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心脏
  • 1篇心脏病
  • 1篇氧氟沙星
  • 1篇胰腺
  • 1篇胰腺炎
  • 1篇异构酶
  • 1篇乳腺
  • 1篇乳腺癌
  • 1篇沙星
  • 1篇球囊
  • 1篇球囊扩张
  • 1篇球囊扩张术
  • 1篇肿瘤坏死因子
  • 1篇肿瘤坏死因子...
  • 1篇重症
  • 1篇重症急性
  • 1篇重症急性胰腺
  • 1篇重症急性胰腺...
  • 1篇注射液
  • 1篇转移酶

机构

  • 4篇苏州市第二人...
  • 2篇苏州大学

作者

  • 4篇赵齐
  • 2篇谭纪伏
  • 1篇顾新华
  • 1篇孙茂民
  • 1篇夏春林
  • 1篇李德春
  • 1篇徐智明
  • 1篇许建铭
  • 1篇李颀
  • 1篇须同禄
  • 1篇范觉昕

传媒

  • 3篇苏州医学院学...
  • 1篇苏州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04
  • 1篇2001
  • 2篇1999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PDTC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抑制作用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探讨抗氧化剂四氢化吡咯二硫代氨基甲酸脂 (PDTC)对重症急性胰腺炎 (SAP)的抑制作用。方法 Wistar大鼠 72只 ,随机分为 :假手术组 (shamoperation ,SO)、SAP组和SAP +PDTC组。术后分四个时段 ( 1、3、6、12h)分批进行下腔静脉采血后处死 ,取胰腺组织作病理切片。采用双抗体夹心ABC ELISA法测定血浆TNF α、IL 6。结果 SAP组血浆细胞因子TNF α和IL 6浓度较SO组增高 (P <0 .0 5 ) ,其中TNF α于术后 1h达到峰值 ( 871.6± 5 .9pg/ml) ,与SO组 ( 2 5 .2± 1.2 pg/ml)差异显著 (P <0 .0 0 1)。而IL - 6于术后 3h达到峰值( 5 9.2± 4 .1pg/m) ,与SO组 ( 2 5 .2± 1.2 pg/ml)差异显著 (P <0 .0 5 )。SAP +PDTC组的血浆TNF α和IL 6浓度较SAP组明显下降 (P <0 .0 5 ) ,胰腺局部炎症反应减轻。结论 细胞因子TNF α和IL 6是SAP炎症因子网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可以作为判断AP严重程度和预后的预测指标 ;PDTC抑制NF κB的活化 ,不仅抑制了SAP时SIRS的过程 。
顾新华李德春谭纪伏赵齐
关键词:重症急性胰腺炎PDTC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
盐酸左旋氧氟沙星注射液临床应用初步报告
1999年
盐酸左旋氧氟沙星临床应用证实,盐酸左旋氧氟沙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疗效明显。其不良反应低于消旋体,使用方便。
谭绍伏赵齐徐智明钱润卿
关键词:左旋氧氟沙星注射液
乳腺癌中GST-π、TOPO II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2001年
目的 从细胞水平探讨乳腺癌耐药机制 ,以期为选择化疗方案提供参考 ,获得更有效的化疗效果。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 -P法 ,对乳腺癌的主要耐药指标GST -π、TOPOⅡ进行检测 ,并结合临床分期进行研究。结果  (1)乳腺癌中GST -π表达率为 6 3.6 % (2 8/4 4) ,临床Ⅲ期表达率显著高于临床Ⅰ、Ⅱ期。 (2 )TOPOⅡ表达率为 47.7% (2 1/4 4) ,临床Ⅲ期表达率显著低于Ⅰ、Ⅱ期。 (3)TOPOⅡ与GST -π表达关系间无明显相关性 ,说明它们各自的表达从不同方面对肿瘤耐药起作用。结论 在乳腺癌化疗药物选择时 ,联合检测GST -π、TOPOⅡ的表达具有指导作用 ,对预后的判断有参考价值。
谭纪伏孙茂民赵齐夏春林
关键词:乳腺癌谷胱甘肽S转移酶拓扑异构酶
经皮穿刺二尖瓣球囊扩张术
1999年
介绍7例经皮穿刺二尖瓣球囊扩张术治疗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的方法和经验,分析了血液动力学及彩色多普勒观察瓣口面积的改变,并对本术病例选择和适应证进行讨论。
范觉昕须同禄许建铭赵齐李颀
关键词:球囊扩张术二尖瓣狭窄风湿性心脏病PBMV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