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宇涛
- 作品数:27 被引量:170H指数:8
- 供职机构:天津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天津市卫生局科技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腰椎术后综合征原因分析及治疗对策
- 某医院脊柱外科科自2003.6~2006.9共发生腰椎术后综合征(failed back surgery syndrome,FBSS)患者36例,通过对发病原因、治疗对策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讨论得出,FBSS绝大多数是可...
- 徐天同夏英鹏贾宇涛申庆丰田融
- 关键词:腰椎术后综合征发病机制再手术治疗临床疗效
- 腰椎内固定术后不典型迟发性伤口感染临床研究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分析腰椎内固定术后不典型迟发伤口感染的原因及致病菌,探讨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收集23例腰椎内固定术后发生的伤口感染病例,分析发生感染原因,调查引起感染的常见致病菌。23例均根据临床表现结合影像学及细菌培养确诊。均再次手术取出内固定,清除伤口内炎性肉芽组织,骚刮钉道,冲洗引流,应用敏感抗生素等方法治疗。结果:23例腰椎内固定术后发生不典型迟发伤口感染的常见致病菌为表皮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类白喉杆菌等,经再次手术治疗后伤口均一期治愈,随访1~3年,无复发。结论:腰椎内固定术后迟发伤口感染的症状不典型,结合病史、症状、实验室检查仍和做出诊断,再次手术取出内固定是治愈的关键。
- 袁建军阚世廉贾宇涛刘洋田融
- 关键词:腰椎内固定术迟发感染手术方法
- 腰椎椎板切除减压术后早期体位训练的临床价值被引量:7
- 2001年
- 目的研究腰椎椎板切除减压术后早期开展主动体位训练对远期疗效的影响。方法试验组156例单纯腰椎全椎板切除病例,于术后第2天在医生指导下开展主动体位训练,对照组150例采用传统的术后两周开始训练。所有病例均记录术前与术后3个月的下腰痛评分记录及计算RIS值,评价两组间疗效差异。结果根据Hirabayashi的RIS评分标准,术后3个月试验组优良率75.64%,对照组优良率58.91%。组间疗效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对于腰椎全椎板切除减压术后病例将早期体位训练作为术后康复的第一步可显著提高手术疗效。
- 夏英鹏徐天同贾宇涛张黎龙朱如森田成瑞
- 关键词:腰椎全椎板切除
- 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
- 夏英鹏贾宇涛徐天同田成瑞
- 针对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以微创为目的缩小手术减压范围往往导致手术视野的狭小造成不必要的神经损伤或者残留脱落间盘降低手术效果。我们严格限制这种手术的手术时机争取在入院后3天内在维持神经脱水治疗的基础上急症手术,手术方法采...
- 关键词:
-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椎板切除术
- 莫诺苷对小鼠MC3T3-E1细胞成骨分化和增殖的影响及机制研究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 研究莫诺苷(morroniside,MOR)对小鼠成骨细胞前体细胞MC3T3-E1增殖和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 取第4代MC3T3-E1细胞随机分成6组,分别为对照组(A组)、MOR低剂量组(10μmol/L,B组)、MOR中低剂量组(20μmol/L,C组)、MOR中剂量组(40μmol/L,D组)、MOR中高剂量组(80μmol/L,E组)与MOR高剂量组(100μmol/L,F组)。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ell counting kit 8,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活性;茜素红染色检测各组成骨分化和矿化结节形成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RT-qPCR)检测周期素依赖性激酶抑制因子1A(cyclin-dependent kinase inhibitor 1A,P21)、细胞周期素D1(recombinant Cyclin D1,CCND1)、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ALP、Ⅰ型胶原蛋白(collagen typeⅠ,COL-1)、BMP-2、腺苷A2A受体(A2A receptor,A2AR)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t-rel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 2,RUNX2)、腺苷A2AR蛋白表达。结果 CCK-8法检测示,培养24 h B~F组吸光度(A)值明显高于A组,其中C组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选用C组MOR浓度(20μmol/L)进行后续CCK-8检测;结果显示,培养24、48、72 h C组A值明显高于A组(P<0.05)。茜素红染色示,各组均可见橘红色矿化结节且B、C组矿化结节数量明显多于A组(P<0.05)。RT-qPCR检测示,C组P21、CCND1、PCNA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A组(P<0.05);B~E组ALP、BMP-2、COL-1、腺苷A2AR mRNA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A组,C组ALP、BMP-2、COL-1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余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检测示,与A组比较,B、C组OPN、RUNX2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提升,D、E组则明显抑制(P<0.05);B、C组间与D、E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E组腺苷A2AR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A组,C组显著高于其余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OR能够促进小鼠成骨细胞前体细胞MC3T3-E1的增殖和成骨�
