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卒中
  • 3篇脑卒中
  • 3篇康复
  • 3篇康复训练
  • 1篇电刺激
  • 1篇心理
  • 1篇心理干预
  • 1篇心理干预治疗
  • 1篇心理治疗
  • 1篇抑郁
  • 1篇预治疗
  • 1篇早期康复
  • 1篇早期康复训练
  • 1篇针刺
  • 1篇日常生活能力
  • 1篇日常生活能力...
  • 1篇术后
  • 1篇偏瘫
  • 1篇偏瘫患者
  • 1篇肘部

机构

  • 4篇中山大学

作者

  • 4篇郑蓉
  • 2篇甄君
  • 2篇李范强
  • 1篇陈跃虹
  • 1篇梁海棠
  • 1篇欧建英
  • 1篇耿建红
  • 1篇周绍辉
  • 1篇朱华
  • 1篇邓锦凤
  • 1篇张荣斌
  • 1篇蔡建龙

传媒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中国伤残医学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4
  • 2篇2011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功能性电刺激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
2014年
目的:探讨功能性电刺激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84例脑卒中为研究对象,采用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在药物及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给予功能性电刺激治疗,对照组在药物及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给予无电流输出的安慰电刺激。结果: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9.6±3.5明显低于对照组;FMA(29.6±4.1)、BMI(59.3±10.3)、Berg(41.2±6.5)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功能性电刺激能够明显促进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改善平衡能力、提高肢体运动功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詹鸿锐陈跃虹郑蓉邓锦凤
关键词:功能性电刺激脑卒中
针刺与康复训练综合应用对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恢复的影响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观察针刺和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12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单纯针刺组(60例)和针刺结合康复训练组(60例),连续治疗4周,治疗前后各组分别进行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MA)和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评定。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FMA、Barthel指数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针剌结合康复训练组的各项指标改善更优于单纯针刺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对偏瘫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甄君朱华欧建英郑蓉李范强梁海棠
关键词:脑卒中康复训练针刺日常生活能力
康复训练联合心理干预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对照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探讨康复训练联合心理干预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 78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脑卒中药物治疗与康复训练,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观察8周。于治疗前与治疗第4周末、第8周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评定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HAMD、M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4周末、第8周末,研究组的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治疗第8周末的MB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训练联合心理干预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抑郁症状,促进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
甄君郑蓉周绍辉耿建红
关键词:康复心理治疗
持续被动活动机联合早期康复训练对肘部骨折术后肘关节功能障碍患儿康复的效果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研究运用持续被动活动机(CPM)结合早期康复训练对肘部骨折术后肘关节功能障碍患儿康复的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11月至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73例儿童肘部骨折术后肘关节功能障碍患儿,接受主动运动、被动运动、物理疗法与CPM相结合的康复训练方法,利用Broberg-Morrey肘关节功能评分及关节活动度对治疗前后患者的情况进行分析评价。结果治疗后肘关节的屈、伸、旋前及旋后的ROM值均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利用Broberg-Morrey肘关节功能评定治疗前后患儿患侧肘关节功能,治疗后患儿肘关节功能优良率83.56%,显著高于治疗前肘关节功能20.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7.991,P<0.001)。结论儿童肘部骨折术后运用CPM结合早期康复训练可以显著改善肘关节功能障碍,具有临床推广的价值和意义。
李范强张荣斌郑蓉蔡建龙
关键词:肘关节骨折持续被动活动
共1页<1>
聚类工具0