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邵莹晖

作品数:8 被引量:40H指数:3
供职机构:解放军252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卒中
  • 5篇脑卒中
  • 5篇老年
  • 5篇老年脑卒中
  • 5篇骨质
  • 5篇骨质疏松
  • 4篇卒中患者
  • 4篇脑卒中患者
  • 4篇老年脑卒中患...
  • 3篇肢体
  • 3篇肢体瘫痪
  • 3篇鲑鱼降钙素
  • 3篇脑梗
  • 3篇脑梗死
  • 3篇脑梗死后
  • 3篇降钙素
  • 3篇梗死
  • 2篇碳酸钙
  • 2篇急性
  • 2篇骨折

机构

  • 5篇解放军252...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解放军第二五...
  • 1篇河北保定市第...

作者

  • 8篇邵莹晖
  • 6篇解旭东
  • 4篇冀凤云
  • 3篇王欣
  • 3篇刘建辉
  • 3篇王英
  • 2篇臧立会
  • 2篇解旭东
  • 2篇侯忠赤
  • 2篇王英
  • 2篇王娜梅
  • 2篇汪明慧
  • 1篇刘建辉
  • 1篇刘建辉
  • 1篇陈晶
  • 1篇张青娜
  • 1篇汪明慧
  • 1篇汪明慧
  • 1篇张菲

传媒

  • 2篇医学理论与实...
  • 2篇中国实用神经...
  • 1篇脑与神经疾病...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解放军医药杂...

