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旭丽
- 作品数:11 被引量:21H指数:3
- 供职机构: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云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自体双层大网膜移植重建结膜囊
- 2007年
- 目的:研究自体双层大网膜重建结膜囊恢复正常眼表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可行性。方法:用电凝器热烧伤的方法损伤实验家兔约1/2范围的球结膜、穹窿结膜和睑结膜。第2天,于腹上中线偏左剪开约3cm长的切口,暴露胃小弯部,剪取少许大网膜放入含生理盐水的培养皿中待用。将电凝损伤坏死区的结膜分离去除,大网膜呈双层折叠式覆盖于损伤区,10-0尼龙线褥式缝合大网膜和结膜的交接部分。结果:术后12d,全部大网膜与结膜缘融合生长,眼表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得以逐渐恢复,角膜无明显的新生血管形成。结论:自体双层大网膜重建结膜囊是治疗睑球黏连性疾病的理想方法。
- 易伟斌赵旭丽胡竹林王廷华徐岩泽罗哲文李妍陈娟
- 关键词:结膜囊重建术
- 脉络膜上腔引流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远期疗效
- 目的:对脉络膜上腔引流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进行临床研究,并评估此术式的远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2006年运用脉络膜上腔引流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37例 (37只眼)。手术成功的判定标准:不用或仅局部应用抗青
- 赵旭丽胡竹林易伟斌肖丽波陶涛李妍
- 文献传递
- 家兔自体耳血管移植到前房和球结膜下引流房水
- 2008年
- 目的:探讨家兔自体静脉移植替代房水输出通道,引流房水的可行性。方法:取内径为0.6mm、长1.2cm的兔耳静脉和耳动脉(内径0.7mm,外径1.0mm,长2mm),制成引流物移植到前房和球结膜下30例30眼。定期向前房内注射40g/L亚甲基蓝观察房水引流效果,观察时间2mo。结果:术后2mo时,自体静脉引流房水通畅26眼,引流失败的4眼。结论:家兔自体耳血管移植到前房和球结膜下后能有效地引流房水。
- 李妍胡竹林张青赵旭丽
- 关键词:家兔自体血管
- 难治性青光眼用两种术式治疗的远期疗效分析
- 2007年
- 目的观察比较两种手术方式(小梁切除术+虹膜根切术;脉络膜上腔引流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临床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2月至2006年1月我院收治的难治性青光眼共87例(91只眼),应用脉络膜上腔引流术治疗37例(37只眼),应用小梁切除+虹膜根切术治疗50例(54只眼)。手术成功的判定标准:不用或仅局部应用抗青光眼药物,眼压控制在5~21 mmHg(1 mmHg=0.133 kPa)之间,且视力稳定、角膜透明者视为手术成功。结果随访时间均在1年以上,平均随访(34.3±13.7)个月。末次随访经脉络膜上腔引流术治疗组成功30只眼(81.1%);经小梁切除+虹膜根切术治疗组成功32只眼(59.3%)。两组手术成功率差异有显著性(X^2=4.815,P<0.05)。应用脉络膜上腔引流术治疗组手术成功率高。结论长期随访观察及临床研究显示脉络膜上腔引流术较小梁切除+虹膜根切术设计合理,手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少,远期疗效好。
- 赵旭丽胡竹林李妍张青
- 关键词:脉络膜上腔小梁切除难治性青光眼远期疗效
- 保存角膜与新鲜角膜行大植片穿透角膜移植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比较用保存和新鲜的角膜植片行大植片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12/2006-12我院收治的角膜严重病变并须行大植片穿透角膜移植的患者108例(116眼),其中用保存角膜植片移植治疗63眼,用新鲜角膜植片移植治疗53眼。比较两组术后的视力改变、角膜植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保存角膜植片移植组的视力提高44眼(69.8%),稳定10眼(15.9%),下降9眼(14.3%),植片排斥反应8眼(12.7%);新鲜角膜移植组的视力提高24眼(45.3%),稳定17眼(32.1%),下降12眼(22.6%),植片排斥反应15眼(28.3%)。两组术后的视力和植片排斥反应率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大植片穿透性角膜移植时,保存的植片较新鲜植片能降低移植术后的免疫排斥发生率,延长植片的存活时间。
- 胡竹林赵旭丽李妍
- 关键词:大植片角膜移植术
- 大泡性角膜炎与其他角膜疾病行小植片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疗效比较被引量:4
- 2008年
