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妍

作品数:11 被引量:29H指数:3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蛋白
  • 2篇肾上腺
  • 2篇糖尿
  • 2篇糖尿病
  • 2篇热治疗
  • 2篇雾化
  • 2篇雾化吸入
  • 2篇吸入
  • 2篇免疫
  • 2篇护理
  • 2篇护理效果
  • 2篇光热治疗
  • 1篇等位
  • 1篇等位基因
  • 1篇地奈德
  • 1篇心肌
  • 1篇心肌梗死
  • 1篇心律
  • 1篇心律失常
  • 1篇信号

机构

  • 11篇天津医科大学
  • 2篇开滦总医院
  • 2篇天津市胸科医...
  • 1篇中国科学院天...
  • 1篇华北理工大学

作者

  • 11篇赵妍
  • 2篇邓曦东
  • 2篇康莉
  • 2篇陈兵
  • 2篇马向红
  • 2篇蔡启亮
  • 1篇刘双庆
  • 1篇祁伟
  • 1篇刘爱芬
  • 1篇孙飞
  • 1篇郭雪梅
  • 1篇李刚
  • 1篇韩瑞发
  • 1篇李真玉
  • 1篇李广平
  • 1篇郭琪
  • 1篇程健

传媒

  • 2篇中国城乡企业...
  • 2篇天津医药
  • 2篇国际内分泌代...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安徽医药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年份