年份

  • 3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06
  • 2篇2005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老年脑卒中后肢体瘫痪患者血清IL-4、IL-6、IL-10水平变化及意义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在老年脑卒中后肢体瘫痪患者骨质疏松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170例老年脑卒中后肢体瘫痪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的水平,采用美国Lunar公司生产的DEXA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患侧股骨颈骨密度。结果:老年脑卒中后肢体瘫痪患者发病1年后,患者骨吸收指标IL-4、IL-6水平增高,骨形成指标IL-10表达降低,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患者患侧股骨颈骨密度减低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IL-4、IL-6、IL-10参与了老年脑卒中后肢体瘫痪患者骨质疏松症发病过程。
解旭东冀凤云刘建辉王英邵莹晖
关键词:骨质疏松脑卒中细胞因子
鲑鱼降钙素、α维生素D3与碳酸钙对老年脑卒中患者骨质疏松的预防研究
解旭东邵莹晖汪明慧刘建辉王英侯忠赤
研究鲑鱼降钙素、α维生素D3和碳酸钙对老年脑卒中患者骨质疏松的预防作用,其随机对照观察259例老年脑卒中患者,其结果发现脑卒中患者继发性骨质疏松,长期使用小剂量鲑鱼降钙素、α维生素D3和碳酸钙,可以预防这种骨质疏松,并且...
关键词:
关键词:脑卒中鲑鱼降钙素碳酸钙
增强CT对大面积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化的预测价值被引量:16
2012年
目的探讨增强CT扫描对大面积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化的预测价值。方法对2010年1月—2012年5月发病12 h内入我院的大脑中动脉区大面积梗死51例入院后急诊行头颅CT平扫,发病24~48 h行头颅CT平扫及增强扫描,行增强CT扫描者1周后行头颅CT平扫,分析头颅CT增强扫描造影剂外渗与出血性转化的关系。结果发病24~48 h头颅CT平扫均发现大脑中动脉区大面积脑梗死,额、颞、顶叶均受累,其中4例大面积缺血灶内有点、小斑片状高密度影,47例行增强CT扫描,12例出现病灶造影剂外渗强化。47例行增强CT扫描患者1周后复查头颅CT,14例发现出血性转化,其中12例为出现病灶造影剂外渗者。51例中18例(35.29%)出现出血性转化,其中15例(29.41%)为渗出型,3例(5.88%)为血肿型。结论急性大面积脑梗死后早期在传统CT平扫的基础上结合增强扫描能及早发现可能的出血性转化,有助于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改善预后。
解旭东邵莹晖张青娜陈晶王欣侯忠赤
关键词:脑梗死出血性转化
老年脑卒中患者肢体瘫痪后骨密度的变化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探讨老年脑卒中患者肢体瘫痪对其骨密度的影响。方法发病3d以内入院的170例急性期老年脑卒中患者,男93例,女77例。年龄60~84(66±5.9)岁。170例中脑梗死患者儿4例,脑出血患者56例。分别于发病3d内及发病1年后采用美国Lunar公司生产的DEXA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第1腰椎正位、双侧股骨颈及双侧桡骨远端骨密度。结果发病3d内双侧股骨颈、双侧桡骨骨密度两侧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发病1年后L,、股骨颈(健侧)、股骨颈(患侧)、桡骨(健侧)、桡骨(患侧)骨密度均明显减少,分别为-2.8%(P〈0.001)、-2.5%(P〈0.01)、-10.2%(P〈0.001)、-3.9%(P〈0.001)和-11.3%(P〈0.001)。发病1年后双侧股骨颈、双侧桡骨骨密度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均〈O.001)。结论老年脑卒中患者肢体瘫痪后骨密度下降,患侧更明显。
解旭东冀凤云汪明慧刘建辉王英邵莹晖
关键词:老年脑卒中骨质疏松症
急性脑梗死后骨折分析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后骨折的发病情况。方法:采用电话或信函方式对在研究期间出院的所有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后随访1年,调查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后1个月、6个月及12个月时骨折的发生情况。结果:符合研究标准的1 546例患者中男性854例,女性692例,年龄34~82(58±11)岁。发病12个月内共发生32例骨折(2.07%),其中1个月内发生骨折13例(0.84%),6个月内合计28例(1.81%),7~12个月4例(0.26%);按骨折侧别分:患侧26例(1.68%),健侧2例(0.13%)(P<0.001);按骨折部位分:尺桡骨11例(0.71%),股骨17例(1.10%),腰椎4例(0.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急性脑梗死后骨折多发生于发病后6个月内,下肢骨折发生率略高于上肢,患侧骨折发生率明显高于健侧。
解旭东张菲王欣臧立会邵莹晖王娜梅
关键词:卒中脑梗死骨折
鲑鱼降钙素、α维生素D_3与碳酸钙对老年脑卒中患者骨钙代谢的影响被引量:14
2006年
目的评价联合应用鲑鱼降钙素、维生素D3与碳酸钙对老年脑卒中后肢体瘫痪患者骨、钙代谢的影响。方法老年脑卒中患者共36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予鲑鱼降钙素50IU,肌注,1次/周;α维生素D30.25μg,口服,1次/d;碳酸钙0.15g,口服,3次/d;另予抗血小板、神经营养药物、活血化瘀冶疗等,疗程1年。对照组不予鲑鱼降钙素、α维生素D3与碳酸钙,其余治疗同治疗组,疗程1年。治疗前后测定血Ca、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BGP)、甲状旁腺激素(PTH)、尿轻脯氨酸(HOP)、尿Cr。结果两组治疗前各生化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治疗组的血ALP、BGP及尿HOP/Cr在1年后显著下降(P均〈0.001),血Ca、PTH在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均〉0.05)。对照组脑卒中1年后血ALP、BGP、Ca、PTH及尿HOP/Cr明显升高(P〈0.01~0.001)。两组治疗后各生化指标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01)。结论联合应用鲑鱼降钙素、α维生素D3与碳酸钙能明显改善老年脑卒中患者肢体瘫痪后骨、钙代谢异常。
解旭东冀凤云汪明慧刘建辉王英邵莹晖
关键词:骨质疏松症鲑鱼降钙素老年脑卒中
急性脑梗死后骨折危险因素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后骨折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电话或信函方式对在研究期间出院的所有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后随访1年,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研究患者性别、年龄、肢体偏瘫程度、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病史、口服抗凝药华法林、口服预防骨质疏松药物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后骨折发生率的影响。结果:符合研究标准的1 546例患者中男854例,女692例,年龄34~82(58±11)岁。发病12个月内共发生32例骨折(2.07%)。女性[OR 2.0(95%CI 1.3,3.9)]、年龄>60岁[OR 1.4(95%CI 1.2,1.8)]、口服华法林[OR 5.6,(95%CI 2.5,7.9)]的患者,在急性脑梗死后较易发生骨折。口服双磷酸盐,维生素D及钙等抗骨质疏松药物能减少脑梗死后骨折的发生[OR 0.7,(95%CI 0.4,0.9)]。患者既往高血压[OR 1.0,(95%CI 0.3,1.2)]、糖尿病[OR 1.1,(95%CI 0.6,1.4)]、高脂血症[OR 0.9,(95%CI 0.7,2.5)]与骨折的发生无明显相关。结论:高龄、女性、口服华法林是急性脑梗死后骨折的危险因素,而口服预防骨质疏松药物能减少急性脑梗死后骨折的发生。
解旭东王欣邵莹晖王娜梅臧立会
关键词:卒中脑梗死骨折并发症
鲑鱼降钙素、α维生素D_3和碳酸钙联合应用对老年脑卒中患者肢体瘫痪后骨质疏松的预防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通过测量第1腰椎正位、双侧股骨颈及双侧桡骨远端骨密度,评价鲑鱼降钙素、α维生素D3与碳酸钙联合治疗在预防老年脑卒中患者肢体瘫痪后骨质疏松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00-12/2003-12在解放军第二五二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老年脑卒中患者36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①治疗组予鲑鱼降钙素,50IU,肌注,1次/周;α维生素D3,0.25μg,口服,1次/d;碳酸钙,0.15g,口服,3次/d;另予抗血小板、神经营养药物、活血化瘀治疗等,共治疗1年。②对照组不予鲑鱼降钙素、α维生素D3与碳酸钙,其余治疗同治疗组,共治疗1年。③治疗前后采用DEXA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第1腰椎正位、双侧股骨颈及双侧桡骨远端骨密度。结果:105例患者由于未能坚持治疗等原因退出实验,其余259例(治疗组89例,对照组170例)进行结果分析。①治疗组治疗1年后第1腰椎、股骨颈(健侧)、股骨颈(患侧)、桡骨(健侧)骨密度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分别为7.2%,6.1%,4.9%,3.0%(P<0.05~0.001);桡骨(患侧)骨密度较治疗前升高幅度不大(P>0.05)。②对照组治疗1年后各部位骨密度均明显降低,分别为-2.8%,-2.5%,-10.2%,-3.9%和-11.3%(P<0.01~0.001)。③治疗后治疗组各部位骨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第1腰椎:(0.891±0.066),(0.801±0.060)g/cm2;股骨颈(健侧):(0.915±0.023),(0.846±0.078)g/cm2;股骨颈(患侧):(0.887±0.120),(0.771±0.083)g/cm2;桡骨(健侧)(0.609±0.057),(0.564±0.036)g/cm2;桡骨(患侧):(0.595±0.095),(0.522±0.076)g/cm2,P均<0.001]。结论:联合应用鲑鱼降钙素、α维生素D3与碳酸钙可明显增加患者第1腰椎、双侧股骨颈、双侧桡骨的骨密度,以患侧股骨颈及桡骨增加最明显,预防老年脑卒中患者肢体瘫痪后骨质疏松有较好效果。
解旭东冀凤云汪明慧刘建辉王英邵莹晖
关键词:脑血管意外骨质疏松降钙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