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盖

作品数:10 被引量:21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一般工业技术机械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3篇专利

领域

  • 5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化学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6篇复合材料
  • 6篇复合材
  • 5篇摩擦学
  • 5篇聚氨酯
  • 4篇摩擦学性能
  • 4篇聚氨酯复合材...
  • 4篇分子
  • 3篇动力学
  • 3篇润滑
  • 3篇分子动力学
  • 2篇动力学模拟
  • 2篇乙烯
  • 2篇异氰酸
  • 2篇异氰酸酯
  • 2篇增强聚四氟乙...
  • 2篇润滑性
  • 2篇润滑性能
  • 2篇四氟乙烯
  • 2篇氰酸
  • 2篇氰酸酯

机构

  • 10篇中国科学院
  • 4篇南京航空航天...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10篇赵盖
  • 4篇王廷梅
  • 3篇王齐华
  • 3篇陈守兵
  • 3篇丁庆军
  • 3篇赵盖
  • 3篇宋敬伏
  • 2篇李秀勇
  • 1篇时运来
  • 1篇张新瑞

传媒

  • 2篇摩擦学学报(...
  • 1篇表面技术
  • 1篇复合材料学报
  • 1篇甘肃省化学会...
  • 1篇青年摩擦学者...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5
  • 2篇2013
  • 1篇2011
  • 2篇2009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用于水润滑聚氨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水润滑聚氨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采用预聚法合成,二异氰酸酯作为硬段,聚醚型二醇作为软段,二月桂酸二丁基锡作为催化剂进行反应,最后加入3,3′-二氯-4,4′-二氨基二苯甲烷进行扩链反应,浇入模具中固化...
王廷梅赵盖李秀勇王齐华陈守兵
文献传递
液体丁腈橡胶改性聚合物基自润滑材料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液体丁腈橡胶改性聚合物基自润滑材料。该材料由树脂基体,液体橡胶改性剂组成,具有摩擦系数小、磨损率低,机械强度高,可加工性好等特点。可浇注或加工为机械壳体和特殊形状的耐磨抗震零件使用,提高了材料的使用寿命和...
王齐华陈守兵张新瑞赵盖王廷梅
文献传递
聚氨酯复合材料摩擦性能研究进展
本文介绍了聚氦酯复合材料的合成方法,总结了纳米颗粒填充聚氨酯复合材料的摩擦性能,阐述了有机硅改性聚氨酯复合材料的种类及其摩擦特性,聚氨酯复合材料主要采用预聚体法。
赵盖王廷梅王齐华
关键词:聚氨酯复合材料
文献传递
铜表面纳尺度沟槽织构的摩擦学性能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通过分子动力学(MD)模拟,揭示了纳尺度沟槽织构对单晶铜摩擦磨损的影响机理,为设计高耐磨超声电机(USM)定子材料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建立了金刚石-铜摩擦配副模型,首先研究了金刚石下压深度对铜基体摩擦学性能的影响,随后重点研究了铜表面沟槽织构的角度、深度、宽度对摩擦学性能的影响。通过提取摩擦过程中的摩擦因数、磨损原子数目、摩擦界面温度、体系能量、界面间相互作用力以及观察摩擦前后界面形貌变化,从原子尺度揭示沟槽织构对铜的减摩机理。结果对于无织构铜表面,摩擦因数和磨损率等性能参数随着下压深度的增加而增加;有沟槽织构的铜表面,摩擦因数和磨损率相较于无沟槽织构有显著下降。在沟槽织构与摩擦方向成90°时,效果最佳,摩擦因数下降25%左右,磨损率下降50%。同时,摩擦因数和磨损率还随沟槽深度和宽度的增大而减小。其主要原因是:沟槽织构的引入,使得在金刚石和铜基体的摩擦过程中相互作用的原子数量明显减少,相互犁削和接触原子的数量也减少,从而导致摩擦因数、磨损率下降。结论在铜表面进行沟槽织构化处理能够减少摩擦过程中的磨损,提高铜基体的耐磨性能。
汪国庆曹鑫鑫赵盖赵盖宋敬伏
关键词:分子动力学耐磨性