  • 1篇2025
  • 4篇2024
  • 2篇2022
  • 2篇2016
  • 1篇2013
  • 1篇2012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细胞色素P450 2C19*2等位基因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术后应用氯吡格雷指甲内血栓形成的荟萃分析
马向红赵妍孙飞
不同雾化吸入方式对慢性支气管炎的护理效果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比较不同雾化吸入方式对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控制效果。方法将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者1 5 0例随机分3组,在同等综合治疗基础上,分别以空气压缩泵驱动、氧驱动和超声雾化吸入方式吸入沐舒坦,比较不同组别控制效果。结果氧驱动组、空气压缩泵组和超声雾化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 8.0 0%、9 6.0 0%和70.8 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 5)。结论氧驱动雾化吸入方式控制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效果最佳,空气压缩泵次之,超声雾化吸入方式效果欠佳。
赵妍
关键词:慢性支气管炎吸入方式
Tp-e/QT比值和QTd对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预测价值被引量:11
2013年
目的探讨Tp-e/QT比值和QTd对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STE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的预测价值及对比分析。方法自2011年1月至2012年3月我院12h内行PCI者127例作为观察组,其中经急诊PCI实现IRA再通者71例(再通组);未能实现血管再通治疗者56例(非再通组)。另选取106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测量患者入院时及术后心电图的QT值、Tp-e值,计算QTd。患者室性心律失常采用Lown分级,其中Lown分级=3级者为MVA。分析Tp-e/QT比值和QTd与STEMI患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入院时Tp-e/QT比值、QTd均高于正常组(P<0.001);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Tp-e/QT比值、QTd均延长,Tp-e/QT比值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显著相关(r=0.3581,P<0.001);Tp-e/QT比值降幅与患者性别、年龄、糖尿病、Killip's分级、LVEF、CK-MB、cTnI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而与急性ST段下降程度呈正相关(r=0.3621,P=0.0001)。52例STEMI患者中MVA组24例,非MVA组28例,与QTd相比,只有Tp-e/QT比值与心率变异性呈负相关(P<0.05);再通组中,单支与多支病变患者Tp-e/QT比值、QTd变化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STEMI患者与健康者相比,Tp-e/QT比值、QTd均延长,且Tp-e/QT比值更能准确有效地预测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赵妍马向红李广平
关键词:心肌梗死心律失常QT间期离散度
加速康复外科在肾上腺肿瘤微创手术中的应用研究
2024年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RAS)应用于肾上腺肿瘤微创手术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接受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的患者139例,肿瘤最大径≤6.0 cm。根据围手术期方案分为ERAS组65例和常规组74例。比较2组患者一般资料(年龄、性别、肿瘤位置、肿瘤直径),手术指标(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康复指标(首次下床时间、首次排气时间、术后导尿管留置时间、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者性别、年龄、肿瘤位置、肿瘤直径、手术时间和手术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RAS组患者首次下床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常规组,且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ERAS方案应用于肿瘤最大径≤6.0 cm的肾上腺肿瘤患者微创手术中是安全可行的。
杨先瑞康绍叁郭琪赵妍李刚韩瑞发蔡启亮
关键词:腹腔镜检查肾上腺肿瘤后腹腔镜
三七总皂苷复合纳米囊泡对糖尿病足溃疡大鼠皮肤创面愈合及血管生成的影响被引量:3
2024年
目的:探究三七总皂苷(PNS)复合纳米囊泡对糖尿病足溃疡(DFU)大鼠皮肤创面愈合及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取雄性SD大鼠构建DFU模型,将造模成功的27只大鼠随机分为DFU组、PNS组和PNS复合纳米囊泡(PNS-CNV)组,每组9只。另取12只血糖正常的皮肤创面大鼠作为对照组(Control组)。比较各组创面愈合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炎症因子白介素(IL)-6、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检测创面组织病理学变化,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创面组织微血管密度(MVD),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创面组织中血管生成因子(VEGF)、神经源性基因同源蛋白(Notch1)蛋白表达。结果:造模后DFU组、PNS和PNS-CNV组大鼠空腹血糖(FBG)均高于Control组(P<0.05);药物干预7 d、14 d时,与DFU组相比,PNS组和PNS-CNV组大鼠FBG明显降低,且PNS-CNV组低于PNS组(均P<0.05)。与Control组相比,DFU组大鼠创面愈合率、创面组织CD34阳性表达、MVD及VEGF蛋白表达量均明显降低,血清IL-6、IL-8、TNF-α含量及创面组织Notch1蛋白表达量升高(均P<0.05);与DFU组相比,PNS和PNS-CNV组大鼠创面愈合率、创面组织CD34阳性表达、MVD及VEGF蛋白表达量升高,血清IL-6、IL-8、TNF-α含量及创面组织中Notch1蛋白表达量降低(均P<0.05);与PNS组相比,PNS-CNV组大鼠创面愈合率、创面组织CD34阳性表达、MVD及VEGF蛋白表达量升高,血清IL-6、IL-8、TNF-α含量及创面组织Notch1蛋白表达量降低(均P<0.05)。结论:PNS-CNV可上调DFU大鼠创面组织中VEGF表达,抑制炎症反应,促进新生血管生成,从而加速创面的愈合,且该作用优于PNS。
戴酉力邓曦东牛伯晖王登梅赵妍
关键词:糖尿病足溃疡血管生成创面愈合
牛血清白蛋白-硫化铜联合光热治疗小鼠糖尿病足溃疡的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
2025年