- 董润北贾宇涛杨厚志罗干李玉乔孙天威
- 关键词:莫诺苷成骨分化细胞增殖腺苷A2A受体小鼠
- 颈后路椎板减压联合椎间孔切开术治疗混合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探讨颈后路椎板切除减压侧块螺钉内固定联合椎间孔切开术治疗脊髓合并神经根受压的混合型颈椎病疗效。方法 2010年1月-2012年1月,采用颈后路椎板切除减压侧块螺钉内固定联合椎间孔切开术治疗58例混合型颈椎病患者。男31例,女27例;年龄41~72岁,平均52.7岁。病程3~15年,平均5.4年。术前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为(7.8±1.3)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为(6.8±1.7)分。椎间盘突出伴黄韧带肥厚37例,椎体后缘骨赘形成11例(骨赘椎管占有率为51.7%±18.1%),颈椎不稳合并椎间盘突出10例。颈椎曲度为(—5.5±12.5)°。螺钉固定节段:C3~7 29例,C4~7 19例,C3~6 10例;共切开椎间孔135个,平均每例2.33个。结果手术时间167~260 min,平均204 min;术中出血量为210~378 m L,平均273 m L。术中无椎动脉、神经根损伤发生。术后1例发生皮下血肿,8例轴性疼痛;均无颈神经根麻痹症状发生。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1~4.3年,平均3.4年。术后2年,JOA评分为(14.1±1.7)分,显著高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672,P=0.000);JOA评分改善率为68.5%±21.9%。VAS评分为(2.1±1.1)分,较术前显著降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168,P=0.000)。影像学复查示,1例邻近节段发生退变,但未出现临床症状;随访期间无螺钉松动、无假关节形成。术后5 d及2年颈椎曲度分别为(13.6±5.1)、(13.2±4.8)°,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年11例骨赘椎管占有率为36.5%±10.4%,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921,P=0.000);随访期间骨赘残余压迫逐渐吸收。结论对脊髓合并神经根受压的混合型颈椎病,采用颈后路椎板切除减压侧块螺钉内固定联合椎间孔切开术治疗可获得满意疗效。术中扩大椎板切除(椎板切除和椎间孔切开)能充分缓解脊髓及神经根受压症状,侧块螺钉内固定在纠正颈椎曲度的�
- 方钊田融孙天威贾宇涛徐天同申庆丰夏刚刘洋李会明
- 关键词:颈椎退变混合型颈椎病颈椎曲度
- 脊髓终末脑室囊状扩张一例被引量:1
- 2002年
- 杨振海贾宇涛
-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病例报告
- 腰椎术后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及防治措施分析被引量:14
- 2016年
- 目的探讨腰椎术后综合征(FBSS)的危险因素及相关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5年5月行外科手术治疗且合并FBSS的48例患者临床资料,将其纳入研究组;将同期入院行外科手术治疗但未合并FBSS的5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经非条件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影响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术后合并FBS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术中失血量、病程、性别、合并糖尿病、骨质疏松、术式、术后锻炼开始时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可知,性别、病程、骨质疏松、糖尿病、术式、术后锻炼时间、术中失血量等是影响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术后FBS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0.01)。结论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术后BFSS的发生同性别、病程、骨质疏松、糖尿病、术式、术后锻炼时间、术中失血量等因素关系密切,需引起临床重视;医师可以此为依据拟定相关早期干预措施,以促进患者预后恢复、改善治疗效果。
- 刘洋贾宇涛田融孙天威
- 关键词:腰椎退行性病变腰椎术后综合征
- 腰椎椎板减压术后早期体位训练的临床价值
- 夏英鹏徐天同贾宇涛张黎龙朱如森田成瑞
- 腰椎手术后康复锻炼已经是国内外公认的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我们的研究阐述了腰椎板减压手术后安全而有效的体位训练方法,包括锻炼开始的时间,具体操作方法和并发症的预防,适于临床广泛开展并能够获得普遍的社会效益,大大提高腰椎手术...
- 关键词:
- 关键词:腰椎椎板减压术体位训练
- 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被引量:8
- 2002年
- 目的 探讨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及手术治疗的特点。方法 2 3例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例 ,均在入院后给予脱水药物缓解神经水肿并在 3日内及时行全椎板切除减压、髓核摘除术 ,术后继续使用脱水药物 7天。结果 2 3例随访期 3个月~ 3年 ,平均 15个月。根据Macnab标准评定 ,优良率 86 9%。 3例就诊时已出现小便失禁伴一侧垂足的患者术后虽然疼痛缓解 ,但足下垂及膀胱功能障碍无改善。结论 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手术的绝对适应证 ,一经明确诊断必须尽早手术抢救神经功能。手术必须充分彻底 。
- 夏英鹏贾宇涛徐天同田成瑞
-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椎板切除术术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