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燕云
- 作品数:11 被引量:35H指数:3
- 供职机构:广西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的^(18)氟-脱氧葡萄糖PET/CT及MRI图像特征和应用价值被引量:7
- 2019年
-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IP)的^(18)氟—脱氧葡萄糖(^(18)F-FDG) PET/CT及MRI影像特征和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广西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收治的经病理或临床随访证实的10例AIP患者MRI影像资料,其中8例同期行^(18)F-FDG PET/CT检查。结果:MRI表现:胰腺弥漫增大6例,局限性肿大4例;T1WI、T2WI呈等信号或信号轻度增高;在抑脂T1WI上病变信号欠均匀;动态增强扫描时6例呈索条状、细小结节状渐进性强化;病变区均未见胰管显示,病变区远端胰管呈轻度串珠样扭曲扩张,3例合并胆管轻度扩张。^(18)F-FDG PET/CT表现:胰腺弥漫性代谢增高4例,而局部代谢增高4例,其中1例呈"空腊肠"征,2例呈"链条"样改变,1例呈"煎蛋"征。结论:AIP的MRI及^(18)F-FDG PET/CT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对AIP的诊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滕才钧韦建林邓燕云崔惠勤
- 关键词:自身免疫性胰腺炎18F-FDGPET/CT影像特征
- 18F-FDG PET/CT引导下肺结节性病变穿刺活检的应用研究
- 目的 评价18F-FDG PET/CT 实时引导下经皮肺对诊断肺部结节穿刺的应用价值。方法 根据结节大小、病变所在肺叶等条件应用配对设计分组法,将60 例肺结节患者分别采用18F-FDG PET/CT 实时引导穿刺和常规...
- 邓燕云
- 关键词:肺结节活检FDG
- 18F-FDG PET/CT显像对炎性肠病的诊断价值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显像对炎性肠病(IBD)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0年3月至2014年3月经广州南方医院临床确诊为IBD且均在PET中心接受18F-FDG PET/CT显像的患者75例(男46例,女29例,平均年龄38岁),患者1周内均行肠镜检查并测定CRP,其中溃疡性结肠炎(UC)30例,克罗恩病(CD)45例,盲法比较PET/CT诊断结果与同机CT及同期肠镜结果,组间差异行χ2或t检验,并将SUVmax与PET/CT显像前或显像后1周内患者CRP水平进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 (1)18F-FDG PET/CT显像对IBD的病灶检出率为86.7%(65/75),高于腹部CT[73.3%(55/7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67,P〈0.05)。(2)65例18F-FDG PET/CT显像阳性病例中,检出受累肠段与肠镜完全符合33例(44.0%,33/75),部分符合24例(32.0%,24/75),不符合8例(10.7%,8/75)。其中,18F-FDG PET/CT显像累计检出受累肠段145段,肠镜检出119段;40例出现肠壁全层18F-FDG摄取增高,肠镜检查45.0%(18/40)的患者仅有轻度黏膜病变表现。(3)75例IBD患者中,18F-FDG PET/CT显像阳性者65例,临床证实为活动期患者48例,稳定期患者17例,活动期组SUVmax(8.31±4.21)高于稳定期组(6.36±3.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33,P〈0.05)。活动期组CRP与SUVmax间呈直线相关(r=0.453, P〈0.01)。结论 18F-FDG PET/CT显像对IBD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对IBD的活动性评估也有一定价值,能显示肠镜检查容易漏诊的上皮下活动性病灶,为指导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帮助。
- 邓燕云王全师吴湖炳周文兰王丽娟
- 关键词:炎性肠疾病体层摄影术发射型计算机体层摄影术脱氧葡萄糖
