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贾晓燕

作品数:5 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厦门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生物学

主题

  • 1篇大型海藻
  • 1篇端足类
  • 1篇养殖
  • 1篇养殖区
  • 1篇藻华
  • 1篇生长率
  • 1篇衰败
  • 1篇体积
  • 1篇缺氧区
  • 1篇种群
  • 1篇周转率
  • 1篇微食物环
  • 1篇温度
  • 1篇细胞
  • 1篇细胞体积
  • 1篇毛虫
  • 1篇海藻
  • 1篇分子鉴定
  • 1篇丰度
  • 1篇鞭毛

机构

  • 5篇厦门大学

作者

  • 5篇贾晓燕
  • 5篇黄凌风
  • 4篇林施泉
  • 3篇陆家昌
  • 3篇吴林南
  • 2篇熊源
  • 1篇汪文澜
  • 1篇潘科
  • 1篇郑新庆
  • 1篇朱致盛
  • 1篇黄邦钦
  • 1篇李玲

传媒

  • 1篇厦门大学学报...
  • 1篇海洋学报
  • 1篇寄生虫与医学...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温度对一种海洋微型异养鞭毛虫生长影响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研究了温度对海洋微型异养鞭毛虫Cafeteria roenbergensis的生长率和细胞体积的影响,观察了细胞体积在不同生长期的变化。结果显示,当食物浓度满足饱和摄食要求时,在12~28℃的实验温度区间内,该种异养鞭毛虫的生长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生长率为0.19~2.09d-1;不同培养温度和不同生长期的鞭毛虫平均细胞体积有很大差异,最大平均细胞体积均出现在开始进入指数生长期的阶段;20℃和28℃条件下,C.roenbergensis分别于接种后48、36h平均细胞体积达到最大,分别为31.92和26.03um3,是实验初始阶段细胞体积的304%和253%,其后,细胞体积逐渐减小,但仍明显大于初始阶段的细胞体积。研究表明,不同温度下该鞭毛虫的生长适应策略可能存在差异。
黄凌风汪文澜林施泉潘科贾晓燕朱致盛
关键词:温度生长率细胞体积
桑沟湾养殖区微型鞭毛虫的时空分布
2011年4月至2012年1月对桑沟湾养殖区微型鞭毛虫的时空分布进行四个航次的调查.结果显示,桑沟湾微型鞭毛虫以<5 μ m类群为主.四个季节中,微型鞭毛虫的丰度高值区均出现在内湾,从春季到冬季,微型鞭毛虫高值区有从内湾...
陆家昌黄凌风林施泉贾晓燕熊源吴林南
关键词:丰度养殖区
东海近岸区微食物环对藻华衰败进程响应的现场模拟研究
水华与东海缺氧区的形成有着密切的联系,水华衰败进程中好氧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十分关键,然而,这又与整个微食物环各环节的协同响应密不可分。为了初步掌握微食物环的主要环节对藻华衰败和水体耗氧进程的连锁响应,我们于2011年8月在...
吴林南陆家昌林施泉贾晓燕黄凌风
关键词:缺氧区藻华微食物环
一种海洋领鞭毛虫的分离与鉴定
2015年
采用微液滴操作法在厦门海域分离培养了一株海洋鞭毛虫C6,运用显微镜观察和18SrDNA基因技术鉴定其种类,并将其与GenBank中已知的14种海洋鞭毛虫18SrDNA序列比较,用NJ法和UPGMA法构建系统发育树.通过PCR扩增获得1 774bp 18SrDNA序列,与NCBI已登陆的其他同源序列进行系统分析,结果显示此海洋鞭毛虫属于领鞭毛虫(choanoflagellates).与已知种Monosiga brevicollis的相似性为99%,为进一步研究该种鞭毛虫提供了遗传背景,但要明确其种类还需其他研究佐证.
贾晓燕熊源黄凌风林施泉陆家昌吴林南李玲
关键词:分子鉴定
筼筜湖大型海藻群落的几种钩虾亚目端足类的种群产量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于2007年12月到2008年5月在厦门筼筜湖采集端足类样品,分析了筼筜湖大型海藻群落中端足类的种群结构并估算其种群产量。结果显示,生活在筼筜湖大型海藻群落的端足类生活史短暂,上野蜾蠃蜚(Corophium uenoi)、日本大螯蜚(Grandidierella japonica)和强壮藻钩虾(Ampithoe valida)的股群生产时限分别为30,120和90d。在各月采集的样品中,筼筜湖端足类具有雌体个体占优势,抱卵雌体和幼体数量比例高的种群结构特征。筼筜湖端足类种群生产力很高,每6个月上野蜾蠃蜚、强壮藻钩虾和日本大螯蜚的种群产量分别为101.91,29.17和9.49g/m2(干重),半年周转率分别为12.34,8.34和4.93。推测大型海藻群落中丰富的食物资源和端足类自身的生活史策略是筼筜湖端足类种群产量高的主要原因。此外,种群内个体的迁移也可能导致某些端足类(如强壮藻钩虾)种群生产力的高估。
郑新庆黄凌风贾晓燕傅迅毅徐向伟黄邦钦
关键词:端足类周转率大型海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