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手术
  • 3篇血肿
  • 3篇手术治疗
  • 3篇小骨窗
  • 3篇脑出血
  • 3篇高血压
  • 3篇骨窗
  • 3篇出血
  • 2篇动脉瘤
  • 2篇血压
  • 2篇翼点
  • 2篇翼点入路
  • 2篇入路
  • 2篇显微手术
  • 2篇显微手术治疗
  • 2篇颅内
  • 2篇介入
  • 2篇经翼点入路
  • 2篇开颅
  • 1篇单通

机构

  • 10篇江西省萍乡市...
  • 1篇南昌大学第一...

作者

  • 10篇赖丹
  • 5篇谭兴萍
  • 4篇王登
  • 4篇游涛
  • 3篇胡稻
  • 2篇蔺军
  • 2篇刘文萍
  • 2篇刘先波
  • 1篇文晓琴
  • 1篇卢小红
  • 1篇洪涛
  • 1篇董利民
  • 1篇李洛

传媒

  • 4篇江西医药
  • 2篇中国医学创新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2
  • 3篇2009
  • 1篇2008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经翼点入路小骨窗超早期显微手术治疗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探讨经翼点小骨窗入路超早期显微手术治疗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经翼点小骨窗入路超早期显微手术治疗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临床治疗36例,按ADL分级:Ⅰ级3例,Ⅱ级6例,Ⅲ级10例,Ⅳ级12例。死亡5例。
胡稻谭兴萍赖丹蔺军刘文萍游涛
关键词:小骨窗入路高血压显微手术
经翼点入路小骨窗超早期显微手术治疗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
胡稻谭兴萍赖丹游涛蔺军刘文萍
在纤维支气管镜辅助下钻孔清除慢性硬膜下血肿分析
2009年
目的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病人的手术方式,操作技巧及疗效评价。方法本组30例经CT证实为巨大硬膜下慢性血肿(>50ml),均在纤维支气管镜辅助下行钻孔慢性硬膜下血肿清除术。结果手术中见全组30例中血肿腔分隔10例,在纤维支气管镜辅助下行钻孔慢性硬膜下血肿清除术,血肿清除彻底,均无再出血。结论在纤维支气管镜辅助下行钻孔慢性硬膜下血肿清除术变盲目操作为直视操作,较传统手术方式疗效更好。
谭兴萍赖丹董利民卢小红巫淑芬
关键词:纤维支气管镜钻孔
CT三维可视化技术辅助脑动脉瘤介入术治疗脑动脉瘤的临床效果
2024年
目的探讨CT三维可视化技术联合脑动脉瘤介入术治疗脑动脉瘤的效果,旨在为临床脑动脉瘤患者的有效治疗提供科学参考。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2年12月萍乡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80例脑动脉瘤患者作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纳入的患者分为对照组(40例)与研究组(40例)。对照组采用脑动脉瘤介入术,研究组采用CT三维可视化技术联合脑动脉瘤介入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临床疗效、Hunt-Hess分级、并发症及预后情况。结果研究组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介入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Hunt-Hess分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预后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三维可视化技术辅助介入术治疗脑动脉瘤疗效显著,术中出血量少、手术耗时短,利于术后神经功能恢复,促进良性预后,且安全可靠。
叶世阳赖丹游涛彭成福
关键词:脑动脉瘤临床疗效
长鞘+Navien导管介入术与短鞘+导引导管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效果比较
2022年
目的:探讨长鞘+Navien导管介入术与短鞘+导引导管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2月萍乡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接收的8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按照治疗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短鞘+导引导管行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观察组采用长鞘+Navien导管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并发症、术后动脉瘤的完全栓塞率、残余率、复发率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中血管痉挛、术中动脉瘤破裂、术后缺血性并发症、术后出血性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动脉瘤完全栓塞率、动脉瘤残留率及动脉瘤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两组NIHSS评分均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观察组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鞘+Navien导管介入术与鞘管+导引导管颅内动脉介入栓塞术比较,可缩短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降低术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
李洛赖丹
关键词: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神经功能
单通道双管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分析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探讨单通道双管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对60例行微创穿刺引流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单通道双管穿刺引流术(30例),对照组采用单管穿刺引流术(30例)。比较两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血肿清除率、平均引流时间、术后再出血率、术后颅内感染率、术后3个月GOS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平均手术时间、术后再出血率和术后颅内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引流时间缩短,血肿清除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GOS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通道双管穿刺引流术所需手术时间短,创伤小,血肿清除效果良好,不增加术后再出血率和颅内感染率,可有效改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
刘先波王登叶世阳陈利红赖丹丁字涵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手术
显微镜下经侧裂清除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血肿的临床分析
2009年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方式,操作技巧及疗效评价。方法本组110例高血压性基底节出血患者均在显微镜下经侧裂行血肿清除手术。结果全组110例,死亡率6%。结论显微镜下经侧裂清除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血肿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赖丹谭兴萍王登
关键词:高血压基底节血肿显微镜
神经内镜辅助超早期手术治疗丘脑出血破入脑室被引量:10
2012年
丘脑出血是高血压脑出血的常见出血部位,仅次于壳核部出血。丘脑出血后极易破入脑室,病残率及病死率极高[1]。传统神经外科手术需经内囊处理,创伤大且难以施行脑室引流。随着神经内镜技术的发展,神经内镜微创行颅内血肿清除术已成为脑出血疾病外科治疗的重要手段。
游涛谭兴萍文晓琴胡稻赖丹王登洪涛
关键词:丘脑出血破入脑室超早期手术治疗内镜辅助神经内镜技术颅内血肿清除术脑出血疾病
Mimics三维重建辅助术前规划在急诊开颅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讨Mimics三维重建技术辅助术前规划在急诊开颅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53例急诊开颅手术的患者。应用Mimics软件对术前CT数据行三维重建,构建颅骨、血肿等解剖的三维模型集。调节各模型的透明度,形成可透视化的模型集,观察各模型之间的相对位置。通过模拟手术,规划手术路径,测量手术路径关键点信息进行术前规划。再将手术路径标记在患者手术部位指导开颅手术。术中可动态观察三维模型集,对手术路径进行实时修正。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此方法的应用价值。结果所有病例均成功构建三维模型集,通过模拟手术、精准定位等方法完成术前规划,顺利辅助急诊开颅手术。结论Mimics三维重建技术能有效完成术前规划,辅助急诊开颅术,提高手术效率。
刘先波叶世阳王登赖丹
关键词:MIMICS三维重建
钻孔引流术治疗脑出血患者的效果及对致残率、恢复率的影响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钻孔引流术治疗脑出血患者的效果及对致残率、恢复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0年6月萍乡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小骨窗开颅术治疗,研究组采用钻孔引流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恢复率、致残率、临床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研究组恢复率较对照组高,致残率较对照组低(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对脑出血患者采取钻孔引流术治疗效果优于小骨窗开颅术,能提高患者恢复率,改善临床指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和致残风险,应推广应用。
胡亮范云秋赖丹
关键词:脑出血小骨窗开颅术钻孔引流术致残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