- 目的比较大泡性角膜炎和其他角膜疾病行小植片穿透性角膜移植术(penetrating keratoplasty,PKP)后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7年4月在我院行小植片PKP并有完整记录的患者420例(431眼)。统计手术前后视力变化、角膜新生血管及免疫排斥的发生率。结果大泡性角膜炎患者84例行小植片PKP后视力增加54例,减退18例,不变12例;植片新生血管长入9例;植片排斥12例。结论大泡性角膜炎行小植片PKP后能有效提高患者视力、减少免疫排斥和角膜新生血管的发生率。
- 李妍胡竹林赵旭丽张青和丹
- 关键词:大泡性角膜炎穿透性角膜移植术
- 保存角膜行植床带周边后板层大植片PKP的临床观察
- 2008年
- 目的:评价用保存角膜行植床带周边后板层的大植片穿透性角膜移植术(PKP)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12/2006-12我院收治的角膜严重病变的患者108例(116眼),其中用保存角膜联合植床带周边后板层大植片穿透性角膜移植治疗63眼为改良组用传统手术方式新鲜角膜植片移植治疗53眼。比较两组术后的角膜植片、排斥反应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改良手术组治疗的63眼中,8眼(12.7%)发生不同程度的植片排斥反应、术后浅前房2眼(3.2%)、虹膜前粘连1眼(1.6%)、继发青光眼2眼(3.2%);传统手术组治疗的53眼中,植片排斥反应15眼(28.3%)、术后浅前房11眼(20.8%)、虹膜前粘连8眼(15.1%)、继发青光眼6眼(11.3%)。两组的术后的植片排斥反应率和并发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用保存角膜联合植床带周边后板层行大植片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是降低术后免疫排斥反应,延长植片的存活时间的有效方法。
- 赵旭丽胡竹林李妍
- 关键词:大植片角膜移植术保存角膜
- 脉络膜上腔引流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远期效果被引量:8
- 2008年
- 目的对脉络膜上腔引流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进行临床研究,并评估此术式的远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运用脉络膜上腔引流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37例(37眼)。手术成功的判定标准:不用或仅局部应用抗青光眼药物,眼压控制存5~21mmHg,且视力稳定、角膜透明者视为手术成功。结果随访时间均在1年以上,平均随访(34.3±13.7)月。术后平均眼压(18.2±6.3)mmHg,较术前平均眼压(58.4±23.8)mmHg明显降低(P〈0.05);新生血管性青光跟虹膜及前房角新生血管术后2周内完全消退;12例(32.43%)浅前房;9例(24.32%)低眼压;8例(21.62%)脉络膜脱离;1例(2.70%)眼球萎缩。25例(67.57)术后2d前房积血吸收。手术成功率1、2、3a分别为86.49%、81.08%、75.68%。结论长期随访观察及临床研究显示脉络膜上腔引流术设计合理,手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少,远期疗效好。
- 赵旭丽胡竹林易伟斌肖丽波陶涛李妍
- 关键词:青光眼脉络膜上腔远期疗效
- 脉络膜上腔引流联合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
- 胡竹林赵旭丽张红李妍张青江春光和丹
- 本项目的手术方式主要是增加房水的脉络膜上腔引流,使房水经小梁切口进入巩膜瓣下,再经后巩膜切口引流入脉络膜巩膜上腔和部分引流到球结膜下吸收。术前、术后观察眼压变化,裂隙灯下观察结膜、角膜、前房、虹膜、晶状体情况,B超检测脉...
- 关键词:
- 关键词:脉络膜引流难治性青光眼
-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两种术式治疗的疗效比较被引量:4
- 2008年
- 目的观察比较睫状体冷凝+小梁切除术及睫状体冷凝+小梁切除+脉络膜上腔引流术2种手术方式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2月至2006年1月收治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37例(38眼),运用睫状体冷凝+小梁切除术治疗17例(17眼),睫状体冷凝+小梁切除+脉络膜上腔引流术治疗20例(21眼)。术后不用或仅局部应用抗青光眼药物,眼压控制在5~21mmHg(1kPa=7.5mmHg),且视力稳定、角膜透明者视为手术成功。结果随访时间均在1a以上,平均随访(34.3±13.7)个月。末次随访,经睫状体冷凝+小梁切除术治疗成功10眼(58.8%);经睫状体冷凝+小梁切除+脉络膜上腔引流术治疗成功17眼(80.9%)。2种手术方式手术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15,P〈0.05),运用后者治疗手术成功率高。结论睫状体冷凝+小梁切除+脉络膜上腔引流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较睫状体冷凝+小梁切除术设计合理,手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少,远期疗效好。
- 赵旭丽胡竹林李妍张青
- 关键词: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睫状体冷冻术小梁切除术脉络膜上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