相比,80 mg再负荷组PCI术后24 h血清TnI升高幅度显著降低(P<0.05)。结论:PCI术前阿托伐他汀再负荷方式影响围术期外周血EPCs数量。术前大剂量他汀短时间再负荷治疗提高围术期外周血中早期EPCs的数量。PCI术前阿托伐他汀再负荷治疗减少围术期炎症反应及心肌损伤。
- 贺甫威叶红华费晓红楼燕如王世奇杨锐胡烨文陈晓敏
- 关键词:内皮祖细胞
- 成人循环内皮祖细胞性别差异和雌激素的相关研究
- 目的 探讨成人循环内皮祖细胞(EPCs)数量及功能的性别差异和雌激素的体外动员作用.方法 选择月经周期正常的健康女性和年龄匹配的同等条件男性各10名,男性1次采血,女性在月经周期内三个性激素变化阶段(卵泡期、排卵期、黄体...
- 费晓红叶红华阮列敏杨璐楼燕如沈旭平
- 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心血管疾病的一个新的危险因子
- 2006年
- 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ADMA)是内源性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它抑制血管活性物质NO的合成,导制内皮功能不全,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大量研究证明,ADMA可能是心血管疾病的一个新的危险因子。
- 费晓红王建安
- 关键词:ADMA内皮功能不全心血管疾病
- 绝经期前后女性循环内皮祖细胞数量和功能差异的研究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探讨绝经期前后女性循环内皮祖细胞(EPCs)数量,功能的差异、女性月经周期的影响及雌二醇的体外动员作用。方法选择绝经期前后健康女性各10名,绝经期前女性在月经周期内3个性激素变化阶段(卵泡初期、排卵前期、黄体中期)分别采血,绝经期后女性1次采血。用流式细胞仪记数循环CD34+/CD133+/KDR+的EPCs数量,放射免疫法测定雌二醇水平;经体外培养7 d,计数EPCs,并观察其黏附能力;分别通过跨膜迁移实验和增殖实验观察不同浓度雌二醇的影响。结果绝经期前组循环EPCs数量明显高于绝经期后组(<0.01),月经周期内排卵前期、黄体中期明显高于卵泡初期(<0.05),与雌二醇呈正相关(=0.635,<0.01)。经体外培养测定EPCs功能,绝经期前组跨膜迁移能力和增殖能力均明显高于绝经期后组(<0.05)。不同浓度雌二醇的体外动员下,较高浓度的雌二醇(≥1×10-9mol/L)能显著增强EPCs的跨膜迁移能力和增殖能力(均<0.05)。结论绝经期前后女性循环EPCs数量和功能存在差异;雌二醇对EPCs的动员有重要作用。
- 费晓红叶红华阮列敏杨璐楼燕如张宜生贺甫威
- 关键词:绝经雌二醇内皮祖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