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系统评价苍苓止泻口服液治疗儿童腹泻的疗效,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循证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Pub Med及Cochrane图书馆等,收集苍苓止泻口服液治疗儿童腹泻的随机对照试验(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西药或补液等治疗,观察组患儿仅服用苍苓止泻口服液或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苍苓止泻口服液)。提取资料并评价质量后,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文献荟萃(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3篇中文文献,合计3 256例患儿。Meta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的总有效率(OR=5.06,95%CI=3.95~6.50,P<0.001)、轮状病毒转阴率(OR=3.12,95%CI=2.01~4.84,P<0.001)明显高于对照组,平均止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OR=-0.47,95%CI=-0.67^-0.27,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苍苓止泻口服液治疗儿童腹泻,可以显著提高总有效率和轮状病毒转阴率,缩短腹泻时间。但限于纳入研究的质量普遍较低,苍苓止泻口服液治疗儿童腹泻的疗效及安全性有待更多大样本、多中心和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证实。
目的检索并分析截至2016年2月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的研究的相关文献,明确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的目前研究概况,为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的研究领域或临床用药提供一定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WEB OF SCIENCE数据库,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纳入文献的年代、第一作者及研究机构、来源期刊分布情况、研究内容、中国发表文献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索出文献539篇,计算机去重后共531篇。文献数量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至2015年达峰值72篇。研究内容分析包括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耐药机制,体外研究或动物试验,临床治疗药物间的相互作用等。结论人们对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的研究愈发增多,对其流行病学特点的研究已相对透彻,但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机制及感染的治疗仍是目前研究的两大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