目的观察牛血清白蛋白-硫化铜(BSA-CuS)联合光热治疗(PTT)对糖尿病足溃疡(DFU)小鼠氧化应激、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2023年1―5月,运用化学法制备BSA-CuS,并处理培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平板涂布法计算抑菌率。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联合创面混合菌涂布法制造DFU小鼠模型,分别给予BSA-CuS给药、PTT治疗、BSA-CuS联合PPT治疗。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人白细胞介素(IL)-1、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创面组织中无翼型MMTV聚集家族成员3A(Wnt3a)、β-连环蛋白(β-catenin)、糖原合酶激酶-3β(GSK-3β)蛋白表达。结果与磷酸缓冲盐溶液(PBS)+PPT组相比,BSA-CuS+PPT组大肠杆菌[(56.48±6.54)%比(6.48±1.37)%]、金黄色葡萄球菌[(71.47±7.71)%比(6.56±1.38)%]的抑菌率均明显升高(P<0.05)。BSA-CuS联合PPT处理相较于BSA-CuS或PPT单独处理,DFU小鼠的创面愈合率升高(P<0.05),MDA、IL-1、IL-6和TNF-α均显著降低(P<0.05),SOD显著升高(P<0.05),Wnt3a、β-catenin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GSK-3β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BSA-CuS联合PPT可抑制DFU小鼠体内的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利于创面愈合,其机制可能与失活Wnt信号通路有关。
戴酉力邓曦东牛伯晖王登梅赵妍
关键词:氧化应激炎症反应WNT信号通路
肾脏免疫球蛋白沉积与糖尿病肾脏病的临床相关性研究
2024年
目的探讨肾脏免疫球蛋白沉积与糖尿病肾脏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的临床相关性。方法将肾活检确诊为DKD的患者分为4组:(1)一阳(IgA+IgM-IgG-/IgA-IgM+IgG-/IgAIgM-IgG+)。(2)二阳(IgA+IgM+IgG-/IgA+IgM-IgG+/IgA-IgM+IgG+)。(3)全阳(IgA+IgM+IgG+)。(4)全阴(IgA-IgM-IgG-)。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肾脏免疫球蛋白沉积与DKD的临床相关性,通过DKD的肾脏终点事件评估其对肾脏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全阳组患者的尿蛋白定量明显高于其他3组;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示全阳组发生肾脏终点事件的风险更高,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示免疫球蛋白沉积对肾脏预后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肾脏多种免疫球蛋白沉积增加了DKD尿蛋白的漏出,但与肾脏预后无明显相关性。
赵妍郭佳欣程健祁伟赵晶晶
关键词:糖尿病肾脏病免疫球蛋白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晚期泌尿系统肿瘤致孤立性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缺乏症相关因素分析
2024年
目的探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治疗晚期泌尿系统肿瘤致孤立性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缺乏症(IAD)的相关因素。方法对427例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纳排标准,剔除不符合要求的病例,将受试者分为ICIs-IAD组(14例)和对照组(垂体功能正常,178例),评估ICIs-IAD的发生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ICIs-IAD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ICIs-IAD的发生率为3.28%(14/427)。与对照组相比,ICIs-IAD组患者年龄更小,中性粒细胞水平更高(P均<0.05)。在校正了其他混杂因素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龄(OR=0.912,95%CI:0.845~0.976,P=0.012)和高中性粒细胞水平(OR=1.438,95%CI:1.045~1.977,P=0.020)是发生ICIs-IAD的危险因素。结论年龄小、中性粒细胞水平升高可能是ICIs-IAD发生的相关因素。
赵妍郭佳欣赵晶晶谭艳蔡启亮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托法替布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机制被引量:9
2022年
目的:探讨托法替布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分子靶点和作用机制。方法:通过PharmMapper平台获取托法替布和甲氨蝶呤的预测药效团及其主要元素,基于STRING平台分析靶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PPI),采用Cytoscape 3.7.2软件进行药物的预测靶点可视化分析,并通过GO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探究其治疗RA的可能分子机制。结果:通过PharmMapper平台共获得137个托法替布和甲氨蝶呤的预测靶蛋白/基因,PPI结果证实Janus激酶(JAK)2、JAK3、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STAT)1、蛋白激酶B(AKT)1、白细胞介素(IL)-2、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1、MAPK8、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等为主要预测靶蛋白/基因,GO分析表明上述靶蛋白/基因在受损DNA结合(P=0.002)、ATP酶结合(P=0.002)、核受体活性(P=0.002)、转录因子活性(P=0.002)、直接配体调控序列特异性DNA结合(P=0.002)、类固醇激素受体活性(P=0.004)、生长因子受体结合(P=0.022)和内肽酶活性(P=0.029)等功能处显著富集,结合KEGG通路分析证实托法替布联合甲氨蝶呤与JAK-STAT、转化生长因子(TGF)-β、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AKT、p53、Ras、MAPK、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核因子(NF)-κB、Notch等信号通路密切相关。结论:托法替布联合甲氨蝶呤治疗RA的分子机制具有多基因、多靶点的特点,并通过抑制炎症因子、血管生成、细胞自噬等方式调节免疫性疾病。
赵妍赵晶晶刘爱芬郭雪梅康莉陈兵
关键词:甲氨蝶呤类风湿关节炎网络药理学
布地奈德联合特布他林对COPD护理效果的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观察分析布地奈德联合特布他林雾化吸入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例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9月-2016年8月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呼吸科收治的104例COPD患者,给予布地奈德联合特布他林雾化吸入进行辅助治疗,将病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观察组给予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的差异。结果分别对观察组和对照组有效、显效和无效病例数进行统计,并进行χ2检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1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9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25,P<0.05)。结论布地奈德联合特布他林雾化吸入治疗COPD过程中进行有效护理干预,对改善患者病情,提高治疗效果具有积极作用。
赵妍
关键词:布地奈德特布他林雾化吸入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