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邓丹丹

作品数:4 被引量:18H指数:2
供职机构:华南理工大学轻工与食品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国际科技合作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淀粉
  • 2篇玉米淀粉
  • 2篇蔗糖
  • 2篇蔗糖产业
  • 2篇支撑体系
  • 2篇路线图
  • 2篇米淀粉
  • 2篇技术路线图
  • 2篇甲基
  • 2篇交联
  • 2篇高值化
  • 2篇丙基
  • 1篇性能研究
  • 1篇技术壁垒
  • 1篇复合改性
  • 1篇改性
  • 1篇壁垒
  • 1篇变性淀粉

机构

  • 4篇华南理工大学

作者

  • 4篇邓丹丹
  • 3篇张本山
  • 2篇赵振刚
  • 2篇朱思明
  • 2篇郭晓明
  • 2篇雷欣欣
  • 2篇郑艳娜
  • 2篇余欢
  • 2篇于淑娟

传媒

  • 2篇甘蔗糖业
  • 1篇现代食品科技

年份

  • 4篇201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高值化蔗糖产业支撑体系技术路线图—技术壁垒、研发需求被引量:1
2014年
本文概述了由华南理工大学轻工与食品学院完成的"高值化蔗糖产业支撑体系技术路线图"的部分内容,重点分析其中的技术壁垒和研发需求2大要素,通过对2大要素进行排序分析从而得出相应结论,以使甘蔗糖业人员更多了解高值化蔗糖产业支撑体系技术路线图的内容及其目的意义,进一步推动广东以至全国蔗糖产业高值化工作的发展。
余欢张本山于淑娟朱思明赵振刚郑艳娜雷欣欣邓丹丹郭晓明
关键词:高值化蔗糖产业支撑体系路线图技术壁垒
交联羟丙基羧甲基变性淀粉的制备及其在壁纸胶粘剂的应用
以玉米淀粉为原料,通过对原淀粉进行交联、羟丙基化、羧甲基化三元变性制备交联羟丙基羧甲基复合变性淀粉。具体研究内容包括羟丙基淀粉、交联羟丙基淀粉和羟丙基羧甲基淀粉的制备工艺,对羟丙基淀粉、交联羟丙基淀粉、羟丙基羧甲基淀粉和...
邓丹丹
关键词:玉米淀粉交联
文献传递
高值化蔗糖产业支撑体系技术路线图—市场需求、产业目标被引量:1
2014年
本文概述了由华南理工大学轻工与食品学院完成的"高值化蔗糖产业支撑体系技术路线图"的部分内容,重点分析其中的市场需求和产业目标2大要素,通过对2大要素进行排序分析从而得出相应结论,以使甘蔗糖业人员更多了解该技术路线图的相关内容及其目的意义,进一步推动广东以至全国蔗糖产业高值化工作的发展。
郑艳娜张本山于淑娟朱思明赵振刚余欢邓丹丹雷欣欣郭晓明
关键词:高值化蔗糖产业支撑体系路线图
交联羟丙基羧甲基复合改性玉米淀粉的性能研究被引量:9
2014年
以玉米淀粉为原料,利用乙醇溶剂法进行羟丙基醚化改性,再采用环氧氯丙烷交联剂和一氯乙酸进行处理而制得复合改性淀粉。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谱仪、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镜等对玉米原淀粉、羟丙基淀粉、交联羟丙基淀粉、羟丙基羧甲基淀粉和交联羟丙基羧甲基淀粉的微观结构进行了表征。红外分析表明改性淀粉在1287cm。处出现羟丙基的吸收峰,同时在1328~1603cm^-1处出现了-COO-吸收峰,说明原淀粉已接入了羟丙基和羧甲基基团。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改性淀粉仍属A型衍射图,证实了反应主要发生在无定形区。复合变性前后淀粉的表观形貌变化,证实了淀粉其反应不仅发生在淀粉颗粒表面,也发生在淀粉颗粒内部。讨论了改性淀粉的理化性质,结果表明交联羟丙基羧甲基淀粉具有良好的透明性、冻融稳定性、流变性。
张本山邓丹丹卢海凤
关键词:玉米淀粉交联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