- 比较胃肠间质瘤与胃肠原发淋巴瘤^(18)F-FDGPET/CT征象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比较胃肠间质瘤(GIST)与胃肠原发淋巴瘤(PGIL)18F-FDG PET/CT征象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1例GIST患者和26例PGIL患者的18F-FDG PET/CT资料,计算CT和18 F-FDG PET对病变的检出率,比较GIST和PGIL病灶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和最大厚度(THKmax)及18F-FDG PET/CT征象差异。结果 CT检出20例(20/21,95.24%)GIST、24例(24/26,92.31%)PGIL;18F-FDG PET对GIST和PGIL检出率均为100%。PGIL病灶SUVmax显著高于GIST(11.14±7.78vs 7.30±4.44,P<0.05),二者THKmax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61±4.30)cm vs(3.80±2.16)cm,P>0.05]。GIST多为单发病灶(14/21,66.67%),以胃肠壁局限性增厚为主(18/21,85.71%),1例(1/21,4.76%)继发性肠腔扩张,7例发生转移;PGIL多为多发病灶(15/26,57.69%),以胃肠壁弥漫性增厚为主(15/26,57.69%),5例(5/26,19.23%)继发性肠腔扩张,20例发生转移。结论 GIST和PGIL的18F-FDG PET/CT特点各异,有助于鉴别诊断。
- 邓燕云王全师吴湖炳
-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肿瘤淋巴瘤氟脱氧葡萄糖F18
- 同机PET-CT融合实时引导肺肿瘤穿刺活检的临床观察
- 2018年
- 目的探讨同机PET-CT融合实时引导肺肿瘤穿刺活检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我院在同机PET-CT融合实时引导下行肺肿瘤穿刺活检的52例患者,结合手术病理和随访结果分析同机PET-CT融合实时引导肺肿瘤穿刺活检的临床价值。结果 52例患者肺穿刺靶病灶准确率100%,同机PET-CT融合实时引导肺肿瘤穿刺活检病理结果与手术病理或随访结果符合50例,2例肺穿刺组织学病理诊断为炎症,最终手术切除后病理为腺癌,诊断符合率为96. 1%,其中腺癌33例,鳞癌12例,小细胞癌4例,大细胞癌1例,良性肿瘤2例,52例肺部肿瘤穿刺活检的患者中,3例出现中少量气胸,2例肺部少量胸腔积血症状,1例出现少量咳血症状。与术后病理或随访结果相比,同机PET-CT融合实时引导肺肿瘤首针穿刺活检阳性预测值为100%,阴性预测值为50%,敏感度为95. 2%,特异性为100%。结论同机PET-CT融合实时引导肺肿瘤穿刺活检术,是一种微创、安全、精准的确诊肺部肿瘤有效方法,对提高穿刺活检的准确性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王国栋黄东宁覃莉黄健邓燕云
- 关键词:肺肿瘤穿刺活检
- PET/CT辅助肺结节穿刺活检应用价值研究
- 2024年
- 目的:探讨利用PET/CT技术定位辅助肺结节活检穿刺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23年2月于柳州市工人医院行CT检查发现的182例肺结节患者为研究对象,行基于CT扫描技术引导肺部穿刺活检或PET/CT确定穿刺靶点肺部穿刺活检,分析穿刺活检靶点命中率,穿刺活检组织细胞学结果与手术后病理结果或临床治疗后最终诊断相符率,并以手术后病理结果或临床治疗后最终诊为金标准分析基于CT扫描技术引导肺部穿刺活检以及PET/CT确定穿刺靶点肺部穿刺活检诊断肺结节良恶性的灵敏度。结果:182例肺结节患者,活检靶点命中率为100%(182/182),且PET/CT确定穿刺靶点的60例患者穿刺活检组织细胞学结果与手术后病理结果或临床治疗后最终诊断相符,基于CT扫描技术引导穿刺的122例患者中110例穿刺活检组织细胞学结果与手术后病理结果或临床治疗后最终诊断相符、12例因取材组织过少无法作出明确病理诊断。以手术后病理结果或临床治疗后最终诊断为金标准,穿刺活检诊断总准确率为93.41%(170/182),其中恶性病变诊断准确率为93.41%(144/148),高于良性病变诊断准确率为76.47%(26/34)。PET/CT确定穿刺靶点穿刺进行活检诊断肺部病变良恶性的准确率为100.00%(60/60),高于基于CT扫描技术引导穿刺进行活检诊断肺部病变良恶性的准确率90.16%(110/1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PET/CT确定穿刺靶点进行肺穿刺活组织检查确诊肺部病变组织良恶性的准确性较高,即PET/CT辅助肺结节活检穿刺有助于提高肺结节检测准确率。
- 邓燕云覃丽兰黄晓琪陆邓露
- 关键词:CTPET/CT肺结节穿刺活检影像学诊断