用于水润滑聚氨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水润滑聚氨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采用预聚法合成,二异氰酸酯作为硬段,聚醚型二醇作为软段,二月桂酸二丁基锡作为催化剂进行反应,最后加入3,3′-二氯-4,4′-二氨基二苯甲烷进行扩链反应,浇入模具中固化...
王廷梅赵盖李秀勇王齐华陈守兵
文献传递
多组分协同改性聚酰亚胺复合材料的高温摩擦学性能被引量:7
2022年
通过提高聚酰亚胺(PI)的耐热性和导热性,从而提高其高温摩擦学性能。首先选择笼形聚倍半硅氧烷(POSS)和SiO_(2)提升其耐高温性能,碳纳米管(CNTs)和Cu粉提升热导率。然后选择分子模拟和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各组分对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OSS和SiO_(2)能够提升PI的耐高温性能和杨氏模量,但降低了热导率和冲击强度。Cu提高了PI的耐高温性能和热导率,但降低了力学性能。低含量的CNTs改性效果良好,但高含量时表现不佳。随后根据单组分改性实验的结果设计了多组分复合改性PI复合材料。结果表明,改性配比为3wt%POSS、3wt%SiO_(2)、0.5wt%CNTs和3wt%Cu的复合材料综合性能最优,在高温下的摩擦性能表现最佳,200℃时的摩擦系数为0.65,比纯PI降低了27.8%;磨损率为5.11×10^(−5) mm^(3)/(N·m),降低了19.3%。
尹宇航赵盖赵盖宋敬伏
关键词:聚酰亚胺摩擦学性能分子动力学模拟聚合物基复合材料
改性石墨烯增强聚四氟乙烯摩擦学性能的分子模拟研究被引量:6
2022年
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了接枝改性氧化石墨烯对聚四氟乙烯(PTFE)的增强作用与摩擦学性能的影响,首先选用KH550、KH560和KH570三种硅烷偶联剂接枝氧化石墨烯(GO),在填入纯聚四氟乙烯后计算其机械性能与摩擦性能.对比得出KH560的增强效果最好,杨氏模量和剪切模量分别提高了205%和116%,摩擦系数提高了39.6%.然后选用聚酰亚胺(PI)接枝氧化石墨烯,对比了接枝改性与物理共混两种方式对增强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接枝改性的增强效果优于物理共混.最后通过分析界面间相互作用力、结合能、原子相对浓度和原子运动速度等方式揭示了接枝氧化石墨烯对聚四氟乙烯基体的增强机理.
尹宇航雷浩宋敬伏赵盖赵盖
关键词:聚四氟乙烯摩擦学分子模拟
聚氨酯复合材料摩擦性能研究进展
本文介绍了聚氨酯复合材料的合成方法,总结了纳米颗粒填充聚氨酯复合材料的摩擦性能,阐述了有机硅改性聚氨酯复合材料的种类及其摩擦特性,聚氨酯复合材料主要采用预聚体法。
赵盖王廷梅王齐华
关键词:聚氨酯复合材料
文献传递
氮化碳增强聚四氟乙烯摩擦学性能的分子动力学模拟被引量:9
2021年
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方法研究氮化碳(C3N4)对聚四氟乙烯(PTFE)摩擦学性能的影响.首先,建立了纯聚四氟乙烯和氮化碳/聚四氟乙烯复合材料两个无定型模型,优化后分别计算其机械性能.模拟结果显示:加入氮化碳后,聚四氟乙烯的杨氏模量和剪切模量分别提高了218%和141%.然后为了计算摩擦学性能,建立了与铜对摩的摩擦模型,对金属铜层施加一定的载荷和速度进行滑动磨损.模拟结果显示:纯聚四氟乙烯的摩擦系数为0.144,磨损率为27.6%;氮化碳/聚四氟乙烯基体的摩擦系数为0.118,未见明显的磨损.最后通过提取摩擦界面温度、原子运动速度、原子相对浓度、径向分布函数和结合能等数据,从原子尺度揭示了氮化碳对聚四氟乙烯摩擦学性能的作用机制.
雷浩赵盖赵盖丁庆军时运来
关键词:聚四氟乙烯氮化碳磨损分子动力学模拟
玻璃纤维增强聚氨酯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摩擦学性能研究
用预聚法合成了玻璃纤维增强聚氨酯复合材料,采用万能试验机、红外光谱仪、热重分析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复合材料进行机械性能与结构特征表征,采用高速环块摩擦试验机考察GF/PU复合材料在干摩擦与水润滑条件下的摩擦磨损行为。结果...
赵盖王廷梅王齐华
关键词:聚氨酯复合材料玻璃纤维水润滑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