- CT联合电子水平仪引导肺微小结节穿刺活检的价值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评价CT联合电子水平仪技术引导下经皮肺对诊断肺部微小结节(直径≤2.0 cm)穿刺的应用价值。方法根据结节大小、病变所在肺叶等条件应用配对设计分组法,将60例肺微小结节患者分别采用CT联合电子水平仪引导穿刺(联合引导法)和常规穿刺(常规法)活检,每组30例,由同一医师操作,术后组织送病理学检查。结节以切除术后病理及临床诊疗后随访12月以上的诊断结果为最终结果。对比分析2种方法的穿刺结果。结果 60例病灶中,联合引导组和常规组穿刺靶点到位率分别为100%和96.7%,首次穿刺成功率分别为53.33%(16/30)和20.00%(6/30),穿刺成功所用时间分别为14.16±2.27、19.33±4.59 min。联合引导组中28例穿刺活检得到的组织细胞学结果与手术后病理或临床最终诊断相符,2例因取材组织过少病理无法作出明确诊断,其中活检确定恶性肿瘤20例,良性病变8例;穿刺诊断符合率为93.33%。常规组中26例穿刺活检得到的组织细胞学结果与手术后病理或临床最终诊断相符,3例因取材组织过少病理无法作出明确诊断,1例穿刺过程中出现气胸、咳血,患者要求终止操作,其中活检确定恶性肿瘤18例,良性病变8例,穿刺穿刺诊断符合率为86.67%。联合引导组的诊断符合率高于常规组(P<0.05)。2种方法穿刺成功操作时间比较,联合引导法低于常规法(P<0.05)。联合引导组和常规组穿刺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13.3%(4/30)和40%(12/30),经处理后均治愈,联合引导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联合电子水平仪技术可明显提高肺部微小结节病变首次穿刺的成功率,减少操作时间和并发症的发生率。
- 邓燕云滕才钧蒋艳萍王国栋
- 关键词:肺结节活检CT电子水平仪
- 基于18F-FDG PET/CT参数评价不同EGFR基因状态晚期肺腺癌患者放化疗疗效预测价值被引量:7
- 2019年
- 为评价18F-FDG PET/CT参数对不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基因状态晚期肺腺癌患者同步放化疗的疗效预测价值,本研究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2月我院初诊的100例晚期肺腺癌患者,比较不同EGFR基因状态下晚期肺腺癌患者同步放化疗治疗的临床疗效,并对18F-FDG PET/CT显像中原发病灶的各项代谢参数,代谢肿瘤体积(MTV)、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平均标准摄取值(SUVmean)和总肿瘤糖酵解(TLG)值,以预测不同EGFR基因状态晚期肺腺癌患者同步放化疗效果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operatingcharacteristiccurve,ROC曲线),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SUVmax预测不考虑EGFR基因状态的晚期肺腺癌患者放化疗疗效的截断值为9.50 (AUC=0.715,敏感度=79.7%,特异性=61%,p=0.031),SUVmax预测EGFR野生型的晚期肺腺癌患者放化疗疗效的截断值为9.50 (敏感度=82.4%,特异性=64.3%, p=0.014)。MTV预测EGFR 19号及21号外显子突变的晚期肺腺癌患者放化疗疗效的截断值分别为93.50(敏感度=63.6%,特异性=92.3%, p=0.021),77.00 (敏感度=83.3%,特异性=69.2%, p=0.041)。综上所述,对于EGFR基因状态不明的肺腺癌患者,SUVmax值可较好的预测放化疗效果,尤其是对于EGFR野生型患者;当EGFR19号及21号外显子突变时,MTV值预测结果优于SUVmax值。
- 黄健邓燕云黄东宁覃莉
- 关键词:18F-FDGPET/CT晚期肺腺癌放化疗
- PET/CT影像融合引导胰腺肿瘤穿刺活检的临床价值研究
- 2020年
- 目的探讨PET/CT影像融合技术引导经皮穿刺胰腺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在PET/CT融合引导下行胰腺肿瘤穿刺活检术的24例患者,分析研究PET/CT影像融合技术引导的胰腺肿瘤穿刺活检对病理诊断敏感性、准确性及围手术期不良反应影响等临床价值。结果24例穿刺靶病灶准确率100%。24例患者均通过手术病理或临床随访证实,其中恶性肿瘤21例,良性病变3例,诊断胰腺恶性肿瘤的敏感性为95.2%,特异性为100%,阳性预测值为100%,阴性预测值75%,诊断准确性为95.8%。穿刺活检术后3例出现中少量腹腔积液,3例出现术后感染性发热,1例出现轻度急性胰腺炎,1例出现少量肠周积气。结论PET/CT影像融合引导穿刺活检术具有微创、高度精准、安全可靠等优势,是常规影像引导胰腺穿刺活检的重要补充方法,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但在辐射剂量问题和术中图像融合操作便捷性方面还有待于改进。今后还需要多中心、大样本数据进一步分析。
- 王国栋熊斌柳晨陈海辉邓燕云铁超恩赵剑波
- 关键词:PET/CT影像融合胰腺肿瘤穿刺活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